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3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3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陈景恪提出了国家发展计划的制定方法,但真正去实施的时候才发现,到处都是问题。



别的不说,第一步将全国数据化就做不到。



面对这种情况,朱标苦笑道:“以前我一直以为,大明对地方的掌控足够细致了。”



“今日才知道,竟是如此的粗糙,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



朱元璋看完要求,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说道:



“这些东西咱看一眼头就晕,只能靠你去做了。”



顿了一下,他郑重的说道:“能者上庸者下,朝廷的官员该换的就换掉,不用考虑我的意见。”



需要‘下’的又何止是官员,还包括他这个皇帝。



朱标身躯一震,深吸口气说道:“是,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将这些做好的。”



陈景恪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知道老朱退位已成定局。



之前倒不是老朱不愿意退什么的,而是处在可退可不退之间。



如果情况顺利,他就顺势退了。



要是情况有变,需要他这个开国君主站出来,那也没必要强行退。



比如,他原本计划是今年年末退位,但因为军事改革,不得不将此事推后了。



而这一次,则是必须要退了,再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挠。



促使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就是数据化。



将全国数据化,需要对国家做最细致深入的了解。



必须要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才能展开,监国的身份都不行。



还有个原因,数据化彻底超出了朱元璋的理解。



别的什么帝国计划,什么商业计划,虽然不懂却也能根据要求按部就班的去做。



数据化全国,他连方案都看不懂,更别提去做了。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会觉得备受打击。



现在除了有点唏嘘,更多的还是轻松。



“咱早就知道自己落伍了,之前还能借口扶一把标儿,赖在这个位置上。”



“那個什么数据化,咱看都看不懂,哪还有脸赖在这个位置上呦,退了退了。”



老朱靠在躺椅上,嘴里满是唏嘘,脸上却全是欣慰。



马皇后知道了事情的详情,也果然不再劝:



“也好,退就退吧。你都给我说多少次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老朱自己都乐了:“也是,咱都说多少次要退了,再不退实在说不过去了。”



“有标儿和雄英在,咱退的也放心。”



“哎呀,有子有孙如此,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话刚说完,就见徐妙锦一脸不耐烦的走了进来。



朱雄英跟在后面,一脸讨好的道:



“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妙锦你就别生气了。”



马皇后无语的道:“这没脸没皮的样子,和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老朱得意的道:“嘿,在自家媳妇面前,要什么脸皮。”



——



陈景恪再次过上了繁忙的生活,每天吃住在皇宫,没日没夜的工作。



偶尔回家一趟,还要带着厚厚一摞资料。



精神恍惚间,他几以为自己又穿越回了前世。



没办法,虽然数据不全,但工作计划还是要做的。



细致的计划做不了,那就做一个粗略的框架出来,以后慢慢再填充内容。



而且这第一份政府工作计划,也是为以后树立一个模板,显得尤为的重要。



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做计划,有多困难可想而知。



陈景恪觉得自己的头发都要保不住了。



关键是,这个时代的人抓不住重点。



或者说,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做计划,缺乏前瞻性。



他只能一点点把这些东西给加上。



比如,钢铁产量,压根就没人重视。



工作计划里,就没有提高钢铁产量这一项。



当陈景恪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朱标的团队成员都很惊奇。



铁确实很重要,但大明的铁已经够用了。



列入朝廷工作计划,小题大做了啊。



其实倒也不能怪他们,对于古典社会来说,开矿确实是弊大于利的。



朱元璋就曾经说过:“(矿)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不可开。”



明初有一个县的县令发现自己辖区有铁矿,以为政绩来了,连忙组织人开采。



然后将产出的铁当做成绩献给朱元璋。



然后他就迎来了老朱的铁拳打击,官被罢免,铁矿也被关闭了。



是他们目光短浅吗?



不是。



原因很简单,生产力低下,开矿成本太高,利润太少。



且有能力开矿的都是高门大户,财富都落入了他们手里。



矿工也属于高危行业,会导致大量百姓死亡。



说的再直白点,开矿上不利于国家稳定,下损百姓。



肥的是中间的高门大户。



所以,他们不赞同开矿是完全符合时代背景的。



但,时代变了。



或者说,时代即将迎来大变革。



钢铁产量变得尤为重要。



“别的我不能和你们多说,只能告诉你们,未来百年内,钢铁产量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硬指标。”



朱标的团队不说话了,默默的将钢铁产量列入了工作计划,而且是百年计划。



陈伴读的意思如果我们不明白,不是他有错,而是我们的目光太短浅。



这句话对朱标的团队同样适用。



从宝钞变革大家就开始合作了,陈景恪用事实告诉他们,什么才叫目光长远。



对朱标的团队,陈景恪可以采用强硬态度推行,对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则需要解释一下的。



更何况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只是涉及到一些机密,不方便提前透露。



“咱们先说火器,不论是火铳还是火炮,都需要大量的钢铁,而且还必须是上好的钢铁。”



“火铳的威力你们也见到了,其实现在完全可以大批量列装军队,取代冷兵器。”



“我们没有这么做的原因,其一是新式火铳还在研发中。”



“现在大批量列装这种落后火铳,过上两年就要更换,太浪费了。”



第283章 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