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征辟倒是个办法,然而并不太好用,偶尔征辟一个人还行,大批量征辟就和闹笑话一样。



举荐之法漏洞也很大,相当于给权贵们开后门。



思来想去,发现最被他看不起的科举,反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但他又不甘心,科举录取的人,确实有太多庸碌之人。



能否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想找个人商量,然而看遍朝野,却无一人合适。



要么是武将,对这玩意儿懂的不多,与他们商讨无异于对牛弹琴。



要么就是读书人出身,他们肯定会一万个赞同。



今日发现陈景恪是个不错的商议人选,这小子是学医出身的。



又是太孙侍读,将来不用参加科举也可以为官。



和科举,和读书人皆无利益关系。



关键这小子有能力啊,内阁这么完美的东西都能想的出来,对科举也应该有不同的看法。



于是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想到这里,陈景恪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他自然是支持科举制的,这可以说是古代能想到的,最接近公平的录取官员方法。



且这会儿朱元璋已经认识到科举的优越之处,只是对这个制度的缺陷感到忧虑。



那么我要做的就是肯定这个制度,然后指出其中的缺点,并给出一些建议。



不论这些建议最后会不会被采纳,都能给老朱留下一个‘能人’的好印象。



“陛下,小子以为,科举虽然有诸多漏洞,然它确实是数千年来最接近公平的取士之法。”



朱元璋心中也已经认同这个观点,但还是不动声色的道:



“哦?你此法的评价竟如此高?给咱好好说说其中的道理。”



陈景恪知道,别看深处皇宫,这种表现能力的机会并不多见,自己必须要抓住。



今天表现的好,才能获取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也没有再遮掩,说道:



“先秦时期讲究血统,权贵官吏多是父子相传。就算出现替换的情况,也是从一个贵族转到另一个贵族手中。”



朱元璋下意识的想要反驳,可仔细一想才发现。



先秦史好像还真是如此,哪怕是好多奴隶、平民出身的人,其实祖上也都是权贵,只是家道中落了而已。



真正祖祖辈辈是平民百姓的,貌似还真没有。



有了这个认识,他就更加惊讶了。



这小子不会是要给我讲史吧?



“不只是官位,就连学问也是权贵专属,平民是没有资格识字的。”



“音乐也只有权贵才能欣赏……所以孔子才会说礼乐崩坏。”



“孔子有教无类,将森严的血统政治撬开了一道缝……”



“秦商鞅变法,采用了军功爵制,彻底打破了血统制度。”



“从此不论出身,只要上阵杀敌立下军功,皆可为官封爵。”



“然军功爵制亦有不足之处,获取军功爵的多位武将,多不通政务……”



“且民间有许多大才,并不擅于战阵搏杀,也就无法靠军功获得官位,导致大量人才不为朝廷所用。”



“于是察举制就出现了,其中最为著名,影响力也最大的,就是汉武帝首创的举孝廉制度。”



朱元璋已经震惊了,他竟然真的在给我讲史。



可是他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还是学医出身,又是如何梳理出这条脉络的?



学?



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时间也不够啊。



难不成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第28章 给朱元璋讲史[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