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1章 未雨绸缪   靖难攻略[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1章 未雨绸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堆里,同样来看成绩得朱瞻壑抓到了郭绍,将他从人群里揪出来,目光示意江淮方向。



郭绍见揪出自己的是朱瞻壑,当即笑道:“就是他,我也没想到他居然是年级第一。”



“倒是不错……”



朱瞻壑眯了眯眼睛,虽然只有十二岁,但他已经知道班底的重要性。



“你让人把他的情况写给我,我到时候看看,另外他要是想当辅教,我给他每日开一百文的工价,你问问就行。”



说罢,朱瞻壑松开了手,大他四岁的郭绍这才感受到领口的力气消失。



等他回过神来,朱瞻壑已经转身离开了,而他则是好奇凑上去看了看前一百的情况,试图寻找自己和朱瞻壑的成绩。



朱瞻壑的成绩不算高,排在全年级第九十五,七甲二乙,均八十八分。



经过一个学期的筛选,江宁中学的学子人数是一千三百多人,能考到第九十二名,朱瞻壑差不多就是他们班级里的前三名了。



郭绍没在上面找到自己,但他也不能觉得奇怪,毕竟朱瞻壑均八十八分都差点掉出前一百,更别提只有八十二分的自己了。



“稳了……”



站在人堆里,江淮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赚到了九百个学分,下个学期的开销没有问题了。



“江淮,我上次给你找的那个辅教工作,你还去不去?”



郭绍从人堆里挤了进来,询问着江淮问题。



江淮反应过来,下意识便回答道:“自然是要去的,多谢你。”



“不用不用,我也是帮忙,他们说看你成绩高,给你每天一百文的工价。”



郭绍摆手笑道,但给出的价格却让江淮愣了愣。



要知道他父母去修路,每日工价也不过十文,而自己只是教学就能有一百文,这还真是……



“多谢了,日后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江淮躬身再次感谢,郭绍简单和他说了几句,又说明日辰时派人来学校接他,另外整个暑假他可能要住在自己家后,便转身离开了门口。



类似郭绍这样的人不在少数,都在给江淮推荐工作,但江淮已经答应了郭绍,自然不会答应旁人。



至于旁人要请他吃饭喝酒的事情,他也尽量婉拒,因为他心里一直记得自家父亲说过的那些话。



整理了心情,江淮便在众人簇拥下返回了宿舍,收拾了一些明日要带去郭绍家的衣服后,这才放松了自己那紧绷的神经。



不知不觉中,他慢慢沉浸在了梦乡里。



与此同时,考试结束的朱瞻壑也乘坐马车返回了宫城。



他回到春和殿时,朱高煦正在和亦失哈讨论什么事情,见到他回来,两人便停下了谈话。



“爹,成绩出来了,七甲二乙,均八十八分,全年级第九十五……您出的题太难了。”



朱瞻壑邀功般的走过来,报出自己成绩的同时,不免抱怨朱高煦出的题目太难。



朱高煦听后露出笑容:“能考到均八十八分,这倒是超乎我的预料了。”



“年级里还有一个均九十七的,郭绍将他接去武定侯府,明日圻哥儿他们就可以去那里学习了。”



“均九十七?”朱高煦略微诧异,他出的卷子,即便是他自己做,也不一定能做出九十七,毕竟文科扣分的地方太多了。



“是啊,均九十七。”



朱瞻壑说着,又似乎想起什么,继续道:“他好像叫做江淮。”



“嗯,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听到江淮,朱高煦不免想起了自己横渡江淮,南下擒龙的事情。



除此之外,他便没有继续关注这件事了。



对于他来说,大明朝的天才着实太多了,并非每一个天才都能以天才开幕,以天才收尾。



如果他真的有实力和潜力,那往后几年时间里他会一直表现,而朱高煦届时再出手拉拢他也不为过。



以他的身份,不存在拉拢不了的人。



“好了,你赶紧把这个成绩告诉你娘亲,然后带去西角门找你爷爷。”



朱高煦笑着提醒朱瞻壑,朱瞻壑闻言立马起身:“我先去告诉爷爷去。”



“跑慢点。”



瞧着他毛毛躁躁的模样,朱高煦笑着摇了摇头,同时对还在西角门理政的朱棣表示无奈。



自家娘亲已经走了三年,可老头子……



“唉……”朱高煦在心底叹了一口气,便将注意力放到了亦失哈身上。



“广西的情况怎么样了,需不需要调兵支援?”



朱高煦开口询问,亦失哈摇头道:“虽然遭遇酷暑,让许多兵卒患病退出战场,但黔国公和曹国公配合默契,加上又金鸡纳树皮,军医又开了许多清热去火的药饮,非战斗减员现象已经得到了控制。”



“现在主要的难题,还是桂西北和大藤峡的苗瑶土寇们。”



“其它地方的苗瑶已经投降,唯有大藤峡的苗瑶土寇依托地形,与我军在当地缠斗。”



亦失哈说罢,朱高煦听后才颔首道:



“即便是大藤峡的苗瑶,也多是被土司所蛊惑,告诉沐春和李景隆,如果实在打不进去,那就以攻心为主,以土兵攻心土民。”



“土司给他们什么,朝廷十倍给他们。”



对于西南土民,只要不是冥顽不灵,持续和朝廷作对的,朱高煦通常都比较体谅。



说到底,这些土民的需求和汉人一样,无非就是想吃口饱饭,过太平日子罢了。



只不过由于过往数千年时间里,汉人与当地土民结下太多恩怨,因此即便大明有心招抚,他们也不敢相信。



汉人把土民骗出山中屠戮的戏码可不少,这些戏码加大了朱高煦招抚当地土民的难度。



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什么民族性都是糊弄人的,说到底还是资源分配问题。



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改土归流,把土司的土地分给土民,让土民老老实实缴纳田赋就足够。



只要土民了解朝廷的政策,朱高煦不认为他们还会帮着土司打大明。



论起剥削,土司可比大明剥削厉害多了。



土民不是傻子,只要取得好处,他们才不会帮土司一直卖命。



“对了,漠北现在有什么情况吗?”



朱高煦改变话题,亦失哈摇摇头:“瓦剌虽然遭受重创,但毕竟还有乌格齐哈什哈坐镇,乌格齐哈什哈不会参与瓦剌和朝廷的争斗,但如果阿力台想要入侵瓦剌,乌格齐哈什哈也不会答应。”



“另外,就我们探子来报,马哈木拉出了全族十五岁以上男丁,现在依旧还有近四万人,阿力台如果也这么做,他们双方兵力应该差不多。”



“算上乌格齐哈什哈,他们能拉出的十五岁以上男丁数量不会少于十万。”



“只剩十万了。”朱高煦闻言颔首,虽然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十万蒙古男丁代表的就是毁灭,但对于大明朝来说,十万蒙古男丁,与十万流民并没有太大区别。



朱棣三次北征,前后阵亡的明军兵马数量也不过九千不到,而蒙古军队阵亡、被俘者不下八万,尤其是兀良哈贡献最多,鞑靼次之,瓦剌最末。



这样的战损比,足以说明双方差距之大。



如果不是腾不出手来收拾他们,加上拿下漠北也无法控制,朱高煦早就告知老头子准备第四次北征了。



整理了心情,朱高煦算了算时间:“现在是七月了,解缙那边再等几个月。”



“等陈瑄返航,明年科举结束,教习和吏员数量足够多,届时就是我们对解缙动手,从而牵连江西的时候。”



“这段时间,让胡纶保护好解缙安全,最好刺激一下纪纲。”



朱高煦对亦失哈吩咐着,尤其是最后一句,他特意加重了语气。



“奴婢领教,请殿下放心。”



亦失哈应下,朱高煦则是缓缓起身,舒展了一下有些麻木的身体。



“杨士奇在干嘛?”



朱高煦想起了过去快两年都没闹出什么事情的杨士奇,亦失哈则是眯眼道:



“这厮圆滑得紧,除了他儿子在家乡殴打了几个同龄的小学学子,他本人没有任何把柄。”



“果然……”听到杨士奇滴水不漏的处事方式,朱高煦轻笑:



“他那边不用盯着了,派人给我盯好他儿子就行。”



“不过八九岁就敢依仗自家父亲威名来欺负同学,等他再大些,你觉得他会不会做出违反《律法》的事情。”



“奴婢觉得,这厮一定会。”亦失哈不假思索的回答,在他看来杨士奇和他儿子根本就不像父子。



父亲稳如老狗,儿子嚣张跋扈。



“既然会,那就好好盯着他。”



朱高煦脸上挂起笑意,转头看向了自己身后挂着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



大明的疆域比起历史上的永乐年间巅峰,不仅多了部分漠北和漠南,还多了昆仑角和东洲宣慰司。



这两个地方想画多大,完全看朱高煦自己。



他的目光放到了昆仑洲的麻林地,脑中想到了那些前往昆仑洲淘金的家伙。



“让麻林地百户所的人查查,看看朝鲜和民营海商有没有淘到黄金。”



“如果淘到了,倒是能省下我们许多事情。”



(本章完)



第441章 未雨绸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