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8章 家庭和睦   靖难攻略[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8章 家庭和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爹啊!!”



“您不知道我在这里过的什么日子,他们都欺负我!”



明明已经快二十了,可朱高燧却如小孩般哭闹不止,瞧得朱棣十分心疼。



“好好……”朱棣刚想答应,但却下意识看向了朱高煦。



瞧见他的举动,哭嚎的朱高燧也连忙看向朱高煦,紧跟着继续哭嚎:“二哥,我真知道错了,您放我出去吧!”



“这才多久,你就受不了了?”朱高煦跟个没事人一样嘲笑朱高燧,并亲口教导道:



“你不是要造反吗?这大教场的火器和火炮你瞧见了吧,伱继续在这里训练,等你手里能握住一支兵马,到时候你就能造反了。”



“我不敢了!我没那想法!”



朱高燧矢口否认,他承认他一开始确实还有那样的想法,可后面他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拉拢不了大教场里面的兵卒。



他们似乎只认准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家二哥朱高煦。



这样的情况让朱高燧的想法直接破碎,并且在日后的训练中他也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现在的他犹如惊弓之鸟,如果朱高煦愿意放他走,哪怕长沙的赵王府还没修葺好,他也愿意住进去,只要能远离京城就行。



“爹,您怎么看?”



朱高煦笑着看向朱棣,心里已经做好了朱棣会放走朱高燧的准备。



只是出乎他的意料,朱棣听了朱高燧的话,居然没有回答朱高煦的问题,而是对朱高燧询问道:“在这大教场学了什么?”



“军阵,火器之类的,总之儿子不想继续待这里了。”朱高燧擦了擦脸上的眼泪和鼻涕,他本以为自己这么说后,自家父亲会让自己离开,却不想自家父亲居然笑容灿烂:



“你总算学了几分本事,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



朱高燧被朱棣这话弄得愣住,但还是顺藤摸瓜的附和:“是,儿子已经学了不少东西,现在可以出去了。”



“不,你继续在这里待着。”朱棣的一席话让朱高燧的想法破碎。



“您饶了儿臣吧!”朱高燧直接跪了下来,看模样又要哭嚎了,可朱棣却翻身下马把他扶起来,苦口婆心道:



“你日后要在长沙就藩,少不得要与洞蛮打交道,学些兵法也是好的。”



“日后洞蛮作乱,俺刚好可以派你去镇压。”



“啊?”朱高燧哑然,他没想到自家父亲比二哥还狠,居然要让自己上战场。



这些日子,他可没少从百户官口中说起当初自家二哥在关外的南征北战,心里对战场十分抵触。



他只想吃喝玩乐,上战场不是他能干的事情啊。



“爹,儿臣没那本事啊……”



朱高燧几乎要哭出来了,可朱棣却咧着嘴笑道:“俺知道,所以俺才让你在这大教场继续待着,学些本事。”



“啊?我…我……”



朱高燧说不出话来,倒是旁边的朱高煦瞧出了朱棣的想法,只能扶额叹气道:



“爹,您还是别为难老三了,让他与洞蛮作战,不是让他带兵送死嘛……”



“对对对对!!”朱高燧连忙附和,从未看朱高煦有这般顺眼过。



“有什么不行的?”朱棣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老三,你二哥行的,你也能行。”



“儿臣真的不行!”朱高燧声音带着哭腔,朱棣听后也只能失望道:“算了,看样子你还是和以前一样。”



闻言,朱高燧疯狂点头,朱棣也只能摇头翻身上马,对朱高煦交代:“让人把他放回王府吧,若是日后再犯,便让他来这大教场继续学习。”



“儿臣领谕”朱高煦颔首,随后对朱高燧开口道:“去和你们百户官说吧,便说你的参训到此为止了。”



“好!好!我现在就去!”



朱高燧频频点头,转身便一路小跑向操场而去。



待他走远过后,朱高煦才苦笑看向一旁的朱棣:“您何故吓他呢?”



“你吓他比朕厉害多了。”朱棣脸上的失望不见,只剩下笑意:“你说的倒是对,老三确实听话了不少。”



“只是这次过后,不知道他还会不会继续犯事。”



“即便犯事,也应该有所收敛才是。”朱高煦附和一声,对于朱棣的想法不由叹气。



朱棣和老朱一样,他们都知道自家儿子什么做得对,什么做得错,但就是狠不下心收拾他们。



朱高燧年纪还小,还能改正,可朱高煦的部分叔叔已经长成,他们犯的那些混账事,已经足够让朱高煦厌恶了。



“走,去前面看看你的兵马。”



朱棣抖动马缰,朱高煦闻言也跟上,同时更正道:“是陛下您的兵马。”



“随你怎么说吧。”朱棣懒得与朱高煦争辩,因为他发现自己确实辩不过这个老二。



“列队!”



“哔哔——”



当看到朱棣与朱高煦策马而来,加上朱高燧激动小跑,负责指挥这近万人的李失、李齐二人便吹响了木哨。



“李失,我二哥说我的参训结束了!”



朱高燧激动跑来,没了以往的趾高气昂,只有激动和高兴。



“既然如此那就去换衣服吧。”



李失闻言也没多说什么,平平淡淡的回应,就好像朱高燧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一般。



这样的反应,让朱高燧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只是一想到可以回王府,继续做自己的赵王,他还是脚底抹油般的往大教场的屋舍方向跑去。



在他刚刚离开不久,朱棣与朱高煦也来到了李失、李齐二人面前。



“陛下万岁,殿下千岁……”



二人带头作揖唱礼,紧接着木哨声响起,近万兵卒纷纷唱礼。



“好!”



朱棣翻身下马,走到了前排的一个十八九岁年轻兵卒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一支女真?”



“回陛下,我的汉名是吴孟,以前的名字是莫日根,是北山使鹿部的人。”



那年轻兵卒用还不是太熟练的官话说着,朱棣一听便知道他是刚刚被调到京城不久的兵卒,见状他也好奇询问道:“你们使鹿部的人,真的训鹿、养鹿,用鹿来乘骑?”



“回陛下,我们训鹿也养鹿,不过鹿只用来在冬季拉车的。”吴孟回答着,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捏了捏他的胳膊。



“好,足够壮实。”



他很满意类似吴孟这样的兵源,倒是朱高煦翻身下马后上前询问道:“北山诸部的日子现在过得怎么样,都搬出来了吗?”



“回殿下……”见到朱高煦,吴孟显得有些激动,整个人都站的笔直了不少。



“北山好多部落都南下接受了招抚,辽国公(孟章)把我们安置在了肇州城到安东城、黑水城之间的水驿,依托水驿给我们修建房屋。”



“如果有部落愿意开荒种地,他就给我们带来工匠和水泥,让我们可以修建水利,耕种一些坡地。”



“如果不愿意开荒种地,还是想继续像以前一样狩猎,那就继续狩猎,但家里得出一个男丁当兵,不过我们的粮饷都会送回家里,让家里即便打不到猎也不至于饿肚子,军饷则是留下给我们自己花。”



“我南下的时候,听说北山和东海的好多部落都派人接受了招抚,从肇州到黑水城足足有一百多个寨堡,八九万人。”



关外与山东兵马的军饷是二十石米外加八贯钱,二十石米运回家里,足够一家五口人吃的肚皮圆滚滚,八贯钱也足够吴孟他们这种兵卒在普通城池过着舒坦日子。



不得不说,孟章和女真人接触久了,还是十分清楚他们需求的。



“八贯钱饷在京城够用吗?”朱高煦为吴孟整理了一下领子,吴孟也紧张的回答道:“吃住都在大教场里,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



“大教场里好多弟兄都是拿了钱饷后买棉花和白布,托驿站运回家乡。”



“棉花多少钱一斤,白布呢?”朱高煦询问吴孟,吴孟也不假思索的回答:“棉花六十文一斤,白布二百文一匹。”



“嗯,白布还好,就是棉花太贵了。”朱高煦颔首,不由感叹棉花有些昂贵,但也能理解。



棉花产量在江南等地亩产也不过一百五十斤左右,哪怕在北方地区的北平和山东棉花,亩产也不过二百余斤。



洪武年间山东就被朱元璋下令种植棉花和大豆,以此来供应辽东。



到了朱高煦入主山东后,又有计划的加大了大豆和棉花的种植面积,不过时至今日,棉花的价格依旧居高不下。



好在随着辽东的开荒,不少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也种上了棉花。



缺少了辽东这个棉花需求的大户,日后关内的棉花价格兴许能随着推广而逐渐下降。



“修建的集镇都安排上火炕和火墙和下水道了吗?”



朱高煦继续询问吴孟,吴孟也放松了不少,老老实实的回答道:“都修建了,不仅修建了这些,还修建了混凝土的路面,在集镇里走路都踩不到泥。”



“那就好。”朱高煦点点头,随后转身走到了朱棣的身后。



他与吴孟的对话被朱棣所听见,朱棣瞧着他三言两语就让吴孟站得笔直,不由得在想这小子收买人心确实有一套。



第308章 家庭和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