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394章:文武之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94章:文武之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垂拱殿内。



两府六位相公和欧阳修、范镇、苏良三名台谏官分站两侧。



首相文彦博将众人对狄青封赏的争议向赵祯作了汇报。



众相公在表明自身观点的同时。



皆认为——



此事涉及祖宗之制、皇权之威,理应官家做决定。



赵祯听完后,微微皱起眉头。



依照功绩,狄青足以擢升为枢密使。



但依照大宋的一贯规制,武官任枢密副使便已算是最高职衔。



他看向苏良。



“景明,你素来有主见,为何此次却未表明观点?”



苏良拱手。



“官家,臣觉得,擢升狄帅为枢密使,就不能只是擢升狄帅为枢密使,后续还要提升武人地位,让更多的武将进入枢密院任职,让狄帅真正拥有实权!”



“若只是擢升狄帅,只会让狄帅成为被许多文官攻击的靶子,甚至有可能成为史上任期最短的枢密使。”



“当下,臣看不出朝廷有提携武人地位的倾向,故而无法表明观点。”



听到此话。



赵祯和众相公都是无奈一笑。



大家之所以对擢升狄青为枢密使犹豫不决。



正是担心破此先例后。



武官地位逐渐抬高,日后出现乱国之患。



但苏良却言:如果不是为了提升武人地位,就不必擢升狄青为枢密使。



文彦博等人的意思是——



虚衔都不想给狄青,莫说实权了。



而苏良的意思是——



若是不给予足够的实权,不如不给这个虚衔。



赵祯想了想。



“这是两码事!是否继续抬高武人地位,日后再议,当下只谈封赏之事。”



“朕觉得,狄汉臣立下奇功,又是忠臣,定然不会做出乱国之举,可破例擢升为枢密使!”



苏良再次拱手。



“官家,若以此理由擢升狄汉臣为枢密使,臣反对。当年,太祖不也是后周恭帝身边的忠臣吗?”



“放肆!”赵祯气得站起身来。



此等话语也就苏良敢说。



换作旁人,赵祯恐怕已经命人将其赶出去了。



苏良继续道:“官家,臣以为,无论是重文抑武或重武抑文,对朝廷而言,都是畸形之治。”



“这一点儿,从我大宋禁军唯有西兵可战就可以看出。”



“庸官乱用兵,良将难出头。两院为防武将成势,矫枉过正,已使得天下将士变成了病猫,当朝无名将,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位武曲星,若只是将他架在高位,而不给其权,无异于是将他架在火上烤,恐怕会将其废掉!”



苏良重生一世。



自然不希望狄青任枢密使后,与史书所载依然一样,在朝堂一言不发,被羞辱、排挤、诋毁后,最后抑郁而终。



他继续道:“官家,臣一直认为,历朝历代,武人之患,主责不在武将,而在朝廷。当下,则在官家,在诸位相公。我们若还是秉持着防止武将作乱的态度对待武人,臣真的不建议狄帅为枢密使,让其留驻西北,反而更好。”



这时,曾公亮站了出来。



“官家,臣倒是不如景明想得那般长远,臣只是觉得,日后咱们与辽夏必有一战,若任命军帅,狄汉臣必为首选;其次,开封禁军需要再调教调教,狄汉臣依然为首选,故而,臣支持其任枢密使!”



紧接着,富弼也站了出来。



“臣听景明与曾相的一席话后,觉得自己有些固执了。我朝如果只有一名良帅,定然是狄青,我们要做的是将其托举起来,帮其完成更大的功绩,而非压制他!”



富弼改变意见,选择支持苏良。



“臣附议!”欧阳修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范镇也站出来说道。



一时间。



殿下九人,有五人都支持擢升狄青为枢密使。



苏良更是坚持要给予狄青绝对的实权。



此刻。



赵祯也倾向擢升狄青为枢密使,但他纠结的是要不要给予狄青在枢密院绝对的权力,要不要不断提高武人地位。



当年。



太祖以殿前都点检之职,发动陈桥兵变。



此等教训,大宋历代皇帝都不想重蹈覆辙。



旋即。



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景明与曾相所言,有一定道理,臣也能接受狄汉臣任枢密使且拥有实权,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底限,日后武官无论建立何等功勋,皆不能拜相!”



武官不拜相。



即意味着武官的地位永远不能高于文官。



“此外,一旦发现武官存在谋逆的可能,必须降重罪!”



“臣附议!”



张方平、吴育、宋庠三人同时拱手。



赵祯微微点头,顿了顿后,道:“好,那就擢升狄青为枢密使,朕会给予他足够的权力,至于他能将下面的武将培养成什么模样,就看他的能耐了,若武将们各个忠贞为国,敢打敢冲,朕并不是不能提高武将地位。谁若构陷排挤他,朕自会为他做主。”



“此决定,诸位可有异议?”



“官家圣明!”众官员齐齐拱手。



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虽然未曾让他完全满意,但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有官家这番承诺。



狄青大概率不会抑郁而终了。



这时。



张方平拱手道:“官家,我们是商量好了,但臣预计狄汉臣恐怕会请辞枢密使之位。”



对一名武官而言。



这个位置的压力非常大,被一群文臣监督找茬,那是必然的事情。



在赵祯思索时,曾公亮笑着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狄汉臣拒绝实属正常,臣建议官家退回他的请辞奏疏,退回至少两三次后,再让景明去说服他。”



“如此做,既能彰显官家对有功武官的重视,也能减少朝堂官员的反对之声。”



众相公都白眼看向曾公亮,心中道:“这個老狐狸,想得真周到。”



其实,此次曾公亮的损失最大。



众相公都很倾佩他这种“让贤”的做法。



若日后狄青在枢密使之位上做出大功绩,曾公亮让贤之事,必然会成为后世的一桩美谈。



赵祯笑着看向苏良,道:“苏卿,可以吗?”



苏良胸膛一挺,道:“没问题。”



赵祯又道:“日后需要台谏主官来开内会时,苏卿也来吧!”



“劳碌命……哦……不,臣遵命!”苏良拱手。



顿时,众人都笑了起来。



自苏良入殿后。



赵祯与众相公根本就没有将他当成从七品的左正言,还是将他当成“御史中丞”来用。



……



翌日,近午时。



赵祯命中书下诏,将曾公亮降为枢密副使。



缘由为:曾公亮欲将精力放在兵书兵法编撰和兵器火器的制造领域,无暇顾及枢密院全局。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为狄汉臣让位呢!



……



十月初十。



中书省开始颁发各项诏令。



对平叛的将士、官员进行论功行赏。



狄青擢升为枢密使,赏赐宅院一座,金银、丝绸、瓷器等数车。



狄青的部将们也都是官升一级到两级,得到了重金奖赏。



参战的士兵们都得到了奖赏。



战死者,地方官将亲自护送其灵柩返乡,并对其家人进行重金抚恤。



广南两路抗击侬智高有功的官员都得到了升迁,弃守的官员也都受到了严惩。



侬军抢掠过的州县,皆免田赋两年,对部分帮助抗击侬军的百姓,也根据功劳,免除徭役一年到三年不等。



……



杨文广、杜雷、孙胜等将士虽是跟着苏良伏击了交趾,但作战勇武,护卫苏良有功,也都得到了厚赏。



午时。



第0394章:文武之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