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4章 我去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我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过大势已经形成,想要逆势而行是很难的。



所以陈景恪也没有着急,慢慢的来。



先培养几个表率出来,再慢慢的带动更多人。



他已经有了后续计划。



其实并不复杂,女子书院。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到迁都之后再说了。



让陈景恪教导未来太孙妃,此事并没有声张,也很少有人知道。



一切都是默默进行的。



就连伺候徐妙锦的仆人,也只知道她时不时的,会去陈伴读那里听故事。



别的就不知道了。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也是怕引起外面人的不满,横生枝节。



徐达作为徐妙锦的父亲,自然是知道的。



他找了个机会,邀请陈景恪去家中赴宴。



期间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徐达端起酒杯‘哐哐哐’就是三大杯:



“景恪,啥都不说了,这是伯父我敬你的。”



“我知道你不喝酒,以茶代酒就行……”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为何会如此,不过也没有明着说出来,只是道:



“伯父伯母对我家多有照顾,我和徐大哥又情同兄弟,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之后两人就将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徐达说道:“最近几个月东南沿海尤为热闹,百姓无不期待开海……”



“一旦朝廷明旨下达,沿海城市将会爆发巨大的生机……”



“现在我更加理解,陛下为何要迁都北方了。”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开海只是第一步,如果后续政策无法跟进,富起来的也只是那几个沿海城市。”



“朝廷要做的,是用海贸来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让最偏远地方的百姓都能因此受益。”



徐达说道:“此事我有所耳闻,听说太子让金钞局牵头,组织各地衙门和大海商洽谈收购当地物产。”



“我和永昌侯他们也弄了个小商队,收购了一批瓷器、茶叶、棉布等物品。”



他说是小商队着实太谦虚了,总共十几家权贵,联合采购了七十余艘船。



不是他们不想采购更多,而是就只能买到那么多船。



去年放出风声要开海,民间的商人本来还有些怀疑。



但很快就发现,官僚权贵们都在购买船只。



这下他们就再无怀疑,纷纷涌向东南沿海,各大船厂的订单都排到几年后去了。



一艘船刚从船坞出来,就直接被装上货物等待出发。



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就等朝廷一纸诏书下达。



说起船队,徐达遗憾的道:“你不参与进来,实在太可惜了。”



“要不再考虑考虑?我们可以匀几艘船给你,货物也都是现成的。”



“钱的事情也不是问题,可以先欠着,等货物卖了再还也不迟。”



陈景恪苦笑道:“谢谢伯父,我对这种事情是真没兴趣,再说我也确实不缺钱。”



他自然知道徐达等人为何要白送他钱,就是想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



但他却知道,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适合广交大臣。



和徐达、蓝玉等人交好,还是因为他们身份比较特殊。



加入他们的海贸组织,和众多勋贵产生利益纠葛,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眼下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徐达也是好心,想要回馈自己。



但以后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专权的后果吗?



他比谁都清楚,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背后的利益集团会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许平君的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处在他那个位置,没有造反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陈景恪不想等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去后悔。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埋祸根。



不想再纠结这个事情,陈景恪就转移话题道:



“据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岛屿上盛产香料。”



“将这些香料运送到极西诸国,价格就能翻数十倍。”



“从陆地去极西诸国,途中要经过许多国家。”



“其中几个国家实力很强大,阻断了商路……”



“如果能找到从海洋去极西诸国的航线,就能吃到最丰厚的利润。”



“如果能垄断香料贸易,采用饥饿营销之法,利润更是大的难以想象。”



饥饿营销,这一招当年荷兰人就用过。



香料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然而当海量香料涌入,西方人也不是那么稀罕这玩意儿了。



荷兰人的仓库里一度积压了几十万吨香料,最后只能烧掉减少库存。



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节日,就是在某一天,露天焚烧香料。



后来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击败所有对手,禁止私人经营香料生意,以完成垄断。



然后靠着饥饿营销,继续赚取巨额利润。



这种方法,确实一度盘活了香料贸易。



但随着荷兰海上霸权的结束,再也无法进行垄断,香料彻底沦为普通商品。



不过后来西方人又玩了个花活,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套路,养生。



大力宣传香料养生……



于是香料贸易又小火了一把,但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



陈景恪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当然是学医的时候,从课外书里面看到的。



毕竟当年为了推广销量样式,西方人可是玩过不少花活的。



都被后来人当成趣事写在书里了。



他给徐达说这些,一来目前香料生意确实很赚钱,二来就是刺激他们去探索新航线。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冒险精神,我们的祖先也曾踏足遥远的天际。



不过可惜,徐达对什么香料贸易兴趣缺缺。



想想也是,他是大明第一等的权贵。



安安稳稳就能把钱赚了,何必去冒险呢。



西方最早的冒险家,大多也都是落魄贵族,希望靠这个翻身。



更大的贵族,则是躲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



等到新航线出现,他们才会亲自下场收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见此,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新航线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一步一步来,先把开海第一步做好再说。



话题继续,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辽东战事。



陈景恪说道:“这会儿大军已经到辽东了吧?”



徐达肯定的说道:“没有消息传来,就说明已经顺利到达,估计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交战了。”



军队行军路线、每天走多少里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朝廷只需要根据数据推算,就能知道大军走到了哪里。



其实还要得益于大运河,可以直接走水路将军队运送到北平,节约了大量时间。



就在他们讨论此事的时候,大军已经到达通州。



冯胜立即派人打探纳哈出的情况,得到了一条重要战报:



“北元王庭支援纳哈出的军队,并未直接与纳哈出合兵一处,而是驻扎在庆州相机而动。”



“不知诸位可有何看法?”



唐胜宗看着军用地图,说道:“北元人这一招很狡猾。”



“若趁我们与纳哈出交战,对我军后方发动突袭,后果难料。”



“如果我们派遣军队防守,就无法全力攻打纳哈出……”



“而且久守必失,北元多骑兵,我方战线又长,很难防的住。”



赵庸提议道:“若能先将这支援军打掉就好了。”



“不但能解决隐患,还能严重打击纳哈出军队士气。”



关良皱眉说道:“只是庆州离此地路途遥远,一旦消息泄露,恐会遭到敌军骑兵包围。”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越过这八百里距离发动奇袭,太难了。”



冯胜面色严峻,又说了一条情报:“据探马来报,草原天降大雪……”



众将皆沉默不语。



突袭就讲究一个快,在天降大雪的草原发动奔袭战。



能不能找到敌人且不说,寒冷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就在这时,一旁默不作声的蓝玉突然开口道:



“我去。”



(本章完)



第234章 我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