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1章 育婴圣手   靖难攻略[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 育婴圣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这一百七十二天里,有接近一半的培训时间用于野外演练,学习如何在野外执行各种任务,其中包括高强度的行军训练。



例如完成军营之中的基础训练,之后还必须必须能够背着甲胄兵器行走三十里,同时部署先锋和后卫并进行步塘侦察任务。



朱高煦的这一套军官培训,并不需要军官必须在体能方面比普通士兵更出色,而是要他们的头脑必须非常敏锐。



如果渤海军的兵卒能有三分之一通过这场最后的训练,那朱高煦有把握在击败辽东都司后,就地以这些军官骨干练出十倍于己的兵马。



如今的渤海军只有六千人,但哪怕如此,三分之一的十倍,也能达到两万人,何况六千人只是开始……



“等四月春耕结束后不久,我得带水师和兵马去忽喇温城讨伐阿台外兰,届时我留下亦失哈在府上,你不用担心。”



朱高煦一边把玩着手中如何转动都不会掉出炭火的暖手铜炉,一边对郭琰交代着。



郭琰闻言,手上的动作顿了顿,面色略显担忧:“又要打仗?”



“放心……”朱高煦安慰道:“阿台外兰比胡兵弱太多,也就一般的山野盗匪水平,我猜他若是得了消息,不是投降便是北遁。”



“这样啊……”郭琰沉吟着,却也不知道说什么。



朱高煦没等来他的话,倒是等来了一名净军。



脚步声传来,一名净军从殿外走入殿内,并躬身作揖道:“殿下,张佥事请殿下议事,不知道……”



净军看了看朱高煦,似乎想问朱高煦在哪待客。



这不是他找存在感,而是王府的外府已经拆除,眼下能待客的好像只有内府了。



“我去耳房刺绣,你们聊事情吧。”



关键时刻,郭琰让出了存心殿,朱高煦见状也颔首让净军把人带来。



不多时,郭琰离开,张纯也带着一个身披兽皮,剃着地中海头型的女真人走进了殿内。



那女真人见到朱高煦,便不假思索的跪在地上,嘴里叽里咕噜说着一些朱高煦听不懂的话。



张纯见状不等亦失哈翻译,便开口说道:“殿下,这人是北边阿者迷地面那七部头人派来的使者,说是要归降我们。”



“归降?”朱高煦看向亦失哈,见他也点头,便好笑的对那野人开口道:



“你们这群人,此前不是还与西阳哈劫掠?怎么现在知道投降了?”



亦失哈将朱高煦的话进行翻译,那野人闻言也解释起来:



“殿下,我们并不是有意反抗天朝,只是山里面太疾苦才会南下劫掠。”



“呵……”听着亦失哈翻译的话,朱高煦冷笑:



“若是孤未曾平灭西阳哈,未重创兀良哈,你们还会老实投降吗?”



对于阿者迷地面的七部女真,朱高煦在来吉林城的这一年半里已经了解了个透彻。



这群人说不好听点就是墙头草,哪边给利益就往哪边倒。



之前西阳哈被灭时,他们也没有立马投降,而是继续在阿者迷山脉之中猫着,准备随时出兵偷袭。



现在来投降,估计是才知道兀良哈被重创的消息,担心来年开春被围剿,这才老实来投降。



不给那野人开口的机会,朱高煦不耐烦道:“投降的诚意在哪?”



“我们愿意归还之前劫掠的牛羊,另外还愿意为殿下当先锋去攻打阿台外兰。”



那野人急忙表忠心,亦失哈也将他的话如数翻译给朱高煦。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并不以为意,毕竟等到开春,自己手下起码有四五千甲兵,区区一个阿台外兰,不过翻手之间即可覆灭罢了。



七部头人想用这种小利益来捆绑自己,以免异想天开了。



“阿台外兰不用你们当马前卒,孤开春之后自然会捣灭忽喇温城……”朱高煦轻蔑道:



“孤要的,是你们拿出实打实的诚意来赔礼道歉。”



“那……殿下想要什么?”野人心虚的询问,朱高煦见状却看向张纯。



张纯心领神会,他与麾下兵卒和阿迷者七部结仇最深,若是他开口让七部赔偿,那下面的弟兄也能接受。



想到这里,张纯才开口说道:“开春后上交三百头牛,三百匹马和两千只羊,另外每部移民二百户到安东城充作囤奴。”



张纯了解七部的家底,知道他们虽然人多却并不富裕,因此他主要的是人。



每部二百户,即便是小户,七部也能凑出一千四百户,不少于三千人。



如今的安东城正缺人,如果弄来这些人力畜力,那安东城自给自足的速度肯定会加快。



“这…太多了……”



那野人听着亦失哈翻译出来的条件,脸上十分为难,但朱高煦却道:



“你们若是愿意和解,日后孤可在安东城开互市,准许你们以毛皮、牛羊交换粮食。”



“小民愿意回去说服七部头人!”听到朱高煦愿意开互市,那野人眼神都明亮了许多。



粮食在关外,那是比金银还要管用的一种物资,如果能通过互市获取粮食,七部也就没有必要和明军为敌了,在山里养养牛羊,猎些皮毛就足够。



虽说三百牛马和一千四百户奴隶,以及两千只羊的要求有些苛刻,但咬咬牙,七部还是能凑出来的。



“下去吧。”



朱高煦不再看他,那野人也在亦失哈的翻译下,高兴离去。



“殿下,您干嘛给他们互市的恩典?”



张纯有些无奈,似乎觉得开互市的恩典太大了。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并不在意,反而询问张纯:“春秋时期,管子以贸易来使鲁梁、莱莒四国无粮而降,如今我们为何不能这么做?”



“可……”张纯自然是看过《春秋》的,因此他也担心道:“可若是他们有了粮食,继而繁衍人丁,最后劫掠边塞,我们又当如何?”



“只有他们会繁衍,我们不会吗?”朱高煦被张纯的问题逗笑,张纯那古铜色的脸皮也是一红。



瞧着他那模样,朱高煦转头对亦失哈询问道:



“今岁,城中出生多少婴儿?”



“前日奴婢看过,至前日,共诞下二千一百四十五名婴儿。”亦失哈回应着,而这件事情也是朱高煦交代他关注的。



“医院的《育婴手册》传开后,婴儿夭折的数量多少?”



朱高煦继续询问,亦失哈也笑着作揖道:“自殿下的《育婴手册》交予医院,并在医院设置育婴堂后,至今只有二十四名因为先天不足而夭折的婴儿。”



亦失哈话里提到了《育婴手册》,这是朱高煦根据前世帮他姐姐带孩子时看过的一些育婴手册所作出的总结,另外还加入了一些自己记得的育婴心得。



婴儿夭折,这是在现代医学普及前,很多国家和时代都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



“每100个新生婴儿里,只有不到一半人能够活到20岁,刚刚出生的婴儿中,大约有五分之一会在他们第一个生日前夭折。”



这句话是欧洲近代史中关于中世纪末期欧洲人寿命的记载,而同时期的大明,虽然已经有了诸多育婴的医术和儿歌,但婴儿夭折却还是常有的事情。



古代孩子容易夭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医疗水平非常低,而且普及范围有限。



在后世看来很小的疾病,比如感冒伤寒、水痘、牙痛等疾病,在此时却基本上属于很难治疗的范围。



加上婴儿、儿童的抵抗力非常差,部分地方环境不达标,因此十分容易致使婴儿染病。



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一旦生病,那就基本上只能听天由命、等待阎王的宣判。



朱高煦想要开疆拓土,必要的人口是少不了的,《育婴手册》这本书也是因为朱高煦了解了去年吉林城的婴儿夭折率,才特意书写的。



去年的吉林城诞下婴儿四百二十七人,只是一年时间就夭折四十七人,那恐怖的夭折率让他至今还难以忘记。



正因如此,在印刷《育婴手册》的同时,朱高煦也将当初的医院增设了一所育婴堂,并且挑选了一些健妇,让吉林城的医匠们先了解手册后,再进行传授。



这些手段加上吉林城对粪便与垃圾的集中处理,以及吉林城的医匠大多都是朱高煦从南边带来的良医,因此吉林城的婴儿夭折率开始下降,直至当下很少出现。



类似那种先天不足的婴儿,朱高煦拯救不了。



但是正常体质的婴儿,只要营养跟上,注意育婴手段和保持卫生,那还是很容易存活下来的。



当然,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还是在婴儿比较脆弱的时期,杜绝和大部分亲戚接触。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亲戚里有多少人身上沾染了一些对婴儿致命的病毒。



一个最简单的感冒,就足够杀死许多婴儿。



当然,这么做很容易让城中百姓不满,因此育婴堂虽然杜绝太多人进入,但孩子父母还是可以进去看孩子的,只是在进入育婴堂前需要戴上口罩,并且全程不能脱下,直到一个月后才能带孩子回家。



口罩,一个小小的东西就可以隔绝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传染性疾病。



对于戴口罩这一点,朱高煦前世可不要太熟悉,老实戴口罩那段日子,他可是一次感冒都没有过。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这个时代想弄口罩还有点困难,粗布棉花的口罩可是奢侈品,除了三场和吉林城的医院,其它地方还真用不起,而且就算这几个地方的口罩,也得经过沸水消毒来反复使用。



想到这些,朱高煦只能感叹生产力落后,同时也不忘对亦失哈交代:



“育婴堂的事情,一些刚刚迁移过来的女真百姓会难以理解,所以要注意宣传。”



“殿下放心,奴婢知道。”亦失哈颔首应下。



见此,朱高煦也把玩起手中的暖手铜炉,心里所想的,是自己还能为这个时代改变什么……



(本章完)



第171章 育婴圣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