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278章:遇事不决问景明,朝堂君臣的“苏景明依赖症”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78章:遇事不决问景明,朝堂君臣的“苏景明依赖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诸位,何为治世之能臣?”



“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经天纬地,成竹在胸。”



“你看人家苏景明,在满朝毁誉之声中,以假死计自救,而后又在这次生子不举之事中,使得汝南郡王心甘情愿去厚嫁之风,此等风采,当世能有几人……”



御史台台院内。



何郯吐沫横飞,与一众台谏官和吏员们,细讲着苏良如何步步为营,完成谋划。



这又是一位彻底被苏良的智计所折服的士大夫官员,在他前面已经有了文彦博、欧阳修、张方平、唐介、包拯等数人。



何郯的声音非常大。



每句话都传到了不远处坐在屋内正看邸报的苏良耳中。



苏良挠着后脑勺,一脸无奈。



这两个月,自己的风头实在太盛,朝堂甚至传出了“遇事不决问景明”的话语来。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苏良想着是与群臣携手共进,而非是让他们踩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更不想让官家和群臣都患了“苏景明依赖症”。



……



八月初八。



汝南郡王府,长乐郡主出嫁日。



这一日,可谓是万众期待,汴京城的百姓们都想看一看汝南郡王府是如何以“薄礼”嫁女的。



郡主出嫁,是为降。



该有的排面还是不能少的。



一大早,汝南郡王府前便张灯结彩。



门前更是挂满了彩绸。



不过,布置的规模也就是比普通富人家强一些的标准,足够喜庆,算不上奢靡。



午后。



郡王嫁女的仪仗、行幕、步障、檐子(轿子)等皆到位。



参与仪仗的禁军士兵有三十多人,皆是身穿紫衫、头戴卷脚幞头的禁军上四军中的天武官。



与以前相比,这也算不得大阵仗。



要知,往常宗室嫁女,出动的禁军士兵至少有二三百人,而檐子多达数百顶,能占两条长街。



当时,赵宗实与高滔滔成亲时,更是调动了一千多名天武官。



近黄昏。



汝南郡王府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府内的丫鬟婆子们手里拿着一只斗。



在门前开始抛洒谷子、黄豆、铜钱、果物等,引得无数小孩子争抢。



薄礼,并不意味着冷冷清清。



渐渐的。



百姓们也都拥挤了过来,因为迎亲队伍马上就要来了。



迎亲队伍到来后,先送聘礼,而后汝南郡王府便要带着嫁妆送女儿去吴家。



这时,百姓们便能看出嫁妆到底有多少。



大约一刻钟后,迎亲队伍来了。



新郎官吴家小郎君身骑一匹高头大马,气宇轩昂,丰姿潇洒,飘飘有出尘之态。



仅看面相,便知是一位难得的好郎君。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最前面的一方红色牌匾,上写着八个字:全宋第一仁良夫家。



此乃吴家当下最高的荣耀。



队伍后面,陆续有八辆满载满装的马车驶来。



便是聘礼。



放在往昔,娶郡王之女,聘礼至少也要二十辆马车。



随即,马车缓缓驶入汝南郡王府。



……



周围的围观者们忍不住讨论起来。



“聘礼八辆马车,我猜嫁妆至少也要二十辆,毕竟是郡王爷嫁女,二十辆,也不算厚嫁了!”



“二十辆?我觉得至少要三十辆,听汝南郡王府的人说,郡王爷足足准备了六十多辆马车的嫁妆呢,就算减半,也要三十辆吧!”



“对,我也觉得至少三十辆,全汴京城都看着此事呢,太寒酸了也不行。”



“我觉得至少五十辆,皇家的面子可都在这嫁妆上面呢,汝南郡王可是极为爱面子!”



……



约半个时辰后。



万众期待的场景终于到来。



随着新郎官接新娘入轿,后面的嫁妆马车陆续跟了出来。



当下,百姓之所以将嫁妆以马车计量。



乃是因大多数嫁妆都是大件物品。



比如:红木家具、绢丝布匹、锦被衣物等。



而一些贵重的东西,往往会记录在礼单上,然后在成亲时念出,以证明娘家的实力,提高新娘的地位。



不过,这次汝南郡王的嫁妆礼单显然不会有什么贵重物品。



这是郡王府与吴家早就商量好的。



那四饼建溪小龙团,绝对不会写于礼单上,至于去处,就不得而知了。



而百姓能看到的,仅仅是嫁妆马车的数量。



“快看,出来了,出来了,一辆,两辆,三辆……”



“八辆?”



“嗯?怎么没有了,就只有八辆吗?”



八辆嫁妆。



这个数目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般情况下,嫁妆至少也要是聘礼的二倍。



而今却是一样多。



百姓们都有些懵,没想到郡王府嫁女才八辆马车的嫁妆。



这相当于定下一个规矩。



以后哪个百姓家的嫁妆若超过八辆,那就是对汝南郡王府有些大不敬了。



“八辆,没想到竟然只有八辆,以后谁再敢言良田千亩,十里红妆,那就是逾越。”有人兴奋地说道。



“哈哈,吾家有三女,接下来不愁嫁了,不愁嫁了!”



……



汝南郡王府这个示范做得非常好。



宗室先行,士大夫官员们自然会纷纷效仿,而后民间也会渐渐改俗。



私下里。



嫁妆聘礼给多少都无所谓。



但若明面上肆意引导厚嫁之风,那就是与朝廷过不去了。



百姓的礼制,怎能超越皇家?



待福康公主出嫁之日。



若依然薄嫁,那这个嫁妆的规矩便能彻底定下来。



再有钱有势的人家嫁女,只要不傻,就不会超越当朝长公主的嫁妆礼制。



……



当日晚。



苏良和何郯受到邀请,也去喝了一杯喜酒。



吴家的安排很有特点,不豪奢,但也完全不寒酸。



外加人气儿颇足,使得赵允让甚是满意。



……



八月十二日,阳光灿烂。



汴河之上,千船竞发,尽显大宋繁盛之象。



这两日,苏良心情甚佳。



当下,全宋变法已趋于稳定。



第0278章:遇事不决问景明,朝堂君臣的“苏景明依赖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