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1章 拓土之论   靖难攻略[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 拓土之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还真是没看出,你小子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



“额……”朱高煦略微语塞,但很快笑脸回应:“孙儿日后是边塞的郡王,自然要为大明开疆拓土。”



“若是我与父亲他们将疆域开的远些,那内地就安全些,江南的百姓自然也就愿意前往了。”



“话虽如此”朱元璋沉吟数秒,却又转身前进,同时背对朱高煦说出自己的见解:



“疆域打的太大,治理起来也困难。”



“你小子回去给我翻翻史书,着重看看汉唐。”



“那汉唐也曾跨越西域,打到河中去。”



“可结果呢?留下的疆域又是何种风光?”



朱元璋的这一席话让朱高煦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因为面对这个问题,他确实回答不出来。



汉唐虽强盛,但过后的疆域却是收缩的,这个毋庸置疑。



相较于西汉,东汉在西域的掌控力度减弱,并且失去了河套。



西晋较之东汉,更是连辽东、并州、陇右的掌控都极大削弱,大量胡杂混居当地,治理,困难。



至于大唐,其后期的局势更是不必多说。



这些强大的王朝都在辉煌时将版图极力扩张到了最大,却又在国力衰弱时不断丢失领土,到最后甚至还不如建国之初。



显然,在朱元璋眼里,这些王朝的开拓办法是不可取的,反观他的卫所制才能极大的巩固边疆,稳定大明基础疆域。



事实也证明,在卫所制下,不管庙堂如何内斗,大明腹地的太平光景依旧是历史王朝之最。



明初有汉唐的景象,但走的路子却大不相同,属于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疆域再继续前进。



大明的制度,本身就是汲取了两汉唐宋的优缺点改进而成,稳扎稳打便不会出错。



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变后武风不振,大明的疆域恐怕还会不断扩大。



了解清楚朱元璋的意思,朱高煦也连忙解释道:



“孙儿自然知道其中道理,因此孙儿也不会盲目的去开疆拓土。”



“况且有太孙在朝,即便孙儿想打,也得得到朝廷的准允才成。”



朱高煦搬出了朱允炆,毕竟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表现的,完全就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既然是守成之君,那自然不会好大喜功的开疆拓土。



“你这话倒是没有说错。”果然,朱元璋没有再教训朱高煦,而是十分认同他的话。



在朱元璋看来,他实在想不出朱允炆会好大喜功的败光家业。



单单眼下来说,他留下的家业,可不是一代人就能败光的,而且他还在积攒中。



想到这里的同时,朱元璋也来到了宝顶的地宫门口。



这次的他没有让朱高煦跟着进去,而是在进入地宫前,转头对朱高煦吩咐:“你且在这里候着,我进去一刻钟便出来。”



说罢,朱元璋不给朱高煦开口的机会,抬腿便进入了宝顶地宫中,并且很快就消失不见。



倒是朱高煦也没有进去的打算,他只想着将刚才的事情含糊过去。



不过在朱元璋进入地宫后,朱高煦则是开始回味起了他刚才的那番话,甚至不由自主的喃喃自语:“无效的开疆拓土吗……”



第81章 拓土之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