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59章:三贬两升,皇家事需要真相否?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59章:三贬两升,皇家事需要真相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有幕后主使者比存在幕后指使者都更有利于大宋。



文彦博甚是纠结,他若不是相公,完全不用操心这些复杂的事情,实话实话就行。



但现在,他必须考虑大局,一切皆以大宋江山的稳固为第一位。



故而,五人在私下已经统一了意见。



……



这时候,欧阳修、唐介、苏良来到垂拱殿前,请求觐见。



陈执中五人看到只有三人前来,不由得大喜。



他们本以为整个台谏都会来谏言。



赵祯摆了摆手,令三人入内。



他知晓台谏官所为乃是职责所需,但还是要想办法说服台谏官们。



不然一旦查出他不愿相信的真相,那整个后宫都乱套了。



皇家的体面,他这位官家的名声,甚至未来太子的名声都有可能受损。



鉴于自己的前车之鉴,他不想再让他的儿子没有生母在身边养育了。



三人走入殿内。



欧阳修率先拱手道:“官家,臣等看了内侍省关于叛兵入皇后寝宫刺杀之事的调查结果,有一点不明,四个醉酒的汉子突破重重阻碍,闯进皇后寝宫,是当皇城司与入内侍省的防守为摆设吗?”



“无论此事的结果是什么,臣建议,必须严惩杨景宗,杨怀敏与邓保吉!”



听到此话,陈执中和夏竦都是一愣。



他们本以为台谏会直接请求大理寺、开封府、御史台重审此案,没想到关注点竟然在别处。



这时候,夏竦率先急了。



“杨勾当、杨副都知和邓副都知确实有错,但那晚已将功补过,斩杀了叛兵,臣建议,略施惩戒即可,不宜将大过错归于他们身上。”



“将功补过?贼发之夜,三人后知后觉,最后令属下将叛兵乱刀砍死,在臣看来,不但失职,且有妄图灭口之嫌,必须罢黜官职,赶出汴京城!”唐介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苏良紧跟着说道。



夏竦根本想过如何应对此事,一时哑口。



而这时,赵祯眼睛微微一眯,心中道:莫不是台谏官已看出了朕的想法,故而以重惩三人来了结此事?



“咳咳……”



赵祯干咳一声。



“台谏所请,有些道理。这样吧,将杨景宗贬到济州监税,至于杨怀敏与邓保吉,罢黜官职,让他们回家养老吧!”



赵祯顾念小娘娘的养育之恩,故而对杨景宗还是宽厚了一些。



“官家圣明!”苏良三人同时拱手道。



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一旁的夏竦,甚是恼火。



这将导致他在禁中又少了两个眼线。



但他知官家乃是令这三人抵罪而了结此事,故而也不敢再多言。



就在赵祯以为此事就要结束的时候。



欧阳修再次站了出来。



“官家,叛兵刺杀之事,涉及宫内安危,臣建议由开封府复查此案。”



欧阳修拱手的同时,苏良与唐介也同时拱手。



赵祯的脸色顿时变了。



“内侍省已将此事调查的甚是明晰,无须再查。”



“官家,或许复查后的结果亦是如此,但却能令所有人心安!”苏良开口道。



此话明显别有深意。



赵祯似乎是听明白了,他不由得看向苏良。



苏良接着道:“有些事,我们可以都不知真相,但必须有人知晓真相,以备不时之需,臣以为,此人可以是包学士。”



此话一出,赵祯听明白了,陈执中等数位相公也都听明白了。



苏良此策。



明显比将此事如此模模糊糊处理更加稳妥。



可以隐瞒真相。



但真相必须有人知晓,以备不时之需。



文彦博、吴育、张方平几乎同时站出,拱手道:“官家,臣亦恳请开封府复查此案。”



陈执中、夏竦互视一眼,也走出来道:“臣附议。”



二人也都是老狐狸,明白苏良之策更为稳妥。



若不站出来,反而会有涉案的嫌疑。



赵祯细细一想,也觉得可行。



若真是某些人所为,至少能震慑一番,而他当下也不会左右为难。



“行,令开封府复查此案,苏景明,你亲自去告知包希仁!”赵祯笑着说道。



“臣遵命。”苏良拱手道。



包希仁虽然凡事都追求真相,但也并非不知变通,他查出真相后,自然也会知而不言。



这一刻。



本来觉得与官家同心的陈执中与夏竦,再次感觉到,与苏良相比,他们就是外人。



……



当日黄昏。



苏良直奔开封府,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告知了包拯。



包拯听完后,当即就当应了下来,他自然会以大局为重,而非执着于将真相告知天下。



……



翌日。



赵祯连下三道诏书,三人贬黜,两人升迁。



其一,勾当皇城司杨景宗被贬到济州监税,入内副都知杨怀敏与邓保吉纷纷被罢黜官职,致仕归家。



其二,擢升同州观察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曹家家主曹琮为保平军节度观察留后。



其三,擢升江南西路吉州通判张尧佐为开封府推官。



两道升迁诏书,是为了褒奖曹皇后那晚遇事不惊、处置得当,张美人不顾安危,舍命救驾。



此外,赵祯还依循后宫规制,厚赏了曹皇后与张美人许多礼物。



最开始,赵祯欲擢升张尧佐为三司盐铁副使。



三司使王尧臣听到后,直接上奏反对,称若张尧佐入三司,他便请辞。



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辖制住张尧佐。



赵祯无奈,只得将包拯喊来,提出要擢升张尧佐为开封府推官。



在刑狱诉讼上,张尧佐还是有些本领的。



这一次,包拯并未出言反对,只是称待他将叛兵刺杀案调查完毕后张尧佐方可即任。



赵祯当即答应了下来。



包拯知晓赵祯乃是为了稳定后宫。



并且张尧佐到了开封府,包拯自有能力让其老实做事。



若张尧佐再次挑事,包拯也有办法将其再赶出汴京城。



对于这三道奏疏,台谏官们也都没有说什么。



曹家受赏,理所应当,而张美人即将临产,也不宜再让其心情不畅。



只能说,张尧佐实在是命太好。



……



五日后。



包拯称复审完毕,与内侍省结果并无差异。



此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除了包拯,除了可能存在的幕后主使者,天下无人知晓。



可能有一天,真相会重见天日,也有可能,永远都无人再提起此事……



(本章完)



第0159章:三贬两升,皇家事需要真相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