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1章 大课堂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1章 大课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的军制存在着很多漏洞,或者说从东汉光武帝改革军制以来,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历朝历代都未能解决。”



陈景恪决定从头梳理一下军制问题。



他的对面坐着的则是朱元璋、朱标、徐达、冯胜、蓝玉等人。



朱元璋问道:“具体摊开来说说。”



徐达等人都是第一次听课,倍感新鲜。



之前他们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见,说是有关于军制的事情找他们商量。



本来他们以为皇帝又有什么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听陈景恪讲课。



惊讶之余也充满了好奇。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当朝名帅,整天都在研究这些东西。



莫非这位陈伴读还能讲出什么新花样不成?



而陈景恪也是语出惊人,一开始就点明军制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还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而是以东汉光武帝刘秀为界限,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



这么多朝代都没解决的漏洞,他们怎么不知道?



还有,为何是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们无知什么的,作为将领他们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对于军制变革史的了解,还真不一定比懂历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对军制变革最了解的,作为开国皇帝,他要建立各种制度,就必须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了解依然不够全面。



毕竟他是皇帝,要兼顾的事情实在太多,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军制上。



陈景恪说道:“咱们先说光武帝之前,当时采用的是征兵制,有田有产者都要服兵役。”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义务兵……服兵役是百姓应尽的义务。”



“但是义务兵是有服役期限的,两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轮换一次。”



“服役期够了,就可以回家过正常生活。”



“暂时未轮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经退役的军人,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做。”



“他们要接受准军事训练,每年农闲季节接受二十天或者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这种方式,我称之为预备役。”



“这么做的好处很多,大批的预备役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士兵,减轻了军队的压力。”



“而且预备役平时在乡里,也是维护治安的有生力量。”



这些事情有人知道,比如徐达、傅有德等人,都了解过。



但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蓝玉。



不是贬低他,打仗他在行,别的方面……就这么说吧,他就是一纯纯的武夫。



所以听到陈景恪这番讲解,他非常兴奋:“好办法,真是好办法。”



“预备役让朝廷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后备兵源,轮换制也能让军人有机会喘息。”



“没想到古代竟然就已经有如此优秀的军制……可是为何后来就废除不用了?”



朱雄英连忙背过脸,假装不认识他。



这个外舅公,太没学问啦。



陈景恪解释道:“站在朝廷的角度来看,这么做确实好处很大,可是此法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为在那时期当兵是没有军饷的,士兵还要自己负责采购武器装备,自己负责当兵期间的粮饷。”



“虽然汉初有授田制,当兵就给分田。”



“可后来随着土地兼并加剧,朝廷拿不出土地,授田制就名存实亡了。”



“再之后征兵就反过来了,只从有田有产的百姓里征募,无田无产的连兵都当不上。”



“对于百姓来说,负担一个义务兵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每年一个月的训练,大量劳动力无法从事生产,又进一步耽搁了农业生产。”



“到了西汉中晚期,就已经有大量百姓因为兵役制破产。”



蓝玉不说话了,他也是普通人出身,对繁重的徭役深有体会。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一個普通家庭担负一名义务兵,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贫民出身,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光武帝虽然是宗室之后,但从小生活在民间,是了解民间疾苦的。”



“他得了天下之后,就一直在想办法缓解百姓的负担。”



“于是他将征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国家包揽了军队的一切开销,还要给军人发军饷。”



“预备役也被废除,让百姓有更多时间从事成产。”



朱元璋赞叹道:“此举就可以看出,光武帝是一位懂得体恤百姓的明君。”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光武帝那确实是明君。



陈景恪自然也认同这一点,光武帝和之后的明章二帝,那都可以说是君主的典范。



但明君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现在恰恰就是在讲他们不足的地方。



所以,他话锋一转说道:“但是光武帝虽然拿出了募兵制,却并未将此制度完善,之后的明章二帝也未能做到。”



“甚至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未能将此制度完善。”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终于要开始讲重点了。



陈景恪说道:“光武帝的募兵制第一个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兵源问题。”



“募兵的特点是什么?自愿当兵。”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配到土地,能好好种地又有几个愿意出来当兵的?”



“军队数量不够怎么办?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抓捕流民、让市井无赖甚至罪犯当兵。”



“让囚犯当兵在之前也出现过,但那都是人手不足时期的临时办法。”



“正常情况下,还是从良家子征募士兵。”



“将之作为制度存在,就是从光武帝时期开始的。”



“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有田有产的良家子更讲规矩,也更便于管理,作战能力也更强。”



“流民、无赖、罪犯,这些人无牵无挂又道德败坏,上了战场偷奸耍滑,导致军队战斗力不足。”



“这些人大量充斥军队,也导致军纪败坏。”



“军人之前地位是很高的,但从这个时期开始将降低了许多。”



“而且光武帝还未规定轮换制和退役制,这些人一旦加入军队,基本就意味着终身服役。”



“没有人觉得这么做有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给他们发了军饷,他们就应该一辈子呆在军队里。”



“这么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人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除了吃饭还有别的需求。”



“当时的统治者,完全否定了军人这方面的需求。”



“不过在东汉时期,这个漏洞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恶果……”



第271章 大课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