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1章 孔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1章 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蒋瓛,朱元璋非常的满意,道:



“都安排好了?”



蒋瓛回道:“是,家人乔装打扮去了燕国,仆人也已经遣散。”



“臣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为陛下效死。”



朱元璋问道:“不后悔?”



蒋瓛坚决的道:“士为知己者死,能为太上皇为大明而死,臣死而无憾。”



朱元璋大笑道:“好,咱没有看错你。”



然后他脸色一肃,拿起提前准备好的诏书和令牌,冷声道: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调动所有锦衣卫,可以调动不超过一个卫所的军队。”



“去山东将孔家给咱查清楚,所有的一切。”



蒋瓛双手接过:“臣决不负陛下所托。”



然后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朱元璋目送他离开,许久才收回目光。



拿孔家开刀,是他思考许久才做出的决定。



以前他虽然不喜欢儒生拿孔子拿理学压他,却并没有真的想弄孔家。



很简单,儒家的礼教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法礼依据。



在你没有办法取代儒家之前,就必须要遵从他的思想。



然而,儒家本身就是对春秋以前,华夏的礼仪思想的总结。



又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剥离儒家,就等于是自我毁灭。



就连陈景恪都认为,不可能抛开儒家,最多就是推陈出新。



说白了,就是用新思想重新诠释儒家。



同时引入其他学派的思想,打破几百年来理学对人心的禁锢。



这才是最适合华夏的道路。



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听陈景恪讲了那么多课,朱元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就更没有动孔家的心思了。



直到他退位之后巡视全国,亲眼见到了孔家是如何嚣张跋扈。



曲阜上上下下全都是他们的人,几乎成了国中之国。



他们仗着衍圣公的身份无所顾忌。



草菅人命?奢靡……这些都是不值一提。



很多行为低劣的让朱元璋都感觉下限被刷新了。



用畜生行径来描述,那都是对他们的褒奖。



当然,作为封建帝王,朱元璋有他的局限性。



在他看来,只要大明国祚稳定,有点不和谐的地方也无所谓。



当初他要拿孔家开刀,曲阜人自己站出来反对,维护孔家。



现在被孔家鱼肉,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活该。



只要孔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大明就可以了。



然而,孔家却觉得这些还不够,他们阻挠新政的推行。



因为新政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无法再作威作福。



不光是在曲阜地区阻挠,还私下联络保守派官员,一起抵制新政。



这才是最让朱元璋无法忍受的。



不过当时的皇帝是朱标,他更希望用怀柔的手段,一点化解各种矛盾。



朱元璋也不想干涉儿子治国,主要是他内心也有犹豫,所以就暂时将这个想法搁置了。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朱标病重,他不得不重新站出来执掌大权。



但直到此时,他依然没有动孔家的想法。



毕竟,孔家的地位太特殊了。



动孔家就等于是和整个儒家开战,这个后果太严重了。



然后山东、凤皖(安徽)大旱改变了一切。



朝廷运送过去的赈灾粮食,被孔家联合当地官吏侵吞。



虽然只是一部分,但依然是触碰到了老朱的逆鳞。



而且朝廷下旨免除灾区所有税收,孔家在曲阜依然正常收税。



还联系周围的大户,提高佃户的地租。



朝廷免税那是朝廷的事儿,你种我的地就得交租。



啥?你说旱灾绝收了?



那是你的事儿,和我没关系,又不是我不让老天爷下雨的。



此举不知道逼死了多少人。



当这些消息汇总到朱元璋这里的时候,他是多么的愤怒可想而知。



于是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让他下定了决心。



既然你们不想活,那咱就成全你们。



正好为后世子孙解决一个隐患,也为景恪的《大同世界》推广减少一些阻碍。



于是,他重新祭出了蒋瓛,让他亲自操刀此事。



可以预见的是,孔家和儒家的反扑,必然会非常激烈。



朱元璋虽然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最后会闹成什么样子。



所以,蒋瓛离开后,他始终无法静下心来。



手中拿着奏疏,半天都没看进去一个字。



最后有些恼了,将奏疏往桌子上一扔:



“拿走拿走,都拿走给太子送过去,让他自己看着批复不要拿来烦咱。”



内侍立即过来,小心翼翼的将奏疏取走,一溜小跑给朱雄英送了过去。



朱雄英正陪着徐妙锦遛弯,见到这么一堆奏疏,脸登时就黑了。



“这老头子,越来越怠惰了,就知道欺负我一个小辈。”



徐妙锦轻笑道:“快去忙吧,我自己走一走就好。”



朱雄英点点头,然后弯腰对着她的肚子说道:



“臭小子,赶紧长大,替你爹分担政务。”



看着丈夫小孩子气的动作,徐妙锦眼睛里充满了笑意。



她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父慈子孝,就如太上皇和皇上、太子一样。



吩咐妻子小心,朱雄英就回到自己的书房,脸色却变得严肃起来。



询问送奏疏的内侍道:“太上皇心情可好?”



内侍不敢隐瞒,说道:



“太上皇心情本来挺好,但方才蒋统领去见了太上皇,之后他老人家好像就有些不开心了。”



朱雄英心道果然如此,老头子不会无缘无故把所有奏疏都送过来。



能让他如此的,绝不是小事。



而且任谁都知道,皇上病重无法理事,大权理应交给已经成年的太子才是。



更何况太子很早就开始处理政务,威望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



一开始把权力还给太上皇,是希望洗掉太子身上的嫌疑,同时借用他的威望稳住朝局。



然后再由他将权力交给太子,增加太子的合法性。



毕竟创业君主,其威望是独一无二的。



可现在都几个月过去了,太上皇始终没有这方面的意思,难免有些不正常。



外人认为太上皇恋权,但朱雄英不这么想,他太了解自家皇爷爷了。



之所以不把权力交给自己,必然是有大动作要做。



这件事情还很难办,很可能会损及威望,甚至导致自己皇太子地位不稳。



蒋瓛夜入皇宫,又悄然离开,更是证明了他的猜测。



可现在的大明,还有什么事情能动摇他皇太子的地位?



想不通。



不过他也没有刨根问底,老头子这么做肯定有他的原因,需要自己知道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不是他心大,而是对老朱充满了信心。



第451章 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