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339章: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没有铁饭碗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39章: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没有铁饭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冗官。



一直是困扰大宋朝廷的一个顽疾。



赵祯与士大夫官员们并非不知冗官之危害,而是解决此顽疾太过于困难。



冗官问题,并不是仅仅靠裁官就能解决的。



大宋选官。



主要来源于科举取士和门荫补官,还有少数是从军补授、吏人出职和纳粟摄官。



自太宗皇帝起。



贡举、制举、词科、童子科、宗室应举等科目不断完善,取士名额越来越多,导致入仕为官者越来越多。



当下。



除了裁减官员外,还要从科举和门荫的源头减少官员的数量。



衙门和官职越来越多,领俸禄而无所事事的官员便越来越多,朝廷的消耗也就越来越大。



两府三司诸相公、台谏主官唐介、欧阳修、苏良三人、变法司的所有成员,皆被赵祯召入大殿中。



除了需要果决的勇气,还需要合适的选官之策。



但无论如何做。



官家亲自撰写变法策略,这还真是大宋朝首例。



除了王尧臣和苏良,其他人都愣住了。



两日后,垂拱殿。



御案前摆放着一摞文书。



早已出现了僧多粥少之现象。



都会引起一部分利益受损之人的不满。



裁官若想成功。



学士院、馆阁、国子监中还有很多进士等待着安排官职。



……



要彻底解决冗官问题。



其次,就是宗室皇亲、开国功勋的家族经过数代开枝散叶,族内子弟甚多,有资格门荫者越来越多。



需要安排的官员多,自然就要增设衙门和官职。



久而久之。



赵祯笑着道:“众卿,这两日,朕撰写了一份吏治改革之策,你们都看一看,提一提意见。”



变法司曾讨论过多次,但一直都未曾讨论出一个可行之策。



此刻。



就好比一座饭馆的大东家下厨炒了菜,然后让手下的厨师们来品评一番。



当即。



两旁的内侍将御案上的文书分发给了众臣。



众臣纷纷认真地看了起来。



此文书名为:省官策。省官,即裁减冗官之意。



很快。



苏良便将这篇长达近两千字的吏治改革之策看完了。



其面带喜色,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



官家为了证明自己非平庸之君,此篇文章可谓是下了大功夫。



苏良自认让他来写,都难以写的如此全面。



从字里行间便能看出,官家是要动真格的了。



此策的核心是:能者上,庸者下。



赵祯提出——



将按照这两年来的百日考成法政绩,对地方官员进行全面评测。



排名差者,无视年龄、无视资历、无视家族背景,直接强行令其致仕。



与此同时。



第0339章: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没有铁饭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