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6章 工业展开   靖难攻略[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6章 工业展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免提起了兴趣,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在他作想的时候,步舆也通过了乾清宫门,父子二人在抵达乾清宫后下了步舆,一前一后走入其中。



待朱棣坐下,他这才与朱高煦开诚布公道:



“你准备准备,年末就即位吧,反正新政已经推行到尾声,提前半年和一年都没有关系。”



“况且到了年末,大明宫也差不多可以入住几座主殿了。”



朱高煦没想到朱棣那么豁达,他不由得看了看乾清宫,试探道:“这北京紫禁城,您也不过才住了一年多,怎么现在就着急退位了?”



“你这地修的和南京一模一样,我瞧了,总是想起你娘。”



朱棣压低声音,显然还没有从徐皇后留下的记忆中走出。



朱高煦闻言愣了下,他确实没想过这点,也没想到朱棣居然能思念到如今。



“您要走,也得等大明宫的其它宫殿修建差不多吧,不然妃嫔住哪里?”



虽说朱高煦很想坐上皇位,但如果是要把朱棣狼狈赶走,那他宁愿多等几年。



“让工匠赶工吧。”



鲜少催工的朱棣,难得在大明宫的问题上催促起了工期,显然是真的想搬离乾清宫。



朱高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他,只能改变话题聊起了世界的变化。



“王大伴,取《天下四夷宾服总图》来。”



“是……”



站在一旁没有开口的王彦应下,随后让人取来了长两丈,高一丈六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



朱棣见状也站起身来,让王彦他们将地图挂在乾清宫正殿的中间,自己则是走到了朱高煦身旁。



在地图上,大明的疆域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东起东洲,西至昆仑,南抵旧港,北至北山……



瞧着这幅地图,朱棣都不免得自豪起来,毕竟朱高煦连带藩属国都划入了大明的疆域中。



这在当下的世界观,并无任何不妥。



在地图上,可以说大明的势力范围包括了几乎整个亚洲,半个非洲和半个美洲。



“如今前元的残寇活动范围还很大,不过对于朝廷来说,他们并不算什么威胁。”



“只是终日防贼始终消耗不菲,加上帖木儿国的沙哈鲁对朝廷态度友善,因此维持帖木儿国,等于维持朝廷在河中地区的影响。”



朱高煦用长长的指挥棍指向了河中地区。



不得不说,有帖木儿国在,不管是北边已经分裂的金帐汗国,还是东南方向的印度地区,亦或者是西边的黑羊、白羊等王朝都需要大明的声援。



郑和与陈瑄在中亚打出了威风,加上有帖木儿的威胁,因此这些国家才愿意对大明臣服并朝贡。



如果帖木儿帝国灭亡,那蒙古人内部会爆发矛盾,突厥化的蒙古人和东欧化的蒙古人会在争斗中重返漠北,这是朱高煦不愿意看到的。



历史上脱欢没少吸收那些东迁的部落,这点朱高煦得防备好。



即便有了火车,后勤补给可以直接拉到海喇儿,但明军也不能随意轻敌。



对北方的攻势,还是要以老练的将帅为主。



好在孟章、王义、张辅、朱能这群人正直壮年,再坚挺二十几年不成问题。



二十几年时间,只要通往漠北的火车通车,那横击大漠就不再是问题。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得紧盯燕然都司的鞑靼人才行。



“北边的瓦剌和鞑靼,按照西厂的情报来看,若是合兵,他们能拉出近八万兵马,其中着重甲的兵卒便有五万余。”



朱高煦指着漠北的鞑靼和瓦剌解释着,朱棣闻言捋了捋大胡子:



“这瓦剌的联盟十分脆弱,我看太平和把秃孛罗都不想和朝廷以命相搏,唯有马哈木这条老狗野心不浅。”



“我准备册封他们三个为王,让他们相互制衡,同时扶持太平和把秃孛罗。”



朱棣依旧采取了历史上一样的制衡手段,朱高煦对这个手段也表示认同:“若是可以做到,那自然好。”



“不过马哈木有一个儿子脱欢,这小子比马哈木要沉稳太多,他恐怕会积蓄力量,等待机会。”



“您下次北征,最好让阿力台消耗他们,然后彻底解决马哈木这一部。”



对于脱欢,朱高煦还是有些忌惮的,毕竟历史上就是这厮把瓦剌团结起来,并控制了鞑靼和兀良哈,甚至把手伸到了女真诸部中。



虽说朱高煦对朱瞻壑有自信,但把这样一个人物留下来,这并不符合他的风格。



如果能趁早攻灭马哈木这一部,那对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若是可以,我现在就想北征……”



朱棣忽的开口,朱高煦听后却露出尴尬:“还是再等等吧。”



虽说国库有钱,但也禁不住那么花,朱棣闻言也只能压下心中想法,毫不在意道:“你若是无事,便先退下吧。”



“倒也不是没事,正有一件事要与父亲你商量。”朱高煦作揖道:



“蒸汽机的热效率已经足够应用矿坑之中,因此儿臣准备筹建蒸汽机工厂,然后将蒸汽机应用到矿坑之中。”



“相信您也知道北京时常被风沙袭扰,偶尔还会有大沙尘暴……”



朱高煦将植树造林的事情告诉了朱棣,另外也将煤炭走入百姓家的计划告诉了朱棣。



在朱高煦的设想中,大明的煤炭产量必须在十年后达到四千万吨,也就是当下产量的两倍。



以当下的人口增长速度来说,十年后大明人口估计能突破一亿。



届时,大明人均煤炭四百斤,基本达到了人口用煤的保守量。



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产量,那基本就是工业用煤了。



只要煤炭足够便宜并容易获取,百姓就不会大规模砍伐树木。



这一工程,必须和西北、东北铁路结合到一起。



一旦西北和东北有铁路连接,那沿边的百姓就可以获得山西的便宜煤炭,自然不用砍伐树木。



不然一味的挖煤,但没有足够的运输力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朱棣倒是没有考虑的那么深,只是说道:



“你的想法挺好,但我从未听说有人可以把沙漠变绿地。”



“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朱高煦自信道。



“这件事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不太懂这些,你放手去做。”



朱棣见朱高煦这么自信,也就不再多问,全权放手交给他。



见状,朱高煦也作揖离开了乾清宫,不多时乘坐步舆来到了北京城的春和殿。



郭琰带着朱瞻圻等人早早等着他,见他回来,当即上前迎接他。



只是面对家人的热情,朱高煦稍微寒暄几句,便让他们先去休息,并让亦失哈前去召见王甫。



不多时,王甫便抵达了乾清宫,而朱高煦也令人赐座。



“我召你来,是想询问你,这蒸汽机的工厂,是否可以从现在着手?”



“自然可以!”听到朱高煦的话,坐在位置上的王甫作揖道:



“除了最开始几台需要工匠手工精细制作,后续的蒸汽机,都可以用先前的蒸汽机调试后连接各类机器制作。”



“这点,我们在南京太学时已经实验过,每个月最少能产出十台蒸汽机。”



“如果投入一百万贯来扩大产能,那可以从中学生中招募工人,两年左右就能建成一座拥有三百台机器的蒸汽机工厂,年产应该不会低于五百台纺织、抽水、机车等机器。”



“即便后续蒸汽机热效率提高,也只需要更新蒸汽机车间就足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王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朱高煦,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



对于年产五百台机器,他并不觉得夸张。



至少在1712年-1800年间,英国在没有大量需求的情况下,都生产了超过2500台蒸汽机及各类机器,并且投入不如大明十分之一。



在高投入和高质量工人的操作下,年产五百台机器对于大明这个市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英国来说,只需要五年就能让市场饱和。



这样的市场规模,注定了大明在工业上一旦迈开脚步,世界各国都得成为大明的商品倾销地。



后世如此,这一世也是一样。



想到这里,朱高煦果断开口道:“我给你拨二百万贯,各类机器只要有用,不管效率尽数修建。。”



“你派人去考察山西、东北的矿场,看看他们的需求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提升三倍就是朝廷需要的数量。”



“另外,蒸汽机车继续研究,在铁路铺设完成前,热效率能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提前两年修建蒸汽机车的工厂与车间。”



话音落下,朱高煦眯了眯眼,放出豪言道:



“朝廷不能浪费辛苦开辟的航道,凡是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都要有大明的商品进行流通。”



流感输液,耽搁了不少时间。



估计还有一周左右完本,完本后大概还有二十几章的番外和后记,下午更新在五点半左右



(本章完)



第456章 工业展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