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92章:称公建生祠!苏景明,熙河镇的救世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92章:称公建生祠!苏景明,熙河镇的救世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年后还有一场场大战呢。



苏良接着道:“另外,年后灭夏之时,我应该不会来了!”



“啊?景明,你这是何意?”



“我的任务结束了!接下来都将是硬仗,有我没我,作用不大。”



“可……”狄青欲言又止。



苏良自然明白狄青之意。



明年灭夏才是大收获之时,苏良理应享受灭夏的成果。



若不来,那就相当于出力最大之人,在收获成果时,将成果让给了别人。



“汉臣兄,我不缺军功,我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还和大家抢什么,一国之盛,在于文武平衡。我们日后还会与辽国有大战呢,让兄弟们多打一打,立一立军功,他们得了厚赏,家人的生活才会更有保障!”



其实,苏良还有更深的考虑。



这次河湟拓边和全歼嵬名军,他的光芒太盛,已经压住了狄青等武官的光芒。



官家和众相公都以为此次之功,苏良一人至少占七分。



苏良不想太耀眼了。



并且他一直致力于提高武人的地位,所以全面灭夏之战,他便不愿参与了,此话他准备待回京后再告知官家。



狄青怎能不明白苏良的良苦用心。



“景明,我代表所有士兵,感谢您!”狄青朝着苏良重重拱手。



……



翌日,苏良便开始返回。



这一次,他未带龙羽军,只带了当时从汴京城跟随来的三千禁军士兵。



此外,还带了刘三刀和独臂老乔。



刘三刀随苏良回汴京,独臂老乔则是回熙河镇。



年后。



龙羽军肯定要与西夏的铁鹞子有一战的。



他们更适合在这里训练,故而苏良早就向赵祯申请将他们留在了这里。



苏良本来也想将刘三刀留在这里,毕竟是建立军功的大好时机。



但刘三刀非要守在苏良身旁做护卫,若不让守,他就要去做苏良的牵马兵,苏良只能答应。



……



十月十二日,近午时。



苏良一行终于抵达了熙河镇。



此刻,熙河镇升格为城,已变成了熙州的州城所在地。



知州便是曾经的秦州知州刘存。



此外。



刘存还是紧靠着熙州的河州知州,因熟悉此处的官员紧缺,他做事又老练。



故而一人任两州知州。



苏良等人在距离城门还有近三里时,便看到前方官道两侧站满了百姓。



“苏中丞回来喽!苏中丞回来喽!”有人大喊道,甚是兴奋。



然后。



官道两侧的百姓纷纷朝着苏良行注目礼。



百姓们站得甚是齐整,宛如大朝会时大庆殿内的金甲大将军一般。



“这是谁安排的,不是胡闹嘛!”苏良最不喜的就是这种欢迎的大场面。



一旁。



独臂老乔笑着道:“苏中丞,这应该是百姓们自发的。”



“没有你,就没有熙河镇,更没有现在的熙州,你不是我们熙州的地方官,但却是熙州百姓的父母官,这是您应得的,就领了吧!”



苏良尴尬一笑。



他要说自己内向,估计也没人相信。



“走,快速入城!”



随即,苏良加快了速度,不过在行到百姓身边时,还是会微笑地招手。



城门下。



刘存与一群西北老兵也都笔直地站着。



苏良看向刘存,道:“刘知州,让百姓们都撤了吧,站在那里蛮累的,没必要。”



当即,刘存朝着前面的士兵摆了摆手。



刘存看向苏良,又道:“苏中丞,为庆贺熙河镇成为熙州州治之城,下官与百姓们为您准备了一个惊喜,请您随下官来。”



“惊喜?是不是为我们准备了几百只烤全羊?我一直惦记着这一口呢!”苏良笑着道。



他与身后的开封禁军士兵们,最喜欢吃的就是西北的烤全羊。



“您看过,便知晓了!”刘存当即上马在前方引路。



一刻钟后。



众人从主街道拐弯,行到一处铺满石板的敞亮之地,前方竟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祠堂。



祠堂关着门,上面用红绸盖着牌匾。



刘存在祠堂门前停了下来,苏良也紧随着他翻身下马。



苏良正在疑惑时,刘存朝着苏良道:“苏中丞,麻烦你拉一下这个红绳。”



苏良朝着刘存递过来的红绳使劲一拉。



“哗啦!”



红绸落下。



显现出了牌匾上的三个苍劲大字:苏公祠。



苏良顿时意识这是谁的祠堂了。



“刘知州,你莫胡来啊,我才三十来岁,既没资格称公,也没资格建祠,这是要短命的!”



这时。



刘存将祠堂门打开,中间悬挂的正是苏良的画像。



“苏中丞,熙河镇因您而生,因您而兴,百姓们对您甚是感激,愿称您为公,且集体请愿为您建造生祠!”



生祠,即为活人所建的祠庙。



此习俗来源于西汉,盛于唐宋。



后来衍变为百姓对地方父母官感恩所建,如唐之狄仁杰,宋之蔡襄,都有生祠。



能立生祠者必须为国为民做出过巨大贡献或者地方州府的所有百姓都认可而选择自发修建。



当下,建生祠其实很少。



因为生不建祠立碑,乃是礼制,一般官员根本压不住此等荣耀。



但若许多百姓主张要建且日日供奉香火,那这个生祠就显得弥足珍贵,价值非凡了。



此外。



公也不是一般人能叫的。



一般都是为朝廷操劳大半生的相公或者大贤之人,才能称为公。



比如,范仲淹为范公,包拯为包公。



文彦博、富弼、吴育等相公到现在还没有捞到一个“公”字呢。



“公”必须要让百姓喊出来,喊响亮了,喊的人尽皆知了,才能为公。



自封没用。



苏良脸色发红,不忍看向祠堂。



“刘知州,先是称公,又是建生祠,我才三十多岁,恐怕压不住,要不就改建一下,变成城隍庙、土地庙之类的!”



这时,刘存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



“苏中丞,此事我已向官家汇禀过,官家和诸位相公都同意了!”



“当下是生祠,待您百年后,百姓还会为您铸像立碑,这不是我的主张,是熙河百姓的心意,您必须接受,你也配得上这份荣耀。”



苏良打开文书一看,官家和中书众相公全都同意。



“好吧!”



刘存顿时大喜,笑着道:“诸位都饿了吧,烤全羊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了!”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大喜。



在他心里,烤全羊比这座生祠和苏公之名更具有吸引力。



第0492章:称公建生祠!苏景明,熙河镇的救世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