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2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把一部分人的馒头,分给另外一部分人。”



“被分走馒头的人自然不乐意,就会站出来反对。”



朱元璋点头道:“很形象的比喻,那他有没有说,他是如何让大家都满意的?”



马皇后笑道:“谁说这次改革,所有人都满意了?士绅宗族就不满意啊。”



“可他们话语权最小,只能看着别人把他们的馒头分走,无力反抗。”



朱元璋一想也是,这次变革从国家到文武都获得了好处,只有士绅宗族遭受了重大打击。



但他还是有些失望:“咱还以为,他能有更好的办法呢。”



马皇后失笑道:“你可真贪心……不过他确实说过一些这方面的想法。”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哦?他怎么说的?”



马皇后想了想,说道:“将馒头做大,朝廷就可以将新增加的馒头,分给大家。”



“还有个办法是做一块肉,让想吃肉的人,让出一部分馒头。”



朱元璋眉头皱起,他感觉自己懂了,但又感觉什么都没懂。



谁都知道将馒头做大更好,也都知道肉更好吃。



可怎么将馒头做大?上哪获得肉呢?



看着陷入苦思的老朱,马皇后没好气的道:



“自找苦吃,有现成的能人不问,你在这发什么愁啊。”



朱元璋恍然大悟:“妹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陈景恪肚子里肯定还有货。”



“咱没事儿就多找他唠唠,肯定能问出好东西来。”



时间很快就来到四月十五,每半个月一次的中朝会如期举行。



一大早,徐达就率领上百将领,出现在奉天殿外。



而李善长也和数十位文臣大佬,差不多同时出现。



看到这一幕,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都知道,今天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且十有八九是变革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朝堂之上,朱元璋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



宣布了两大变革,军改和政改。



然后让人将准备好的方案,分发给群臣观看。



军方的人自然抢先观看军制改革,当发现是军功爵制的时候,都笑了。



如果不是场合不合适,他们恨不得蹦起来耍一套拳,以表达心中的激动情绪。



文官集团关心的事情比较多,军改和政改都关注。



对军功爵制,他们自然很不满意。



尤其是看到功勋的特权,更是打心底里不高兴。



一群丘八,竟然也敢和我们相提并论?



不行……



额,先不急着反对,看看政改方案再说。



然后……



涨俸?



还是翻着倍往上涨?



最多的八九品官直接涨五倍?



上一级在下一级的基础上涨五成?



这么多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皇上你知道这些年我们是怎么过的吗?



不不不,是皇上你终于想通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皇恩浩荡啊。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从涨薪的喜悦中恢复过来。



继续往下看。



设立乡衙?



一次增加一万多命官职务,还有数倍于此的吏员。



群臣很快就冷静下来。



大手笔啊。



难怪……难怪之前那些大佬都说,谁敢反对这次改革,谁就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



只能说,大佬们还是保守了。



这谁要是敢反对,能不能活过第二天都不好说。



至于军改?



算了,通过吧。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皇帝主持下的,军方和文臣之间的利益交换。



总体来说,军方获利要大一点。



从之前的低文官一头,变成了现在的并驾齐驱。



但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新法规定:



募兵权在兵部,筹集军需粮草的权力,也在兵部。



军械制造的权力,给了工部。



军功的审核权在兵部手里,授勋权在礼部手里。



而不论是兵部工部还是礼部,都是文官的地盘。



总体上来说,文官集团还是能稍稍卡一下军方的脖子的。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限制军方的权力。



没办法,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军方太能闹杀人杀的太狠。



把所有人都杀怕了。



军队就是一头猛兽,用好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用不好就会反噬。



必须要套上枷锁。



而兵源和后勤,就是最有力的枷锁。



能确保军方不会失控。



总之,对这个改革方案,文武双方都很满意。



朱元璋趁机下令,让徐达负责军改,让李善长负责政改。



并令各部门全力配合他们开展工作。



俩人也是老战友了,之前就多次配合。



且一个军方第一人,一个文官第一人,大家都服气。



这个任命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退朝后,具体的改革方案公布,天下沸腾。



军方从将领到士兵,都放下了最后的担忧。



将领们开始期待,自己会被授予什么样的功勋。



普通士兵则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人会被分到什么地方,能不能在乡衙门得个职务。



相比较而言,文官和读书人才是最高兴的。



原因自不用多说,涨俸禄了,好一次性涨那么多。



日子马上就变得好过起来。



原本因为赵瑁案,对皇帝心怀不满的人,也开始歌功颂德。



皇帝心里还是念着大家的,只是被奸臣给蒙蔽了。



现在当朝第一奸臣是谁?



毛骧啊。



等着,劳资马上就联络同僚一起弹劾他。



我们和他不死不休。



读书人高兴则是因为,一次性多出这么多职务,大家出仕的机会就更多了。



别小瞧乡官,那可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要说不爽的也有,就是士绅宗族群体。



可在这件事情里,他们的话语权是最小的。



也只能在私底下抱怨几句,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在上下一心的情况下,这次的改革快速推进,顺利到陈景恪都有些不敢相信。



都说儒生迂腐讨厌改革,看来也不尽然吗。



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他们比谁都积极。



这样想着,他走出皇宫,来到了国子监。



昨天他得到程一民传来的消息,《洪武算经》最终本正式确定。



今天过来,一是将成书取走,二是把这个变了质的编纂组彻底送入历史。



(本章完)



第162章 谁说儒生讨厌改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