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 送子伴读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送子伴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蓝家可是权贵里,数得上号的仁善之家。



陈景恪很是欣慰,蓝玉可以说是太子太孙一系最核心的力量,没有之一。



之前还担心,这货嚣张跋扈总是惹事儿,到时候惹出大乱子就不好办了。



结果软肋被自己给掐的死死的。



最大的后顾之忧也解除了。



这时,蓝玉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那个……陈伴读,秘药能不能再给我一些?”



陈景恪看了看蓝玉有些发暗、疲惫的脸庞,严肃的道:



“永昌侯,节制。”



“有时过于强求,只会适得其反。”



蓝玉羞愧的道:“谢陈伴读提醒,我知道了。”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军改方面的事情,陈景恪就告辞离开。



蓝玉亲自送出大门外,直到他身影消失才高兴的返回。



从蓝玉这里离开,陈景恪本想回家去看看。



只是老远就看到,自家医馆门口排了老长的队。



心中正疑惑,就见几个人一溜小跑,向着自家药铺而去。



一边跑还一边说:“快去,那就是送子伴读家的药铺,我们赶紧去排队。”



得,不用问了,陈景恪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对此他还能说什么,家也别回了,进宫吧。



回到乾清宫偏殿,发现大家都聚在这里玩。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在。



见到他回来,朱元璋先笑道:



“送子伴读回来了?蓝玉那里情况如何?”



引得众人哄然大笑。



不过众人对他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知道真相的朱元璋几人,纯粹是调笑。



不知道真相的众人,心里都多出了几分敬畏。



毕竟,这是掌握了生男秘法的人啊。



福清公主悄悄打量着陈景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只是一双美眸里带着兴奋,脸颊又带着些害羞。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只能说道:



“还行,两个姬妾有孕在身。”



“运气不是太倒霉的话,应该能生个儿子吧。”



朱元璋打趣的道:“要他真能生出儿子,你这送子伴读的名声就要坐实了。”



“到时候大家求子,就不去拜送子娘娘,改成拜伱了。”



马皇后补了一刀:“我觉得会有人将景恪雕像,做成配件带在身上。”



“或者将他的画像贴在床头也不一定。”



陈景恪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种画面,忍不住一阵恶寒。



他目标是未来有一天,能入住即将建立的圣贤庙,而不是出现在夫妻俩的床头。



之后众人就闲聊起来。



话题很容易就扯到了,陈景恪和福清公主身上。



陈景恪倒是无所谓,老司机了还怕别人说?



只是福清公主脸皮薄,被人一打趣就脸红的不敢抬头。



不过众人也都知道分寸,只是略微打趣了几句,就放过了她。



话题顺势就转到了子女婚姻上。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蓝玉的女儿今年十三,再过两年也该嫁人了。”



“椿儿与她是同龄,你觉得他们两个如何?”



马皇后点点头道:“蓝燕敏那丫头我知道,自小没了娘,蓝玉又常年在外打仗,比同龄人都要懂事的多。”



“虽然学问方面有所欠缺,但持家肯定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说道:“女子要那么深的学问做什么,会持家,能相夫教子就好。”



“此事先记下,改天咱和蓝玉说一说这件事。”



他这么说,其实就是确定了这桩婚事。



只要生辰八字之类的能合得来,这事儿就算是成了。



马皇后也没有意见,蓝玉是太子太孙一党的干将,朱椿是朱雄英核心圈子成员。



相互联姻,能巩固自家大孙子的力量。



其他人对此也早就见怪不怪,皇帝谈笑间就确定了权贵联姻之事,并不少见。



大家更感兴趣的事,朱椿要是知道自己多了个媳妇,不知道会什么什么表情。



反正大家是很开心,又多了一个打趣对象。



朱元璋并没有在这里呆多久,很快就起身去往正殿处理政务。



陈景恪也起身跟了过去,将自己准备研究形学的事情讲了一下。



朱元璋点点头道:“原来这就是你的后手啊,这个手法不错。”



“将不听话的踢了出去,让众人明白了你的重要性,还不会引起反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行,去做吧,咱同意了。”



陈景恪感激的道:“谢陛下。”



虽然获得了朱元璋的许可,但陈景恪并没有立即就行动。



想研究形学,就需要更精准的长度测量工具才行。



陈景恪要先制定一套工具。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等,全都弄了出来。



顺便也把游标卡尺给弄了出来。



前世曾出土过王莽时期的卡尺,这也是他被戏称为穿越者的原因之一。



但卡尺和游标卡尺并不相同。



陈景恪搞出来这个,是标准的游标卡尺。



除了测量工具,他还将钢笔搞了出来。



用毛笔写数学,还能勉强忍受。



用这玩意儿作图,实在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陈景恪弄的这个钢笔,是蘸墨样式的。



笔尖里面包裹的不是笔舌,而是一个开口的小容器。



在墨水里面蘸一下,小容器里就会装满墨水。



墨水顺着预留的缝隙,流到笔尖上,可以写出字。



小容器里的墨用完了,再蘸一下就可以。



还是比较方便的。



至于长度单位,他没有采用前世的的公制,厘米、分米、米、千米什么的。



而是从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里,抽出了一组比较合适的:



厘、毫、分、寸、尺、丈等。



全都是十进制,十厘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分,以此类推。



但对于里这个单位,陈景恪有点头疼了。



明朝以一百八十丈为一里,不是十进制很不便于计算。



想来想去,他心一横就将里的长度,扩大到两百丈。



这样半里就是一百丈,也算是百进制了。



当然,这个方法暂时只能在算学小圈子里用,等以后算学影响力扩大,再推广全国也不迟。



将这一切都弄好,他才带着自己弄出来的工具,和编写的形学书,找到程一民。



对于他的到来,程一民非常的惊喜:



“陈伴读,你怎么来了。”



眼睛却死死的盯着陈景恪手里拿着的包裹。



陈景恪也没有吊胃口,直接将包裹打开:



“看看这书怎么样,能不能吸引算学大家加入。”



程一民激动的拿起那本形学书,翻开一看就先愣了一下。



这上面的字,线条非常细,字形也很小。



标准的蝇头小字。



不像是用毛笔写的,到更像是用针写出来的。



不过他并未着急发表看法,而是埋头看起书上的内容。



(本章完)



第172章 送子伴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