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315章: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15章: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距今最近的就是庆历六年时,京东路盛产金矿的登、莱两州发生特大地震,百姓死伤无数。



最后的结果判定,便是开采金矿所致。



另外,还有泥石流、洪水等灾情,也都是因过度采矿,伐树毁林导致。



这使得,朝廷对采矿之事,禁忌颇多。禁忌一多,效率自然就提不上来了。



除了这些原因外——



宋庠认为,风火雷破坏性太大。



若形成采矿热潮,易挖断大宋龙脉。龙脉断,则国基便会坍塌。



张方平认为,地之所产有限,不可穷挖矿产,应为子孙计,为后世计。



这个理由可谓非常高尚,也有些道理。



比如在挖金矿时,不用火药,采取的是沙里淘金;若用火药,则为岩里淘金。



破坏性俨然是两种程度。



范仲淹、王尧臣和曾公亮赞同的原因是:此举可解大宋财务之急,待救急之后,可再缓缓行之。



此外,这三人根本不相信风水上的龙脉说。



很快。



苏良三人便了解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并清楚了每位相公的想法。



苏良不得不承认。



挖矿确实易导致地震,也会造成伐树毁林,水土流失。



但错不在风火雷。



他不信所谓的龙脉之说,更不认为需要为后世子孙保留这些矿财。



三人思考完毕后,朝着不远处的张茂则点了点头。



后者立即意会,便去请官家了。



……



稍倾。



赵祯再次坐到御座上,问道:“台谏如何看?”



唐介率先拱手道:“官家,臣以为,此策可行。”



“首先,挖断龙脉之说,臣是不相信的。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国库逐渐充裕之时而走下坡路。若真的存在龙脉说,那些恨我大宋朝廷的反贼,根本不用造反打仗,他们去挖龙脉不就行了嘛!”



“此外,地震乃是天灾,但并不常有。我们若因不常有之天灾,放弃这笔能迅速提升大宋国力的矿藏,实属不值得!”



随即,欧阳修站了出来。



他看了张方平一眼后,道:“官家,唐中丞已道尽了臣心中的想法,臣只有一句话想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唐介与欧阳修,皆支持以风火雷开采矿藏。



这时,苏良缓缓站了出来。



“官家,臣以为,造成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情的主要原因并非采矿本身,而是不合乎规范的采矿方式。仅靠风火雷开采,并不足以加剧各种意外的发生。”



“当下,无论是我朝场监,还是民间采矿,皆甚是粗鄙,挖而不知填,无节制地伐树毁林。欲解此危,理应新设寻矿司衙门,统一管理矿藏,且禁止百姓承买开采!”



“若有伐树毁林、挖而不填者,一律重惩。长此以往,便可高效采矿,而风火雷采矿,不过就是用一月的时间去完成一年的事情,对我大宋并无害也。”



“此外,臣建议,派遣勇士,开拓海外寻矿之旅。寻到矿藏后,令战船前往,而后开采,此乃最快牟利之法也。风火雷,是杀人之凶器,亦是强兵之神器,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



苏良讲完后,三司使王尧臣大步走出,高声道:“官家,臣以为,景明所言,甚有道理!”



“臣附议!”范仲淹和曾公亮也同时拱手。



赵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苏良与其他官员最不同的地方是:遇事,百官可知能做或不能做,但苏良却有方法让不能做的事情变得能做。



这种临时反应的机敏,一般人根本学不来。



苏良这番话。



顿时引得众相公频频点头。



海外采矿,实乃良策。



赵祯想了想,也开口道:“朕觉得,可听景明之言,一切在于规范。”



听到此话,众相公都未曾再开口反对。



赵祯不由得露出开心的笑容,道:“众卿,当朝,没有苏景明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朕希望的是,我大宋不止只有一个苏景明。”



顿时,一众相公都露出一抹带着一丝丝羞愧的笑容。



满朝士大夫,包括赵祯在内,都已经害上了苏良依赖症。



……



三月二十三日,天气越来越暖。



汴京城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大街小巷越来越热闹。



而就在这时。



一份手抄民间小报上,一篇名为《大宋隐相苏景明》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街头巷尾,纷纷议论起来。



苏良一下子又多了一个新外号——隐相。



此外号,足以杀人。



此文章称当下的苏良,虽未曾拜相,但在朝堂上已拥有宰执的权力。



文章开头引用了赵祯的两句话。



“全宋变法,不能没有苏景明!”



“当朝,没有苏景明解决不了的问题!”



随即,文章分析了自全宋变法以来,苏良的作用和价值。



然后,还将苏良在御史台的地位,与中书、枢密院、三司主官的关系做了详尽分析。



还细数了苏良的好人缘。



如:驱使曹国舅经商,与内侍张茂则为友,在贝州兵变中帮助文彦博拜相,和欧阳修结为挚友,与范仲淹有莫逆之交……



全篇文字看似都在夸赞苏良,其实是在害他。



此文称当下朝堂,已无人的势力能够超过苏良,俨然将苏良刻画成了一个权相。



权相二字,乃是大宋的禁忌。



大宋将相权一分为三,使得军、政、财分离,外加提升台谏官地位。



目的就是避免出现权相。



此篇文章,完全是在捧杀苏良。



不过,民间很多百姓都觉得此文写得非常真实,事实就是如此。



当下的苏良已成大势,日后必为权相。



甚至还有一些阴谋论者称,待官家驾崩后,苏良权势滔天,极有可能再行皇袍加身之事。



若是换作旁人。



看到这篇文章、听到一些消息后,必然会解释一番,自证清白。



一些胆小的,恐怕早就跪在禁中,以表清白了。



但苏良看过这篇文章后,只是淡淡一笑。



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了。



别人如何传,苏良根本不介意,关键是赵祯如何想。



苏良相信,官家是绝对相信他的。



很快,此消息便传进了朝堂百官的耳中。



很多官员都认为“隐相”这个词放在苏良的身上,甚是妥帖。



他们纷纷撰写奏疏,言苏良之过,并恳请官家预防此危机的发生。



这一刻,台谏无人说话。



文彦博、范仲淹、富弼、曾公亮等人也都没有说话。



他们若帮苏良说话,反而容易将此事坐实。



他们相信,苏良能处理好此事,也相信,官家会给百官一个明确的交待。



就在这时。



从北方榷场又传来一个消息。



有多名商人称,辽国大皇子耶律洪基回辽后,处处夸赞苏良告知了他许多变法之道。



他已尊苏良为师。



一些阴谋论者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们认为,苏良在布局,布一场大局,意在得势之后,与辽国联合,抢夺赵宋皇权……



(本章完)



第0315章:捧杀!我,苏景明,大宋隐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