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官场规矩多   盛唐挽歌[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官场规矩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挖漕渠需要心狠?”



方重勇抓抓头,没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逻辑。



“圣人是个急性子。你预计要挖五年,圣人不可能等你五年,估计最多三年。然后挖的时候呢,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正常进度,那就说不好得要六七年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要不断发动徭役,让沿途百姓都来修漕渠。既然工程催得着急,一般方法肯定不行,那必须得日夜不停的修。



修好了以后还不算数,还得让漕船按时将货物运到长安,让圣人看到效果才行。这里头,要发动多少人力,消耗多少物力?



成了还好说,万一修不成,到时候肯定要有替罪羊被推出来,你觉得谁会比我更适合当替罪羊呢?



是右相,还是圣人?”



郑叔清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总结为六个字就是:不好搞,风险大。



修漕渠本身就不容易,然后要赶工期。



赶工期不说,还要能顺利通航。



通航了不说,还得让洛阳的粮秣与财货顺利及时运输到长安!



要知道,李隆基来验收工程,他可不是从长安沿着漕渠出发到洛阳,看这条漕渠修得怎么样的。



这位大唐圣人验收漕运工程的硬标准就一个:



你给我把货从洛阳送到长安了没有?



如果送了,那么你送了多少?花了多少时间?



这个政绩太踏马难搞了,老郑回去想了三天,越想越觉得坑太大,根本填不平!



“郑侍郎,我有一句话想说,你能不能恕我年幼无知,让我畅所欲言?”



方重勇幽幽问道。



一听这话,郑叔清就感觉大事不妙。



他长叹一声道:“你说吧,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是这样的,其实山川地理的走向,自有天数。非人力可以轻易更改,此乃人不能胜天。



这也是为什么人工开凿的沟渠总是容易损坏淤塞的原因。



从长安另外开辟一条漕渠通洛阳,这是在逆天而行。或许数年内还有些作用,但我敢肯定,十年以内,此漕渠必废。



一个必定会废掉的漕渠,郑侍郎还是不要太上心的好,就算功绩做出来了,也不过是取悦圣人一时半会而已,不顶什么大用。



郑侍郎不如把差事推掉吧。”



方重勇非常诚恳的说道。



他就不相信自己说的这些,郑叔清这个老硬币看不出来!



通济渠、永济渠这两条运河,当初在修的时候,就考虑了地形和地势。所以它们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早前也都是局部运河,运作了少说也有数百年。



但现在开凿的这条漕渠,乃是典型的“逆天而行”,严重违背的黄河渭河水系的运转规律。换句话说,这玩意迟早要废的,如果要维持漕渠通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会大到不可想象!



“其实,此渠确有不妥,但朝中诸公,都有不能言明的原因。现在你在这里说这条漕渠不该修,没有任何意义。”



郑叔清长叹一声说道。



谁不知道这漕渠修着肯定不太对劲呢?



当然是知道的。可是,长安所需的粮秣,以及转运西域的物资,都急需这条新的大动脉!



哪件事情最急,就先做哪件事,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你是说,推掉这差事?”



郑叔清有些不舍的问道,他完全可以预料到,这条漕渠如果修成功了,自己起码可以混个户部尚书,或者转个太府卿之类的官职。



但如果推掉这份差遣……只能说李林甫也是有脾气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好说了。



上次郑叔清跪舔杨玉环,回去后就到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给这位大唐右相解释了很久,才算勉强过关。



而这也不是老郑能言善辩,主要还是李林甫如今正在用人之际,不想节外生枝,也担心别的势力,比如张守珪,从自己这边挖墙脚。



要不然,老郑这波起码被贬官是免不掉的。



“长痛不如短痛。”



方重勇强调道。



郑叔清微微点头,无声叹息,算是默认接受了。



“其实,大唐与吐蕃的全面战争,已经迫在眉睫,火烧眉毛了。到时候,往河西与陇右输送粮秣、兵员等事务,定然会成为户部的重中之重。



郑侍郎不如跟右相请示一下,同样是求一个转运使的差遣,只是不去修漕渠,而是负责转运从长安到河西等地的物资。



唐军若是败了,郑侍郎自然会被牵连贬官。可若是唐军胜利了,无论后方保障是否得力,郑侍郎都是躺着升官。这个差遣,可还做得?”



听到这话,郑叔清想起当日在长安驿站见到牛仙客时,对方描述的一些事情。



确实,河西与陇右那边的战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后勤保障这一块,实际上是很容易出政绩的。



前提是唐军跟吐蕃打仗,要打赢。如果打输了,哪怕郑叔清能自证清白,说明物资保障得力,最多也就能保一个不被治罪。



到底要不要赌唐军赢呢?



郑叔清低着头不说话,好像是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



“这次,我正在运作我未来岳父王忠嗣去河西为边将。郑侍郎可以赌一把,而且你在长安负责后勤供给,唐军的赢面也更大些。”



方重勇压低声音说道。



“行,就这么办,我现在就去找右相说这件事。”



郑叔清慎重点头道。



“呃,你真的有把握么?”



郑叔清又忍不住疑惑问道。



“放心,我也会去河西,总不能把自己也坑了吧?”



方重勇拍拍胸脯担保道。



听到这话郑叔清一愣,随即反问道:“你去河西做什么?你又拿不动刀!”



“只当是见识一下西域的风情吧。”



方重勇随口打哈哈说道。



二人分别之后,郑叔清立刻去找了李林甫商议此事。



果不其然,李林甫正愁没有机会染指河西政务军务,郑叔清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首肯。李林甫甚至当场拍板,这个差事,可以没有任何难度的将其拿下。



而到了第二天,当郑叔清带着穿着唐锦袍子,看起来人模狗样的方重勇,来到位于朱雀门街东第四街街东从北数的第八坊,也就是宣平坊时,这位长安神童彻底傻眼了。



“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吧?”



看到郑叔清要走进一间普通的宅院,方重勇忽然停住脚步询问道。



第57章 官场规矩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