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63章:百官吵群架,如菜市场般喧闹的大庆殿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63章:百官吵群架,如菜市场般喧闹的大庆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平日里。



这些馆阁老臣面色慈祥,见人带笑,哪曾想今日吵架甚是厉害,俨然如街头骂街的村妇。



这就是利益所致。



不到半刻钟,众臣便吃罢了饭,如厕完毕。



然后再回大庆殿,开始争吵起来。



也许是体力完全恢复了过来,或者是吃饭时又想出了新的论点。



午后论辩,群臣更加迅猛。



一个个引经据典,唾沫翻飞,说的有理有据。



赵祯坐在上面听着,不远处有几个内侍飞快地记录着。



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沉浸了进去。



丝毫没有意识到大庆殿内正发生着一件前所未有,甚至以后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吵群架。



这时候,比的就是对大宋政事、兵事、民事、财政的了解。



比的是知识积累,是认知能力,是论辩的思想高度。



一些官员虽然渐渐词不达意,甚至被驳斥的面红耳赤,但这里毕竟是大庆殿,还没有人敢展开个人攻击。



欧阳修在一群馆阁之臣面前口若悬河,但没有一人再去提那首《望江南》。



……



黄昏时分。



这场涉及百官的吵群架,终于渐渐落下帷幕。



不是大家不想辩论了,也不是大家肚子里没有词了。



而是有近三成的官员,嗓子已经嘶哑了。



“好了,好了!”御座上的赵祯终于叫停了众人。



待群臣纷纷站好,赵祯缓缓站起身来。



“众卿,你们的想法,朕都听到了,各有道理,各有利益纠葛,朕都清楚,现在你们听一听朕的想法。”



群臣顿时都看向赵祯。



苏良也看向赵祯。



目前,他其实也不明白赵祯到底是欲裁官还是裁兵。



“朕若欲兴宋,去冗官乃必行之势,因官之害甚于兵之害,劣兵不过徒废国财而已,然劣官可废百姓命,可坏朝廷根基。”



“然,我朝向来优待士大夫官员,若去冗官,易起内乱。且朕相信,若先去冗兵,天下士大夫官员定然知晓朕欲兴宋,到时是否需去冗官,便看官员们的表现了!”



听到此话,苏良笑了,唐介笑了,包拯笑了,欧阳修也笑了。



此话看似云淡风轻,其实别有深意。



官家选择裁兵,然后又敲打了一番士大夫官员。



其言外之意是:裁兵之策的实施需要地方官员的大力配合。若地方官员配合得当,展现出了能力,自然不在被裁之列。



“官家英明!”陈执中率先拱手道。



“官家英明!”后面的许多臣子纷纷高呼。



陈执中带头这一呼,作用重大,一下子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



夏竦见如此多的官员都支持,便知裁兵已然成真,再辩论也拽不回来了。



夏竦眼珠一转,站了出来。



“听官家之言,臣如醍醐灌顶,瞬间明了官家之深意,为兴我大宋江山,臣愿倾尽全力,助朝廷去除冗兵!”



苏良等人看向夏竦,脑海里都跳出两个字:奸滑。



赵祯微微点头,笑着道:“夏枢相,朕且问你,当下我大宋有兵一百二十余万人,裁减多少,较为合适?”



这个问题并不好答。



回答的多了,若枢密院无力完成,乃是夏竦之错;回答的少了,官家不满,亦是夏竦之错。



不远处,陈执中面带笑容。



本来他觉得今日自己表现最差,但若夏竦回答不好,那就是职责有失,比他更丢人。



就在很多官员都等着看夏竦出丑的时候。



夏竦微微一笑。



“官家,我大宋裁兵分为两种,其一,使之归农,其二,减为小分。”



所谓小分,便是领一半衣食的剩员。



“裁兵数量,不应完全按照五十岁便必须归农,身材短小者便减为小分等规则来定。裁兵能裁多少,关键在于朝廷能安置多少,比如能出多少田地,北方五路能合并多少军营,新募之兵会消耗多少钱粮等等,应根据这些因素裁减兵丁,方为上策。这些事情,恐怕就需要两府与三司合作,共同测算出以后,才能预测出裁兵的数量了!”



“讲得好!”赵祯忍不住夸赞道。



夏竦虽然奸滑慵懒,但毕竟混迹官场多年,他是有能力的。



并且他这番话,将中书和三司都拉了进去。



接下来。



众人便要一块思索如何安置裁撤的兵丁了。



这时候。



文彦博再次站了出来,用沙哑地声音说道:“官家,臣愿为主笔,撰写裁兵之策。”



文彦博追求进步的心思,全朝皆知。



并且他对军伍的了解,远胜于多数官员,由他来执笔,乃是最佳人选。



就连欧阳修都认可地点了点头,论写裁兵之策,他自认不是文彦博的对手。



赵祯不由得大喜,道:“宽夫,实乃朕之良臣也。”



听到此话,陈执中顿时有一种失宠的感觉,心凉到了极点。



此刻,天色已暗。



赵祯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们竟辩论了整整一日,此事必能传为一段佳话,众卿辛苦了,回去后便都好好休息吧!”



稍倾,百官纷纷走出大庆殿。



有的两腿已软,有的喉咙已说不出话来,有的则是捂着屁股去如厕……



欧阳修、包拯、唐介、苏良四人一行慢悠悠地走着。



今日论辩,收获颇丰。



这是官家选的路,定然能不动摇地走下去。



这时。



一个身影快步超过了苏良四人。



不是别人,正是文彦博。



欧阳修用沙哑的声音问道:“宽夫,为何步伐如此急促?”



文彦博停下脚步,道:“论辩一日,不过才堪堪定下了裁兵这一方向,道阻且长,我要回政事堂再想一想裁兵之策。”



说罢,文彦博便快步朝前走去。



莫说欧阳修和苏良这两个不太勤勉的官员,就连一向勤于政事的包拯与唐介都傻了眼。



这也太拼了!



苏良微微摇头,本想说身体是本钱,太拼容易短命。



但他突然想起,这位新晋的参知政事文彦博在历史上可是历经四朝,活了九十多岁。



这时,唐介与包拯也加快了脚步。



欧阳修一把拉着苏良,道:“景明,夜色正好,咱们找个地方,赏月喝酒如何?”



“我也正有此意。”苏良笑着说道。



八千余字,补昨日之不足,感谢诸位阅读!



(本章完)



第0163章:百官吵群架,如菜市场般喧闹的大庆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