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561章:王安石:本官之才,不足苏中丞之一二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61章:王安石:本官之才,不足苏中丞之一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许多官吏见识过王安石的这番能耐后,都是惊为天人。



当然,这得益于王安石全程参与了全宋变法,又有地方府县为官的经验。



故而,百事皆懂。



很多官吏都在私下议论,不出十年,王安石绝对拜相。



这样的人才,在处于盛世之下的大宋,简直就是担任宰相的不二人选。



不到半个时辰。



王安石就处理完了数名官员的问题,后者皆受益匪浅,收获颇深。



就在这时,苏良从外面走了进来。



王安石连忙起身。



“景明兄,您总算来了,我有一堆问题等着您解决呢!”



前两日,王安石与苏良探讨的都是法令政策问题。



而今日他则是被庞籍、梁适拉去讨论了一番军伍内出现的一些问题。



大厅内的官吏都纷纷起身,朝着苏良拱手道:“苏中丞!”



苏良笑着朝着众人摆了摆手,道:“无须多礼,都继续忙吧!”



说罢。



苏良来到王安石旁边的桌前坐了下来。



下面的官吏们将耳朵都竖了起来。



他们大多都是从各地州府挑选出的能官干吏,有些人是没有见过苏良的。



然就在这座大厅内。



王安石将苏良吹得如同圣人下凡,事事皆通,良策无数。



众官吏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本官变革之才,不足苏中丞之一二。



在官吏们心中,王安石处理公事的能力已是他们终生都难以追赶上,而苏良还要比王安石厉害的多。



这让众人都想看一看,苏良到底会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顽疾。



到底有没有外面所传的那么神奇。



苏良坐下后,看向王安石,道:“拣重点讲。”



当即,王安石命人从一旁搬了两个满是文书的竹筐放在他的面前,然后又唤来数名官吏围了过来。



稍倾。



王安石开门见山地说道:“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法令传递缓慢,民不信民,多聚于官衙问询。”



“各个州府衙门新立,涉及百姓的事务甚是繁多,每日都有大量百姓围聚在衙门询问,问题的同质化严重,虽张贴有法令条文,但乡下识字的人太少,他们又不相信村落里同为契丹人的传递的消息,造成法令施行过于缓慢……”



苏良想了想,说道:“好解,令官员出衙办差,百姓问政于野。”



“问政于野?”王安石先是一愣,然后明白过来。



“好计策!好计策啊!官员若在乡野办差,百姓聚集,可齐听之,有疑惑可当场答之,并且还能让百姓督促官员不能懒政怠政,可行之!”



王安石甚是兴奋,他思索了数日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被苏良一句话解决了。



并且,此策有利于官员与百姓搞好关系,还能将矛盾前置,提前解决问题。



唯一的麻烦,可能就是需要多派一些士兵护卫官员。



王安石拿出一本文书,又问道:“还有一个棘手之事,便是读书。”



“辽境之民,好学者甚少,很多人三代皆为白丁,只知放牧打渔种地,即使州县请来先生、发放书籍,他们也都不愿学!”



苏良想了想。



“读书之事,强制而行吧!”



“所有孩童,七岁必须入学,然后学到十二岁,五年公学,人人必须参与,考试不合格,留级学之,另外,也倡导成年人读书,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官府出钱。”



“官府出钱,咱……咱大宋本土好多地方还没有此待遇呢?”一名官员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苏良面色认真地说道:“如今,辽境亦是我大宋之土,辽境的百姓亦是我大宋之民,此处百姓的待遇不一定要低于我们本土的百姓,这里完全可以更先进,并且这里的人口较少,更易形成定制。”



“所需钱财,可率先从我们得到的契丹贵族的私财中扣取,读书之事,乃我们治理辽人的重中之重。”苏良强调道。



“至于教书先生,从大宋本土中招募,本官相信有很多读书人是愿意在这里一展才华的。”



王安石认可地点了点头。



苏良是打从心里将契丹、女真、党项的百姓都当成了大宋的百姓,认为不应有待遇高下之分。



……



随后。



王安石又问道:“还有汉辽通婚之问题,目前,形势反转,燕云汉民和渤海人皆看不起契丹人和女真人,彼此隔阂严重,莫说通婚,就连住在一起都容易出事端。”



听到这个问题,苏良微微皱眉。



这种问题不是钱财或某项强制性措施能够根治解决的。



他思索了片刻。



“大量迁移燕云之民入人口超十万的大城池,而后降契丹人、女真人商税,发展商贸,百姓皆趋利而行,只要将商贸流通起来,百姓自然会流通起来,当下契丹人男丁稀少,他们没有什么挑选的权利,甚至可以鼓励党项人参与进来……”



王安石听罢,点了点头。



苏良一直坚持多民族汉化,这样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大统一,为了大宋江山更加稳固。



……



接下来,不断有官吏问询苏良,苏良基本都给出了答案。



一问一答。



眨眼间,苏良便从午后坐到了深夜,足足回答了上百个问题。



众官吏顿时相信了王安石的说法。



他们面对一个问题,往往需要思索许久,而苏良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并且计计都是好计。



人与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直到三更天,苏良才回房休息,而他还承诺王安石,明日继续。



……



腊月初一,幽州城再次飘起了雪花。



这里天气干燥,风沙甚大,向来是少雨少雪,但今年却下了好几场大雪。



苏良从议事的大厅内走出,准备换一换脑子。



他站在幽州城城楼,望着前方白茫茫的山峦,心中突然生出一份自豪,口中喃喃道:“靖康耻应该没了吧!那个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应该没了吧!希望这个盛世能够延续千年,我也算没白来了!”



不多时,王安石来到了苏良的身边。



“景明兄,接下来的几日,你我二人同屋而眠如何?”



苏良一愣。



“介甫,我可不习惯闻你的头发味道。”



王安石挠了挠数日未洗的头,尴尬一笑,道:“稍后我便去沐浴,然后我命人在你屋内再加一床,当下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请教,而距离初五则是越来越近了。”



“行吧!”苏良点了点头。



王安石是个急脾气。



他深知唯有将辽境变得与大宋本土的法令礼制完全相同,才能营造盛世,而他则是想要凭借此功,铸造自己的圣人之位。



故而,他非常拼。



他计划着,待苏良离去后,便立即率众官吏继续深入辽境腹地,处理公事,如此移动,处理问题乃是最有效率的。



接下来的几日,二人几乎是夜夜讨论到三更天。



因彼此的脑子都转的非常快,故而讨论的效率非常高,几乎将辽境未来三年的发展策略全都定了下来。



……



腊月初五,清晨,寒风烈烈。



苏良带着五百龙羽军士兵出现在城门外。



庞籍、梁适、王安石等一众官员将领皆为苏良送行。



苏良朝着众人拱手,笑着道:“诸位,用不着这么大阵仗,你们在这里忙碌,我却回家过年,挺不好意思的。”



“哈哈哈哈……”



此话一出,本来略带伤感的氛围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苏良与庞籍、王安石等人闲聊了几句后,便踏上了归途。



而庞籍等人望着苏良远去的背影,几乎不约而同,齐齐朝着他躬身拱手。



所有人,无不承认,苏良是此次宋辽之战中最大的功臣。



第0561章:王安石:本官之才,不足苏中丞之一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