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0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雄英也知道这事儿赖不了他,但不骂别人几句心里的火发不出来,实在憋得慌。



于是就把淡马锡总督府、南洋水师以及楚王朱桢都给骂了一顿。



朱标一脑门黑线,没好气的道:“你也给我闭嘴,骂人能解决什么问题?”



“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此事,必须尽快拿出一个章程。”



朱雄英怒道:“还有什么好商量的,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震慑不法之人。”



朱标摇摇头,说道:“杀人容易,可是此事一旦公之于众,会不会影响到帝国计划。”



“而且这种汉人坑害汉人之事,传出去会不会影响到华夏塑造计划。”



贾思义的密信里写的,正是南洋大族打着乡亲的名义,坑害大陆百姓之事。



王婉蓉被南洋水师将士发现,得知她的遭遇大家不敢做主,立即将此事上报。



耿子茂得知此事,也非常的愤怒。



不过他脑子还算清醒,立即封锁了消息,并将王婉蓉送到了淡马锡。



这属于行政方面的事情,归淡马锡总督府管理。



傅安得知此事,也是非常的愤怒。



不过他同样没有声张,而是找来贾思义商议。



最后决定,先将此事调查清楚,然后上报洛阳。



这一查不要紧,事情的严重性,远超他们的想象。



从宋朝时期开始,这种坑害乡亲的事情,就普遍存在。



元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选择出海,其中尤以东南沿海的百姓居多。



南洋大族就打着乡亲互助的名义,哄骗这些人。



不过他们的哄骗也分情况,有一部分被骗过来,填充当地人口。



还有一部分则被吃干抹净。



古代信息传递不畅,在偌大的南洋,死上一些人真的是无声无息。



但你以为活着到达南洋的百姓,就真的能安生了吗?



想多了。



先要接受大族的剥削奴役。



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资产,那些大族又会联合当地土人,或者干脆自己装扮海盗,对这些百姓进行劫掠。



抢完之后,大族又跳出来装好人,接济存活下来的百姓。



残存的百姓不知道真相,以为是土人凶恶,就愈发的依仗大族。



最终彻底沦为大族手里的工具。



人手不够用了,这些大族就继续回大陆上骗人过来。



一茬又一茬,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害。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干,毕竟南洋很大,每个岛屿的情况都不一样。



偏远一些的岛屿,这种情况就比较多。



像吕宋这样的交通要道和汉人主要聚居区,就鲜少有此类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何朱桢和许柴佬都没察觉到异常的原因。



看到这个情报,陈景恪自然非常的愤怒。



前世这种事情就一直存在。



大家熟知的科技园,只是事情闹大了,加上互联网信息发达,才被曝光出来的。



没曝光出来的更多。



比如九八年印尼那一次大屠杀,华人大族提前就出国避难去了,等事情结束他们继续回来当自己的大老爷。



普通华人被杀了那么多怎么办?



很简单,去内地骗呗。



反正不知道真相,又梦想发大财的人多了去了。



几年时间,韭菜池子就满了。



当然,这种大规模割韭菜事件,还是很少的。



更多的是那种以做生意为由,欺骗大陆商人,将人骗的倾家荡产。



还有些是骗人过去当奴隶,给自己的工厂干活,工资都不用发。



有些则是动手绑架,然后勒索赎金。



这种类似于‘熟人’作案的绑架案,百分之百会撕票。



因为他们要隐藏自己的身份,真要是把人给放了,以后还怎么骗人?



一个事实就是,出国之后要提防外国人,更要提防华人。



多留几个心眼,否则下场会很惨。



还好,后来国家实力强了,面对类似的事情,往往会重拳出击。



此类事件越来越少。



只是他没有想到,都穿越到大明了,竟然还能碰到这一类的事情。



上一世看到类似的事情,陈景恪就非常愤怒,只是那时候他人微言轻,只能在网上骂几句。



现在有了那个能力,必须要重重的处罚。



对于朱标的疑虑,他认为有几分道理,但依然认为应该强硬打击。



“陛下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开海大势已成,保守派反对也改变不了大局。”



“而且有了此事,保守派会更加警惕,能将更多的政策漏洞找出来。”



“短期看确实会对开海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主要大明不缺时间,不需要先发展再堵漏洞,完全可以慢慢来。



一边发展,一边完善制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损失。



“至于对华夏概念的影响,我以为只要找的角度对,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做一篇文章。”



朱标意外的道:“如此愤怒的情况下,你竟然还能去思考解决之法?”



陈景恪也不禁愣了一下,是啊,我在那么愤怒的情况下,竟然还能保持正常思考?



愤怒不应该让我失去理智吗?



我什么时候变的如此强大了?



朱雄英则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多稀奇啊,景恪怒而不失理智,不是应该的吗。”



“别说是他,我也能做到啊。”



朱标:“……”



你小子脸皮是真厚啊。



不过他还是很欣慰就是了,陈景恪越优秀,他就越放心。



陈景恪和朱雄英,只要有一个能保持理智,事儿就坏不了。



这也是他为何如此放心的,让朱雄英帮自己处理军国大事的原因。



朱雄英这个太子的权力,堪称历史之最,比当初的他还要有过之。



毕竟他当太子的时候,虽然经常帮着处理国家大事,但都是以朱元璋的名义来处置的。



诏令也都是以朱元璋的口吻颁布的。



也就是洪武朝最后两年,朱元璋明确表示退位,他才真正的以太子名义执政。



朱雄英起手就以太子名义掌权。



除了圣旨这个,必须以皇帝名义颁发之外,其余诏令都是直接用太子名义下达的。



比如奏疏,批注人写的就是皇太子朱雄英。



这种权力,离皇帝也就只差一个名义了。



“来,给我说说,你准备如何借此事做文章。”



第400章 朱桢不如一头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