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 翻手之间   靖难攻略[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翻手之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份图没问题……”



正当朱允炆随手几笔将朱高煦身边人调走的时候,并不知情的朱高煦还在皑皑雪山之中与几人商议要事。



炼铁场,由孟章驻扎的要地……



此刻,朱高煦坐在一间石屋里,面前摆着一个火盆,身边还坐着孟章与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工匠。



他们三人在围观一张图纸,而这张图纸上所绘画的东西,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军事进程。



“殿下,这东西俺们真的能弄吗,不会杀头吧……”



咽了咽口水,昏暗的石屋里,那名年轻工匠担心的询问。



对此,朱高煦笑着颔首道:“放心吧,我已经向朝廷上疏,陛下批准我可以锻炮。”



火炮,朱高煦心心念念的东西,终究还是被他提上了进程。



虽然已经是大雪封山,但耐不住寂寞的他却已经开始研究火炮了。



他手上的图纸,绘画着三种不同模数的火炮,它们的倍径比分别是二十二、二十、十八等三种不同的倍径。



除了倍径,火炮的形制也与当下的洪武铁炮不同,更偏向于十八、十九世纪的野战加农炮。



他并不清楚这一时期的火炮内外构造,因此只能借助他从军事博物馆中看到的一些构造来绘画。



“火炮想要射的大,射的远,得弄清楚倍径和形制、模数,也就是……”



坐在这昏暗的屋子里,朱高煦与这年轻工匠毫无保留的分享着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这些东西,对于一个熟练的铸炮工匠来说,几乎是等同于从头学起,但对于这年轻工匠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倒不是他已经听懂了,而是他连怎么铸炮都不知道。



没错,他并不懂铸炮,他原本是一个钟匠,在南京时所做的事情,就是用泥模铸钟。



原本他以为来到吉林城,依旧是从事这份轻松而复杂的工艺,却不想他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铸了几十口铁钟。



朱高煦对这些铁钟的要求极为奇葩,不求听响,只要它们足够厚实,通体没有瑕疵就足够。



原本他还以为自家殿下要在这关外之地弄几十个城池,所以才需要这么多铁钟。



可十日前,自家殿下带着他和他的几名徒弟来到炼铁场后,居然与他讨论起了铸炮的事情。



私自铸炮,那可是杀头的罪,尽管有着朱高煦的保证,他却还是怕的不行。



“王元,我要你做的,就是把这火炮的模数搞明白,不断调整模数和倍径,继而用同等火药,打出威力巨大的炮弹。”



石屋里,朱高煦看着这个曾经的铸钟匠,目光炯炯。



面对他的话,王元也咽了咽口水:“若是殿下真的上疏了,那草民愿意一试。”



“好!”听到王元的话,朱高煦松了一口气,随后对王元说道:



“你们眼下要做的,就是跟着这份图,分别画出各种各样模数的火炮,然后等待开春之后随军前往忽喇温城。”



“到了忽喇温城后,我会让孟章给你找一个地方,你们安心在那里制作火炮泥模,然后慢慢铸造火炮,选出最实用的模数就足够。”



“从今日起,你的工钱提升到每年二百贯,你的几个徒弟也分别是每人五十贯。”



“如果你们能找到最适合的模数,铸造出大明朝需要的火炮,那我再额外赏百贯钱,百亩熟田。”



“谢殿下!”听到钱粮赏赐,王元眼前一亮。



对此,朱高煦也露出笑意,他不相信在钱粮攻势下,会有匠人能守住本心。



“好了,你退下好好研究去吧。”



朱高煦摆摆手,王元见状也兴高采烈的作揖回礼,随后在孟章的开门下走出石屋。



门口的孟章示意两名兵卒贴身跟着他,对此王元也心知肚明,没有做出什么不对劲的举动。



待他走远,孟章才关上了房门,走回原来的位置上坐下,略带担忧:



“殿下,这人太过于年轻,恐怕没有真本事。”



“有真本事的人,我们也弄不到。”朱高煦轻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



是啊,大明朝怎么可能会没有天才呢,只不过那些天才都不能为他所用罢了。



只有像王元这种无人重视的小人物,才有可能被当下的自己拉拢。



“你准备准备,把三场留给你信任的人照看,开春后带着部分铁匠随军征战。”



朱高煦开口,孟章也激动作揖:“是!”



孟章的激动,朱高煦能够理解,毕竟孟章一开始是奔着建功立业来的,却不想在这深山老林里,一蹲就是近两年。



不管是平西阳哈还是抵御胡兵入寇,他都没有参与上。



眼下终于有机会率兵征战,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枪管弄了多少了?”朱高煦再问,孟章也如实答道:“七千八百余根。”



“好!”听到已经存下这么多枪管,朱高煦的笑意更浓,伸出手拍了拍孟章:



“别把它们落下,等到了忽喇温城后,它们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是”孟章点头,但片刻后却脸上有些担心:



“殿下,虽说我们眼下弟兄多了,但人多眼杂,吉林城中不知混入了多少人,我们……”



“这个你放心。”朱高煦打断他说道:



“这次出征的人,除了你手上的五十号人,其余都是今年归入吉林城,并接受训练,还不懂官话的女真人。”



“我让你学了两年女真语,为的就是这件事。”



“原来是这样。”孟章恍然大悟,两年前朱高煦就让他学习女真语,他当时还以为是为了日后征战女真方便,却不想居然是为了让他领女真兵马。



“我从兀狄哈中选了两千独身男丁随我们往忽喇温去,若是那阿台外兰敢战,便新仇旧怨一起算。”



朱高煦对孟章毫无保留的说着自己的计划,因为在孟章的操持下,三场基本没有走漏半点风声,不然以老朱的性格,写信叱骂自己一顿,然后诛杀所有参与锻造枪管的工匠是少不了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孟章是朱高煦当下最信得过的人,没有之一。



让孟章驻守即将到手的忽喇温城,这是朱高煦最能放心的安排。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改变了话题,与孟章聊起了在南京时的趣事。



二人聊着聊着,便让人取了几斤米酒和肉干来,一边吃肉一边饮酒,直至深夜才返回各自卧房休息。



此后十余日,朱高煦都没有返回吉林城,而是与王元等人讨论着铸炮的事情。



除此之外,诸如枪管、击发装置,他也与王元等师徒六人讨论,并将这一事情也交给了他们来做。



朱高煦提供大致的思路和轮廓,内里的机械装置则是由王元他们研究。



原本朱高煦是准备待到他们有了头绪再离开,可年关将至,他总是得回吉林城处理事情。



赶在除夕前,他返回吉林城。



相较于夏秋两季一天一个变化,冬季的吉林城基本还保持着入冬前的模样。



这也是无奈,毕竟不管是水泥还是三合土,放在冬季的吉林城室外,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冻成一团,各项工程都无法推进。



朱高煦倒是已经习惯了,所以在急匆匆回到家后,便回到存心殿里暖和起来。



虽说他出去了大半个月,但郭琰却并没有露出什么小女人脾气,反而是在他回来后为他宽衣。



“这趟出去很辛苦吧,我在南边还未见过如此大的雪。”



为朱高煦解开沾满泥雪点子的红胖袄,郭琰心疼的说着。



“就是有些泥泞,不碍事。”朱高煦笑着回应,同时在郭琰的帮助下脱下衣服,换上了新衣。



刚刚坐下,郭琰又上手为朱高煦脱鞋。



瞧着她的模样,朱高煦倒是汗颜道:“若是被武定侯看到,恐怕我这吉林城第二日就要被夷为平地了。”



“瞎说……”郭琰被逗笑:“我阿爷才没有那么跋扈。”



说话间,两名婢女也端来了温水,朱高煦将双腿放进去,舒服的吸了口气。



郭琰见婢女来了,也做到一旁,满眼都是朱高煦:“开春后去忽喇温要去多久?”



“快的话一个月,慢些就两三个月。”朱高煦下意识回应,同时回头看了一眼郭琰。



不得不说,郭琰的长相确实很合朱高煦胃口,就是她的年龄让朱高煦有些担心。



过小结婚生子,很容易在生产时遇到事故,以当下的医疗条件,朱高煦还是想着再等等。



关于这点,他在写《育婴手册》的时候,便与郭琰说过,郭琰虽然第一次听说,但也选择相信朱高煦。



她来到吉林城已经大半年了,亲眼看着吉林城在朱高煦手上日渐繁华,而且朱高煦也没有他在南京城时了解到的那些勋贵子弟坏。



南京城的那些勋贵子弟,不是整日玩马球、就是去十六楼找娼妓,像朱高煦这样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简直就是在大海淘沙。



“如你这般不注重礼节,还能成就事业的人,也难怪阿爷会愿意让我嫁给你……”



郭琰笑得很明媚,朱高煦也跟着唏嘘道:“我当初第一次见武定侯时,可未曾想过他老人家会是我未来的阿爷。”



“不过……也挺好的。”



他瞥了一眼郭琰,嘴角笑意压不住,而这时,那两名婢女也开始端着一盘盘除夕饭菜上桌。



瞧着那五菜一汤,再瞧瞧身边为自己衣袍刺绣的郭琰,兴许到了这一刻,朱高煦才觉得有了几分家的感觉。



(本章完)



第172章 翻手之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