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攻守易形   靖难攻略[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攻守易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由于每门火炮性能不同,统一指挥调整角度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让炮手自己调整自己的火炮角度,才能最大精度的打击到城墙。



在朱高煦他们围观下,三千炮手各司其职,很快完成了自己手中火炮的角度调整问题。



“预备……点!”



伴随各部百户官在阵地后拿着铜皮喇叭喊叫,炮兵们纷纷点燃手中发射药的引线,那燃烧漫长的引线吊着所有人的胃口。



终于,当它燃烧进了药室,所有人都期待着它能创造出何种场景。



“轰!轰!轰!!”



“嘶鸣!!”



好似地龙翻身,雷霆炸响,未曾见识过火炮威力的女真八卫与一些将领的马匹遭到惊吓,塔失更是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大量的硝烟遮蔽了他们的视线,可他们还是依稀看到了那数百枚越过柴河,射向铁岭城的炮弹。



明初的铁岭城是用三合土与碎石垒砌而成,因此当它遭遇了五斤沉重的实心炮弹时,城墙上当即便响起了炸裂的声音。



密密麻麻的裂痕出现,抖落了无数三合土与石块。



牛马墙后的不少兵卒看着这一幕,竟吓得瘫软,许多兵卒更是被打偏的实心弹当场打死,死状凄惨。



不止是兵卒们被吓得脸色苍白,就连作为三军统帅的吴高也脸色煞白。



“怎么可能打得这么远?”



吴高不敢置信,耿瓛也是一样。



从柴河北岸到铁岭城足有六百步的距离,哪怕是明军的火炮,也顶多只能打五百步,而且即便打到了五百步外的城墙,也无法造成这样的威势。



这一瞬间,吴高与耿瓛四目相对,他们脑中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高煦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这种火炮。



“好!!”



柴河北岸,恢复过来的女真八卫和不少汉人将领纷纷喝彩,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野战炮的威力,纷纷爱上了这玩意。



摔下马的塔失都顾不得叫骂,便跑到了火炮阵地,在炮兵们清理炮膛的时候,用手去抚摸火炮,却被烫得连忙撒手。



“好宝贝啊!要是有这玩意,恐怕弗提斤城都扛不住那一下。”



塔失毫不吝啬的用自己城池作比较,朱高煦则是轻笑:“还有威力更大的,几门就能把弗提斤城的城墙打垮。”



“殿下!给我几门吧!”



“对啊殿下!给我们几门,我们十日就能拿下铁岭城!”



“我七日!”



“我五日!”



“我三日!”



“好,那伱去!”



“额我……”



女真八卫的指挥使们拌着嘴,不过朱高煦却笑道:“这火炮数量太少,而且你们不会用,用得不好就会当场炸开,附近十数步的人都得命丧当场。”



“这火炮日后也推广,但那是日后,你们玩不来的……”



“那还是算了……”一听说这玩意玩不好就会炸死人,塔失等人纷纷离它远了些。



朱高煦瞧着他们的模样大笑,塔失他们也脸色一红。



待他笑完,他才对身后的孟章等人询问:“王元那边都交代好了吗?”



“交代好了,等我们打下沈阳城,他就带着那一千多成品的泥模南下。”



孟章回答,而这回答也让朱高煦十分满意。



有了王元手上那批泥模,朱高煦就可以在拿下金州之后快速造船,拉起一支庞大的水师去碾压南军水师。



只是可惜,原本他还有杨展作为水师将领,然而杨展却被朱允炆调往了广西。



如果杨展没有被调走,他就不用发愁水师由谁指挥了。



朱高煦在惋惜,而炮兵们经过几分钟的清理,眼下也各自回到了原本的位置上,等待朱高煦的二次炮击命令。



“我们这次南下带来的炮弹和火药够打几轮?”



朱高煦没有贸然下令,而是询问了孟章。



“若是眼下就开采花岗岩,打造成炮弹的话,起码能打三十轮,如果不用的话,还能打十五轮。”



“不过我们随军之中也有铁匠,只要有充足的铁料,也能打再打十五轮。”



“嗯……”得到了详细情况,朱高煦便将目光投向了嘈杂的南军营垒之中。



显然,刚才一轮炮击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还没结束。



“再打四轮,然后改换目标,把南岸的工事尽数摧毁,直到炮弹打完为止。”



“另外从三万卫购买征调铁料,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攻下铁岭城。”



说罢,朱高煦看向王义:“命令军中精通造船的弟兄准备制作舟船。”



“是!”王义没有疑问,因为渤海军中有不少人都接受过吉林船厂的训练。



大船他们造不出来,弄出小舟还是没问题的。



“定射装填、目标铁岭,复设四轮,调度……”



“点!!”



“轰轰轰——”



沉闷的火炮声再度响起,南军乱作一团,只有他们对别人打炮,却不想今日也被别人拿来打炮了。



“镇定!!”



吴高呵斥帐外乱作一团的兵卒,心里十分无奈。



明军兵卒经过骑兵冲阵、步兵长兵交击的训练,唯独没有训练过如何防备火炮,只因明军善于用炮打人,未曾想过会被人用炮打。



“得想想办法才行……”



吴高冒着炮击风险走出营帐,试图找出如何防备炮击的手段。



战争就是如此,只有足够的冲突才能促进武器装备与战术迭代。



明朝欠缺的就是这方面,因为他们旁边没有一个善于使用火器,并大规模使用火器且能压倒明军的势力。



这样的环境下,大明就没有更迭武器装备的动力,更不会有想法。



万历年间火器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无非就是因为东吁缅甸与入朝抗倭这两场战事让大明接触到了火器国家,因此更迭了不少火器,但也仅限于此,明军装备依旧没有大规模的置换,因为外部压力不足。



不管是东吁还是日本,都无法给大明中枢造成极大的军事压力,自然也就不会有武器装备迭代一说。



到了天启与崇祯,虽然与西方人接触,也引进了更多西方火炮、燧发枪,可终究苦于财力而无法更迭。



时代就是这样,不会给任何事物机会,错过了就很难追上。



如今的大明正直国力富强,将领身经百战的一个时期,遇到问题的他们会想着去解决,而不是逃避。



很快,根据渤海军的炮击频率与威力,吴高就制定了一连串的应对手段。



首先就是在各营帐北方修葺一座夯土墙,其次在夯土墙背后加建木板。



如此一来,即便夯土墙被打穿,也有木板作为二重卸力,等到击破木板后,那石弹也就很难击穿营帐了,只会在被卸力后顺着营帐的帘子滚到地上。



在吴高的号召下,一面面厚达三尺的夯土墙处理起来,并且吴高还让人不断给墙洒水,让他们用黏土来垒砌。



粘性十足的夯土墙很快便修建起来,而吴高也只留下了五千人驻守牛马墙,剩余的三万余人尽数撤回了铁岭城内。



尽管这手段还没有经过实战,但起码安抚住了三万六千大军的心。



只是在无人时,吴高还是找来了耿瓛,他脸色凝重:“你觉得这一战如何?”



“我……”耿瓛还未开口,吴高便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以为,若是叛军还能如此强攻三日,那恐怕铁岭会丢失。”



“嗯……”耿瓛脸色也十分难看,他显然也知道吴高的这些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原本叛军行军速度就比他们快,现在火炮打的还比他们远。



面对这样的对手,明军引以为豪的步兵夹击与以步击骑成了笑话。



步兵夹击,速度比不过叛军马步兵……



以步击骑,步兵结阵便可能会遭到叛军火炮打击……



比火炮对射,明军火炮根本够不到叛军火炮的边沿,只能被动挨打……



一时间,攻守易形,曾经明军对付敌人无往不利的战术,眼下成为了叛军对付明军无往不利的战术。



渤海军的素质决定了明军在同等人数下很难战胜对方,结城自保也无法进行,很容易被朱高煦围点打援。



吴高与耿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此吴高只能叹气:“你我再奏朝廷,告知渤海庶人麾下兵马今日的表现,请朝廷调山东备倭兵与在京听操的七千骑兵北上辽东。”



“如果能拉来援军,这一仗就还有得打,如果拉不来,那辽东危矣”



“只能如此了……”



二人心事沉重,可他们还不知道,他们所期盼的援军,已经被引往北平去了……



《渤海纪事本末》:



五月甲戌,建文君以高为总兵官,驻兵铁岭以阻上兵锋。丁丑,上师至柴河北岸,以炮击之。



《明世宗实录》:



五月甲戌,高驻铁岭,上率师抵柴河,高怯而欲走,瓛曰:“若弃此城,辽沈危矣”,高闻而愧,遂守铁岭。



(本章完)



第225章 攻守易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