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2章 气运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 气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疑惑的道:“战国末期?是哪个国家,为何我从未听说过。”



陈景恪说道:“您肯定听说过,就是赵国。”



朱元璋惊讶的道:“赵国不是被王翦率军攻灭的吗?”



陈景恪说道:“最终的结果确实如此,但过程却值得推敲。”



“2466年(黄帝历)赵国遭遇地龙翻身(地震),从保定到大同之间,四百余里范围都遭了灾。”



“被震出的地缝,最宽处达到了一百四十余步。”



“灾情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467年赵国又遭遇了波及全国的大旱。”



“再加上连年战乱,赵国已经山穷水尽。”



“史书记载,岁大饥,人相食。”



“走投无路的赵国百姓,对于自己的国家也已经没有了任何期望。”



“他们只想有一个国家能接受他们,即便是生死大敌的秦国也无所谓。”



“这种事情在之前发生过很多次,赵国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所以,赵国除了少数主战派,从上到下都不想再打了。”



“李牧的死,表面看是郭开自毁长城,然而又何尝不是集体意志的结果。”



“等李牧这个主战派一死,只过了一年赵国就没了。”



“可惜的是,秦国当时雄心勃勃,意图覆灭六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自然不愿意拿出宝贵的粮食,去救济赵国那数百万灾民。”



说到这里,陈景恪已经不忍心再往下讲了。



战乱年代,数百万灾民,将人类创造的所有词汇都拿出来,也不足以描写那种悲惨。



平息了一下情绪,他才继续说道:“痛恨秦国的又何止是楚国人,赵国人对秦国的恨更加强烈。”



“正是因为这种种,才有了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天下云集响应。”



“秦,死得其所。”



朱元璋和朱标都感受到了他的悲痛,沉默了下来。



朱雄英毕竟年轻,没有那么多感触,他更多的是质疑:



“这东西史书上也没写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陈景恪挤出一丝笑容,说道:“一种猜测罢了,是不是真的如此已经无人知晓了。”



“但不管真实原因是否如此,秦国灭亡赵国之后,都应该担负起救济灾民的责任。”



“可他们并没有……那可是数百万人啊。”



朱雄英不说话了。



战国末期,征战数百年秦国也不富裕。



救济了这数百万灾民,就没有粮食再对他国发动战争了。



这是秦国上下都不愿意见到的局面,无视这些灾民,继续征伐别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于是,三年后灭魏,再两年后灭楚,再一年后灭燕,再一年后灭齐。



至此乱世终结,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皑皑白骨之上建立了起来。



如果始皇帝能休养生息……可惜没有如果。



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



过了许久,朱元璋忽然说道:“最开始的时候,在你眼里咱是不是和始皇帝一样无情。”



陈景恪没有说话,但这时候不说话就代表了一切。



朱元璋也没指望他回答,自顾自说道:



“伱曾经和雄英说过,咱就是地主思想……”



“咱知道你是和他说笑,但现在回头看看,咱确实是这般想的,也是这般做的。”



陈景恪终于开口说道:“陛下能说出这番话,就已经是一位合格的天子了。”



朱元璋咧嘴无声的笑了笑,道:“有时候咱就在想,你就是真正的应命贤臣。”



“是老天派来教咱怎么当天子的。”



陈景恪笑道:“那陛下、殿下和太孙就是真正的天命之主,否则也不会听我这个应命贤臣唠叨个没完。”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这话咱喜欢听。咱就是天命之君,你就是应命之臣。”



“咱们君臣相谐,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朱雄英适时插话说道:“这个时代,就叫帝国时代。”



方才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众人的心情都好转了起来。



又闲聊了几句,朱元璋催促道:“继续说方才的话题,然后呢?”



陈景恪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两汉。”



“两汉虽然有四百余年国祚,但实际上这就是两个朝代。”



“西汉自王莽篡权就已经灭亡了,光武帝是自己白手起家,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



“只不过他是刘氏后裔,建立的国家沿用了汉这个国号,所以大家才将其视为同一个朝代。”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朝的国祚其实也只有两百多年。”



“和佛道气运什么的,并无什么关系。”



两汉不是一个朝代,这个理论不是现代才有的,古代就已经是很普遍的一种观点。



所以朱元璋、朱标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解释过这一点之后,陈景恪才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将话题回到最初。”



“方才我们说了先秦的情况,夏商周将权力下放给诸侯国,也将问题和矛盾下移了。”



“诸侯国不论怎么乱,都只能局限在一地,无法波及更大范围。”



“秦朝大一统采取郡县制,权力尽归中央,责任和矛盾也全部都集中在了一起。”



“很多原本局限于地方的矛盾,变成了系统性的矛盾。”



“形象一点说,封建制就像是一个个单独的圆。”



“单个圆里面发生的事情,和别的圆关系不大。”



“单个圆内部出问题维持不下去崩溃了,对周围的圆影响也不大。”



“更无法影响到作为宗主国的夏商周。”



“所以,夏商周国祚绵长。”



“而大一统王朝,所有的圆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整体。”



“某一个圆出了问题,必然会波及到其它的圆。”



“如果出问题的圆多了,就会造成系统性动荡乃至崩溃。”



“比如贪腐,封建制时期,权贵官僚再怎么贪也只能在自己的国家贪。”



“可是大一统王朝,很可能会演变成全国性贪腐集团。”



朱元璋马上就想到了赵瑁案,这就是最典型的系统性贪腐问题了。



“土地兼并,被视为王朝覆灭的第一大原因。”



“在封建制时期,权贵再怎么兼并土地,那也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进行。”



“跑到别的国家去搞兼并,那就是嫌活的太长了。”



“大一统王朝的土地兼并,也同样是全国性的。”



“再比如,某地发生了饥荒,如果朝廷不能及时救济,灾民就会逃到别的地方去求生。”



“有人造反,也不会在局限于当地,而是全国四处流窜。”



“不论是流民还是流匪,都会对所过之处造成危害。”



“如果朝廷无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全国大乱,最终王朝覆灭。”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矛盾下移,系统性矛盾,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朱标也连连点头,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无数人讨论过。



也有无数人去解析,试图找到真正答案。



这也是复古派最大的依据,夏商周国祚长,复古自然是好的。



可你要问他们夏商周为什么国祚长,要么回答不出来,要么答案五花八门。



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完全不同,但听起来却非常靠谱的答案。



但还有一个人非常不满,那就是朱雄英。



“按照这个理论,国祚长短和佛道两家没有任何关系啊。”



“方才你为何还要说,和他们有一定关系呢?”



(本章完)



第302章 气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