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丞相制施行了数千年,已经深入人心。即便陛下拆分了它的权力,也很容易变成权臣。”



“所以我以为,不但不应该恢复丞相制,剩下的议政权也不应该交到一个人手里,最好设置一个机构。”



朱元璋大生知己之感,他设置四辅官的目的就是为此。



“你倒是和咱想到一块去了,咱设置四辅官就是为此,只是用起来并不顺手啊。”



陈景恪还是穿越后,才知道明朝曾经存在过四辅官制度。



以四季为名,每个月轮流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



然而,四辅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权力自然而然的开始膨胀,很快就会变成新的丞相。



为了杜绝这种问题,朱元璋让四辅官按月轮流值班。



干一个月休三个月,随时都有被替换的可能,这下看你们还怎么揽权。



这个设置,陈景恪已经无力吐槽,但凡多用用脑子都知道执行不下去。



很简单,四辅官按春夏秋冬分为四批人,工作一个月休息三个月。



一批人刚熟悉工作,就被替换休息三个月。



这必然会造成两个恶果。



其一,四辅官对手头的工作永远是陌生的,处理事情的效率非常低。



其二,政策延续性比较差。



一个官员负责的事情还没结束,就被替换走了。



接替他的人,大概率是问都懒得问,这件事情就等于是无人过问了。



长年累月下去,不出问题才见鬼。



朱元璋产生废除四辅官的想法,也是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陈景恪更是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可以这么说,朱元璋的四辅官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



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周围的人天然拥有权力,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让他们拥有权力是不可能的,真正应该做的,是限制他们的权力。



这一点明朝后来的内阁制度就做的比较好。



内阁制,可以说是封建王朝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了。



陈景恪还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能超越古人,想到比内阁制更完美的制度。



所以他最终的解决办法,也是抄袭内阁制。



至于朱元璋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小子研究过陛下的四辅官制度……”



陈景恪就将四辅官制度的优缺点,以及进行不去的原因,详细的讲了一遍。



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反而不停的沉思点头。



同时对陈景恪的态度也完全扭转了过来,能想到这些,已经超过了朝堂大多数人。



难怪他狂,确实有狂的资本。



不,他这已经不是狂了,而是自信。



“在陛下四辅官的基础上,小子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将四辅官的优劣剖析一遍之后,陈景恪就顺势提出了内阁制度:



“可以设置一个机构,比如叫内阁……”



“内阁学士人选,由陛下自行遴选,无需经群臣商议……”



“内阁学士没有品级,没有具体职务,他们的职责就是协助陛下处理政务……”



朱元璋毕竟是皇帝,政治敏感度接近满分的存在。



当他听到‘自行遴选’、‘无品级’、‘无职务’这几个词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项制度的精髓所在。



但陈景恪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忍不住击案叫好。



“若是让太子殿下统领内阁,既可以锻炼殿下的能力,又可限制内阁学士以权谋私。”



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