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8章 秦风·无衣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章 秦风·无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些文章解释了现在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入则华夏,出则夷狄。



只要他们认同、学习华夏文化,并以华夏人自居,那他们就是华夏人。



至于出兵值不值……



陈景恪的文章做出了解答。



当然,他的文章不可能只解释这一个问题。



而是系统的阐述了,为何华夏一家。



大家拥有共同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我们抱团取暖,与天斗与地争,在这个世间努力生存。



有人会说,什么华夏,什么大明,与我一个月三百文钱的人有关系吗?



然而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华夏和大明的庇护,你连三百文钱都没有。



指望异族人给你吃的喝的?



别做梦了,看看南洋蛮夷是如何对待当地汉人的。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华夏是一个巨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巨人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团结协作,我们团结一心,这个巨人就是无敌的。



如果我们不团结,就会手脚不协调,别说战斗,直接就瘫地上起不来了。



如果脚受到伤害,手觉得与自己无关,那很快这个巨人就会失去腿脚。



没有了行动能力,手也无法独存。



南洋的汉人被屠杀,我们以为与自己无关,就高高挂起。



那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岭南,失去江南,最后失去一切。



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敌人胆敢动我们一根毫发,手就拿起武器,脚就加速追上敌人,齐心协力将敌人击倒。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觊觎我们。



如此,我们才能安心生活。



我知道大明还存在诸多问题,可只有先活下来,才能慢慢去改。



如果死了,就真的一了百了了。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字,堪称是大长篇了。



但看到这篇文章,解缙却非常头疼。



太长了,相当于三分之一部论语。



真刊印出来,得一整个版面才行。



而且,这篇文章遣词造句非常不严谨,通俗点说就是有点水。



他估算了一下,这文章能压缩到千字以内。



换成其他人敢这么投稿,他肯定不用。



但这是陈景恪写的,他只能试探的去问,能不能压缩一下。



陈景恪对他的难处表示了理解,然后坚决不改: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压缩成晦涩的文言文,有几个百姓能看的懂?”



“不过你也不用发愁,这是加刊,属于特例。”



“既然是特例,那选稿就不能用以前的老标准。”



“而且这一期的加刊以半价发售,尽可能多的铺货,要让更多人看到。”



“至于成本……赔了多少钱伱写个条子,我让户部给你补上。”



有了这个保证,解缙啥都不说了。



回去之后连忙找人,把水平在线但以前没能刊登的稿件,全都翻了出来。



陈伴读说是特刊,标准不一样。



我这也是严格执行他的意志。



至于加刊的内容是正常版本的三四倍……都说了是加刊,能不能体会上级精神?



于是,当加刊出版后,大家发现这一期的报纸特别厚。



内容比以前多了四倍。



关键价格只有正常的一半。



于是,很多人就冲着这个分量,也选择买一份回家。



古代字是很珍贵的,比如有人亡故,条件允许就会用写满字的纸做一套纸衣穿上。



当然了,最普遍的用法,还是糊墙糊窗户。



报纸糊墙糊窗户,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潮流。



回收废旧报纸卖给别人糊墙,已经形成了生意。



而这一期加量不加价,上面还有皇帝的罪己诏,大家可太喜欢了。



销量直接增加了好几倍。



陈景恪听说了此事,简直哭笑不得。



解缙这家伙,是真会找机会啊。



不过也无所谓了,朝廷财政富裕,也不差那几千贯。



而销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报纸内容传播的更广。



南洋惨案很快就传遍了大明每一个角落。



而罪己诏和朝廷要出兵复仇的消息,让百姓首次感受到了族群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接受了一次洗礼,对华夏、对大明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就连大明本土的少数族群,也同样如此。



只不过,在认同华夏身份的同时,他们还多了一层羡慕。



为何我不是汉人?



朝廷派遣到各个部落的宣政使,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好做了许多。



很多人都跑过来问,他们算不算华夏人。



如果自己被欺负了,大明会不会替他们报仇。



宣政使又不蠢,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立即就把《华夏简史》拿出来,翻到关于他们族群的记载。



看看,书上都写了,你们也是华夏子孙。



再看看你们的身份牌,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们就是大明子民。



于是,这些人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华夏人’这个概念,不知不觉深入了他们内心。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现在朝廷愿意为了万里之外的华夏人复仇。



那么将来我受到了欺凌,朝廷也会为我复仇的。



以前有人这么说,他们肯定会嗤之以鼻。



皇帝知道我家的门朝哪开吗?给我报仇,别搞笑了。



但现在,罪己诏和出兵南洋,却让这个问题有了最好的答案。



同仇敌忾这四个字,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注脚。



读书人的感触是最深的,因为书中所写的内容,照入了现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秦风·无衣》这首诗歌大家耳熟能详,可是并没有人相信里面的内容。



因为不论是史书上写的,还是现实中发生的,都和诗歌中描写的完全不一样。



争霸天下,百姓是为了混口饭吃,君主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什么为了天下万民,那不过是忽悠人的口号罢了。



什么与子同袍?什么与子同仇?



扯淡吧。



然而现在,他们终于知道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



不是为了实现某个人的野望,也不是为了某个小群体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族群的生存而战。



也只有站在整个族群的高度,大家才会同仇敌忾。



这才是秦风·无衣。



这一刻,即便是最保守的人,都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出兵。



目标,南洋。



第398章 秦风·无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