返回 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   抗清[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郭升提出去陕北的三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清廷为了消灭明朝,将主要军事力量都用在了对付明军大西、大顺两个集团上,眼下更是倾举国之力围剿夔东。



为此不仅将陕西绿营尽数派在湖广,连西安驻防八旗都给调了出来,导致西北防御很是空虚。



明军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包围圈,有五六成机会能冲到陕北去另建抗清根据地。



尽管陕北也很贫瘠,比起弹丸之地的茅麓山却是好上天了。



另外王五记得西北还有一个首鼠两端,最终落得暴死下场的王辅臣。



若是没有记错,王辅臣本人不算好汉,其手下的将领倒是有好几個牛大胆。



那帮不要命的主敢在王辅臣没反清前,就鼓噪士兵冲击清廷任命的总督,还一箭把这个满人总督给射死最终迫使王辅臣不反也得反。



显而易见,西北清军内部也存在反清“市场”。



说白了,就是帮替清廷平定明朝的骄兵悍将看破八旗纸老虎的真相而矣。



有人挑头就会爆。



去陕北其实还有一个郭升并不曾意识到的优势。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除了王五谁也看不到的未来。



那就是内外蒙古。



凭借联姻成功拉拢科尔沁、察哈尔诸部加入大清这个大家族的爱新觉罗家,做梦都不会想到最想要他们命的就是蒙古人。



准确说,康熙上半生的敌人是吴三桂,下半生的敌人就是蒙古人。



很得清廷信任的察哈尔部就是在吴三桂起兵后立即脱离清廷,并在林丹汗孙子布尔尼带领下直扑北京。



由此引出了图海、周培公。



这个图海就是眼下正领军协助穆里玛对付明军的定西将军。



而在外蒙高原上,康熙下半生最大的敌人正在崛起,此人就是噶尔丹以及其一手建立的准噶尔汗国。



从地理到政治,再到清军内部反清思想存在,以及内外蒙古错综复杂的形势,王五竟也觉得去陕北要比孤军冒险东进要好的多。



去陕北的提议得到很多将领的支持,反对者也不乏其人。



从茅麓山突出沿江东下到南京是有两千多里,可从茅麓山北上去陕北也有一千多里!



路程上,去陕北是比去南京少了一半。



问题是明军不是一支全机动的快速野战部队,而是一支军民杂合且是支纯步兵的队伍。



沿江东下能找到船的话,明军可以走水路,这样能够节省大量体力,也容易安置家眷。



北进陕北的话就全靠两条腿。



一万战士保着三万手无寸铁的妇孺长途跋涉上千里,困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怎么走?



当年李过、高一功率领西路军将士带着家眷由陕北经汉中南下,经四川境内的达州、夔州、新宁等地抵达湖北。



这一路,走了足足两个多月!



而现在汉中、达州、夔州、新宁等地均被清军占领,明军根本不可能再沿这条路回陕西。



那么就只剩两条路可走。



一是冲进襄阳府经河南转向潼关入陕。



二是穿过北边的神农架原始森林经郧阳进入陕西。



前者道路好走,但必定会被清军重重围堵,有极大概率走不出河南就被清军再次围住。



不到万不得已,明军根本不可能主动走这条绝路。



后者嘛



王五没来由的心中一个激灵,因为他想到了前世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惨状。



哪怕清军因地形原因无法对明军进行追击,明军的伤亡数字也将惊人,极有可能老弱病残都得摞在那。



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