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369章:全民大讨论,士农工商排位之争!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69章:全民大讨论,士农工商排位之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月初五,天寒依旧。



柳枝抽出嫩芽,桃树陆续结出花苞。



汴京城内,虽没了年节的气息,但依旧热闹。



身穿襕衫的书生士子背着书箱进入学舍,酒楼茶肆的索唤(即外卖员)小哥提着食盒穿行在大街上。



驿站的步递、马递揣着刚刚出炉的邸报从进奏院奔出,一辆辆载满货物的马车从数道城门驶出,前往全宋各地。



汴河之上,帆樯如云,一艘艘商船驶向远方。



新的一年,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从年节中走出,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



……



与此同时。



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的亲笔道歉信也传到了汴京城。



正如大宋君臣所料。



耶律宗真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正使萧述和副使耶律照的身上。



他称二人擅作主张,不择手段,欺瞒君上,此举严重破坏了宋辽之间的关系。



辽国朝廷必将严惩不贷。



此外。



辽国价值一百二十万贯赎金的物资,已陆续运送到边境榷场。



耶律宗真另送五百只羊向大宋致歉,希望双方共同维护和平,增强商贸交易,互利共赢。



这个结果,基本都在意料之中。



此次,辽国完全输了理。



在他们不敢与大宋掀起战事的前提下,便只能低声下气地致歉赔偿。



……



二月初七,清晨。



苏良来到御史台,泡好一壶茶。



刚打开今日的小报,便看到一个令他皱眉的标题。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孰为首,孰为后乎?”



此标题内容,源于昨日一名商人与三名书生的斗殴事件。



昨晚,樊楼。



城西的云锦绸缎庄掌柜上官云,在酒醉之时,手提狼毫,在樊楼的屏风上写下一行字。



“士农工商,商为首,士次之,工第三,农居末。”



刚好,此话被三名书生看到了。



便找其理论。



在书生们眼里,“士农工商”才是正确的顺序,绝对不容更改。



上官云称:商正上行,士正下行,朝廷重商而轻士,实乃必然之势。



双方意见不合,争论无果,趁着酒意,大打出手。



最后都去了开封府。



小报上这篇文章,号召天下百姓讨论一番在当下全宋变法的前提下,士农工商该如何排位。



“无聊!实在是无聊!”苏良撇了撇嘴。



“士农工商”一词,来源于《管子·小匡》,原话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管仲说此话时,并未排序。



只是道明了普遍存在的四大职业,即:做官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但自隋唐科举取士以来,士人地位越来越高。



“士农工商”一词。



便有了“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这层意思。



大宋立国后。



士子的地位更是跃升到了另外三种身份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的地位。



不过随着商贸的繁荣,商人的地位也飞速提升。



秦汉时。



若为商贾,其子孙甚至要被强征到百越或匈奴打仗。



当时,商人的地位与犯了罪的官吏、入赘的女婿、甚至杀人犯的地位是等同的,极为卑贱。



隋唐时。



商人子弟禁止参加科举,强如诗仙李太白都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在当下的大宋。



商人的地位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位确实早已高于匠人和农人。



再加上,大宋商税已经超过了田亩之税。



商人们逐渐支棱起来。



若不是去年年底禁奢令的颁行,商人们的尾巴能翘到天上。



很多商人都认为——



是因为他们,全宋变法才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



苏良认为此等排位甚是无聊。



但民间的士子、商人、地主、匠人们可不这么想。



他们觉得全宋变法后,士农工商的地位已发生巨大改变。



谁站在前面。



说明谁对变法更重要。



这种排位,涉及未来每个人的前途,一定是要争一争的。



……



近午时。



朱雀门街南,国子监斜对门。



一座名为“孙记碗茶”的茶馆中。



一群人围绕士农工商的排位问题,正吵得不可开交。



“当下,士子仍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地位完全不可动摇,试问,商人、匠人、农人,懂得治国吗?”



“一派胡言!没有商人交纳大量商税,没有农人种田,没有匠人们制造各种器物,士如何治国?大多数士大夫官员也不过是听从朝廷的意见而贯彻执行而已,将自己戴上一个‘治国’的高帽,还是等到成为宰执后再说吧!”



“我认为,全宋变法之下,士农工商的排位确实应该变一变,商人排在最后一個,我实在不敢苟同,商税已超越田亩之税,商人至少也要排在农人的前面。”



“商人排在最后一个,难道你们自己心里不清楚吗?商人重利,向来都是先自己而后朝廷,唯有天下士子才有一颗赤诚的为国为民之心。”



“你拉倒吧!有心有用吗?我能为贫苦无业者提供生计,能为灾民流民开设粥棚,朝廷若与西夏或辽国打起来,我愿意捐出万贯充当军费,你能吗?”



“农事乃立国之本,无论何时,都不可缺民,重农乃历朝历代之政策,农人居第二,绝对没有问题!”



“农人焉能居第二?其量虽大,然势小。士、工、商,谁不能种地,离了他们完全没有问题,我大宋最不缺的便是农人,那些地主们,只会自我标榜,创造的价值最劣、最低!”



“商人排在第三位,我觉得可以,但若排在第一或第二,我觉得是个笑话,其再赚钱也没有士大夫官员重要,更没有农重要,将农排在末位,是对天下百姓的亵渎,是忘本!”



……



茶馆内。



也并非士农工商皆有,大多数都是一些书生。



不过这些书生。



有的一心想入仕,有的仕途不顺欲经商,有的攒钱买地想当个地主,有的想要学门手艺,当个匠人。



还有的,认为此事与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之事一样,都可能成为省试考题。



故而,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且论据甚是充足。



于是。



彼此间的分歧和矛盾就出现了。



众人,看似争的是士农工商的排位。



其实是哪个职业更有前景,哪个职业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茶馆之内吵成一片,谁都不服谁。



依照目前的趋势,至少能聊到晚上。



好在,孙记茶馆内,花上十个大钱便能要上一壶茶,然后无限续水。



这样的争论。



不是仅仅在一座茶馆中发生,也不是十座、二十座……



而是整个汴京城的酒楼茶肆、街头巷尾,甚至一些妇人都议论起了此事。



全宋变法。



让大宋有了新气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矛盾。



……



大宋的书生士子们。



第0369章:全民大讨论,士农工商排位之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