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1章 南洋话事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1章 南洋话事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不是傅安小气,而是太负责了。



这时他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陈景恪经常说的一句话,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原来这才是因地制宜……”



这一刻,他似乎悟到了很多。



暴风刮了一天一夜才停歇,居住地已然一片狼藉。



看着这一切,大家心中不禁生出沮丧之感,很多人甚至失声痛哭。



朱檀却召集所有人,开了一场会议。



他将自己能想到的鼓舞人心的话,全都说了一遍。



鸡汤管不管用不知道,但他这个主心骨没有乱,确实有助于稳定人心。



尤其是他最后宣布,会在这里树立一块石碑,记录今天发生的一切。



供后世纪念瞻仰。



这是一剂强心针,激发了大家的斗志。



之后各级官吏出动,组织百姓和军队进行救灾。



最后统计下来,有一百三十八人死于大风,四百余人受伤者。



至于财物的损失……他们带过来的财物,九成损失一空。



尤其是粮食,损失更大。



“如果没有外来援助,最多二十天我们的粮食就要耗尽。”



听到这个消息,朱檀的眉头紧紧皱起。



别的事情都好办,独独不能没有吃的。



于是他下令,一边派人去淡马锡、楚国求救,一边派出军队捕猎,派出水手去捕鱼。



尽可能的延缓粮食的消耗。



但粮食不足的消息根本就瞒不住,本就沉浸在悲伤里的百姓,这下彻底慌了。



再也没有心思去干活。



这次就算朱檀舌灿莲花都没用。



朱檀首次感受到,什么叫无能为力。



作为亲王,他的人生太顺了,就算有困难也从来都没有慌过。



因为他知道,再大的困难,找老头子哭一哭就都解决了。



可现在,他没地方哭,也不能哭。



作为一国之主,他要是哭了,人心马上就能散的一干二净。



他首次感受到,肩负一国的压力。



也隐约感受到了,自家老头子和大哥承受的压力。



深吸口气,他眼神里的软弱和惶恐慢慢消失,最终只剩下坚毅。



现在,轮到我来肩负一国百姓了。



如果朱元璋看到这一幕,想必会非常的欣慰。



然而……困难并不会因为决心就消失不见,粮食问题依然笼罩在所有人头顶。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安定人心。



就在朱檀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拼凑一些食物的时候,一个人出现在他面前。



这个人他非常熟悉,就是当初为他们引路的淡马锡使者。



那使者带着他来到一处空地,掀开一块石头露出一个洞口。



里面装满了粮食。



朱檀惊喜的道:“粮食……这……傅总督他算到了?”



那使者恭敬的道:“这些粮食,大部分是之前从爪哇土民手里收缴来的。”



“傅总督没有全部运走,而是留了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没想到今日恰好用到了。”



朱檀是何等人也,自然知道这只是场面话。



傅安这是在给诸侯王下马威,告诉大家淡马锡才是南洋的中心。



淡马锡总督才是南洋话事人。



只不过他用的方法很高明,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毕竟天灾非人力所能操控,他也确实帮大家解决了大难题。



有些反应迟钝的,甚至都无法领会到他这一层意思。



只会感激他的帮助。



但就算再迟钝的人,都能通过这件事情明白一个道理,淡马锡的影响力无孔不入。



以后想做什么事情,必须要考虑到傅安的想法。



更准确的说,是考虑淡马锡总督的意思。



朱檀看出了傅安的想法,对此他并没有说什么。



本来他就没打算搞事,有个强势的总督,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毕竟,淡马锡总督代表的是朝廷,有他弹压诸侯王不敢乱来。



至于总督府会不会反过来欺辱诸侯王……



纯属想多了,真当诸侯王是吃白饭的。



有了这批粮食,鲁国就能支撑到下一批粮食送来,民心终于安定下来。



大家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建设中去。



朱檀也给洛阳写了一封信,将这里的一切都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重点提了傅安对大家的帮助。



不是阴阳怪气,也不是内涵傅安,而是真的夸赞。



朱檀不知道的是,这场风暴受影响的不只是鲁国一地,整个南洋都被波及。



刚刚到来的诸侯王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各家的损失都非常大。



不过还好,人员损失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且有了傅安提前布局,粮食问题也都得到解决。



总体来说,算是有惊无险。



然后,惊魂初定的诸侯王们,几乎做出了和朱檀相同的选择。



一边写信对傅安表示感谢,一边写信给洛阳汇报这里的情况。



朱桢得知这些消息后,感叹道:



“这次谁也无法阻挡傅安入阁了。”



许柴佬也点点头,说道:“傅总督确实是为能臣。”



“等诸侯国稳定下来,必然要入中枢的。”



说到这里他心中有些感慨,若非当初自己软弱,入阁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不过也没什么可后悔的,至少现在自己过的也不错。



楚王朱桢对他信任有加,政务悉数委任于他,无条件支持他的变革。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想,几个月后洛阳接到诸王的奏疏,朱标对傅安赞叹不已。



“傅安果能臣也,可入阁……景恪你以为呢?”



陈景恪思索片刻,说道:“内阁确实也该换届了,有几个老人需要退。”



“陛下若对傅总督满意,自可以命其入阁。”



“不过,南洋那一摊子,也需要一位能臣去接手。”



“最好让其提前赴任,作为副手在傅总督手下锻炼一年半载,再转正。”



朱标深以为然的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只是你以为谁能担此重任?”



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说让谁去,而是说起了标准:



“此人需有一定的背景,否则无法震慑诸侯王。”



“还要懂新政,具有开阔视野……”



朱标眉头微皱,现在懂新政的人不少,反倒是符合第一条标准的人比较少。



符合两者的就更少了。



眼见一时拿不出合适的人选,两人倒也没有着急。



傅安入阁至少也是明后年的事儿了,有的是时间挑选合适的人。



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老朱知道此事后,直接给出了一个选项。



“你们觉得傅忠怎么样?”



“傅忠?”朱标露出深思之色。



第441章 南洋话事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