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21章:一笔勾去十官命!要不要动一动《宋刑统》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21章:一笔勾去十官命!要不要动一动《宋刑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执中让他、王安石和司马光背黑锅,苏良绝对能让陈执中颜面尽毁。



但此人已致仕,且只是庸常,而非心怀。



苏良也就没有那么大的火气了。



“陈公,我说一句您可能不喜欢的话,您莫生气。”



“当年您被罢相,除了私德有失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您做事总站在百姓的对立面,喜欢牺牲某些百姓的利益,来为朝廷解决问题,这是错的,保障了百姓的利益,才能保障朝廷的利益……”



听到此话,陈执中眉头紧皱。



他一直以为是因自己没有考中进士而被官员们针对。



当下才突然明白。



原来,若要做一名贤官,不是成为官家的手,而是要成为百姓的脑。



他被罢相而提前致仕,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官家讲完一些事情后。



他只会喊“臣附议”,而不是“臣有异议”。



只会说附议的相公,官家必然不会喜欢。



“受教了!”



陈执中站起身来,朝着苏良郑重拱手。



这一刻,他终于看透了。



看透了自己确实是能力有限,比不上如今朝堂上那些人。



他不再想着再回朝,能在青州境内发挥余热,就算无愧此生了。



……



午后。



汴京城,垂拱殿内。



赵祯坐在御案前,翻阅着文书。



两府三司的众相公、台谏官欧阳修、范镇等人都皱着眉头。



稍倾。



赵祯放下手中文书,带着怒气说道:“朕令众台谏官外巡,想着查漏补缺,本以为不会有太大问题,没想到地方上尽是问题!”



“除了济南府的贩卖人口事件外,有官员失德包养歌伎,有官员贪财收受贿赂,还有官员为了政绩在一年之内将一座长不到五丈的拱桥大修了三次……”



“砰!”



赵祯朝着御案上重重拍了一下,冷声道:“朕如何做,这些官员们才能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赵祯非常愤怒。



他没想到地方上存在的问题竟然这么多。



首相文彦博立即出列。



“官家,地方官员众多,难免会有一些蛀虫,台谏官们各个都是明察秋毫,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这些都属于地方官员的个人问题,目前变法策略的整体执行,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是啊,官家,其实已经很好了!历朝历代,都有贪墨无为之官,这实在无可避免,我朝当下的变法效果已经非常好了!”张方平也补充道。



这时。



欧阳修突然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站了出来。



“官家,臣统计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的具体情况,多数官员都是为名、为利、为女色,非常普遍。臣建议应该对此等反面典型进行严惩!”



“臣筛选出了十名地方官,这些官员所犯之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他们通晓《刑统》(即宋刑统),知晓有罪后,先是自首,减二等,然后又以官抵刑,最后只是处以勒停或徒二年之刑,实在太轻了。”



“臣建议杀鸡儆猴,将这十名官员处以极刑!”



自苏良劝诫过王安石“不计私德,先建功再成圣”后,欧阳修心中也涌起了往上走一走的想法,故而近期表现的甚是活跃,功课做得甚足。



赵祯接过欧阳修的奏疏,认真看了起来。



在大宋,士大夫官员一直都有以官抵刑的特权。



九品以上,一官能抵徒一年,自首者,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赵祯看完后,发现确实如此。



一名地方知县包养三名女妓,并还使得一家农户家破人亡,最后因其自首,外加以官抵刑,外加过失导致意外,只判处了“徒二年”。



若是一般人,定然是极刑。



“这些官员的惩处确实过轻了,不过朝廷对士大夫官员的优待,不可全废,不然影响就太大了!”赵祯道。



欧阳修拱手道:“官家,一般罪刑,士大夫可依特权减之,但涉及民生,涉及百姓性命者,士大夫不应有此特权!”



赵祯认可地点了点头。



这时,文彦博站了出来。



“官家,不妥。这岂不是要大改《刑统》?”



“序说:终宋之势,用之不改。一旦大改《刑统》,我朝法令的威严何在,后世若以此为先例,不断大改《刑统》,恐怕会是乱象重生!”



这时,张方平也站了出来。



“这十名官员虽是重罪,但罪不至死,一笔勾去十官命,太狠,太绝情,非我朝君臣所为!”



“臣附议,《刑统》不可改,十官不可杀,我们可以再想一想其他办法,虽说士大夫不是不能杀,但这些人之罪,不至于处以极刑啊!”宋庠紧随着说道。



他们都觉得,欧阳修之策太过于狠辣了。



欧阳修还不待其他相公发表意见,便站出来反驳道:“官家,杀这十官,不仅仅是因他们所犯之罪当杀,还是要维护全宋变法的成果。”



“当下,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和稳固全宋变法的成果,而能对变法产生巨大破坏的,便是地方官。不用极刑,那此类事件必然层出不穷,恐怕每年派遣一次台谏官外巡都不够。”



“为了咱们全宋变法的成果,为了整个朝廷的利益,当杀这十官,以此震慑天下之官!”



“我反对,此举会使得人心惶惶,且《刑统》绝不可改!”一旁的吴育也开口反对。



一直没有开口的富弼,想了想道:“臣觉得可杀!”



“臣也觉得可杀!”范镇也说道。



来之前,欧阳修已经与范镇透露了一些想法。



欧阳修见赵祯面带犹豫,接着道:“官家,随着我朝商贸繁荣,各种娱乐享受类行当会越来越多,而最容易被拉下水的便是拥有特权的士大夫官员,若怀柔以待,必然会滋生更多的问题,我们的变法成果也极有可能遭到巨大破坏,走回头路啊!”



“被判勒停的寿州通判徐费在自罪书上写道,他自恃清廉,不被财色所诱,唯一的爱好便是书法,一些商人知其所好,为其寻了一名可与其聊一夜书法的妙龄女子,然后他便沉沦了。”



“大多数官员都不是圣人,仅靠自我德行拒绝所有诱惑,实在太难了,必须采取极刑,才能让他们心生胆怯!”



“臣建议,将这十名官员押到汴京城,集体施行斩刑,令天下官员自省!此举,不是苛政,不是坏法,而是全宋变法的一部分啊!”



……



欧阳修声若洪钟,一席话引得君臣都深思起来。



殿内足足沉寂了有半刻钟后。



赵祯缓缓道:“变法期间,一切皆可变。”



此话来自苏良。



乃是变法司官员经常说的一句话。



文彦博面色焦急,再次拱手道:“官家,若大动《刑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了!”



赵祯摇了摇头。



“不动《刑统》。朕准备出一道补充法令,对士大夫官员的‘夺官免刑’特权列举条例约束。不过,欧阳学士所列的这些官员,待中书核实后,在排除特权的前提下,可判极刑,便处以极刑。”



可判极刑,便处以极刑。



此话,非同一般。



大宋法令向来遵从“疑罪从无”。



可判刑可不判刑,一定是不判刑,但赵祯今日却要反其道为之。



这显然是为了维护全宋变法的成果。



听到官家不准备修改《刑统》,文彦博不由得大喜,此等补充条例,确实是一个中间之策,可行。



官家已由一名贤君无限接近于一名圣君了。



“臣赞同官家所言!”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



顿时。



一众君臣,达成了一致意见。



三日后。



中书颁布《士大夫以官抵刑特权限制条例》。



在京朝官和汴京城的百姓还没有从巨大震惊中醒悟过来时。



又一条名为《十官员极刑案宗总状》的文书再次惊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朝廷要一次性将十名士大夫官员处以极刑,实乃前所未有。



一时间。



有人欢喜有人愁。



待这两道文书传至地方,必然会引起狂风巨浪。



但这道狂风巨浪的作用是压制不正之风,而非卷起更多是非。



当下的大宋。



违法输理的士大夫官员根本不敢强词夺理,以祖宗之法或请辞威胁朝廷。



他们早已没有了护身符。



此两条文书下发后。



汴京城的京朝官们,也无一人提出反对。



当下。



赵祯已完全掌控了台谏和两府,皇权近乎达到巅峰。



早已不是那个几名官员哭闹一番就能让其改变决定或退步的“仁君”了。



汴京城的许多百姓则是乐得快要发疯了。



他们喜欢公平,喜欢那些仗着特权无法无天的官员受到严惩。



特别是一些商人。



他们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官员大放厥词,展现士大夫的优越感。



类似:本官犯错,能以官抵刑,相当于有两条命,你行吗?



这下子,那些以特权自恃而做坏事的官员们,特权被削,若敢以法乱纪,那迎接他们的将是朝廷的重惩。



汴京城勾栏瓦舍的从业者也甚是兴奋。



这十名劣官的事迹,足以充作他们半年的话本素材了。



……



青州地界。



苏良刚从一片垦荒成功的田地上视察归来。



便看到了从汴京城急传过来的《士大夫以官抵刑特权限制条例》和《十官员极刑案宗总状》。



苏良看罢,笑得合不拢嘴。



“这次,官家够猛啊!这才是根治地方官违法犯罪的最好方式,唯有见血,他们才会怕,才会好好做事!”



苏良更高兴的是,官家和众相公们变得越来越贤良能干,越来越与他是同路人了。



此等状态下的大宋,成就一番盛世,已是大势所趋。



(本章完)



第0421章:一笔勾去十官命!要不要动一动《宋刑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