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六章 后娘养的单位,老家的人情世故   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六章 后娘养的单位,老家的人情世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送完人,家里人都在外面闲聊,陈钧也不好自己一个人跑回家。



他索性挪到稍微远点的地方,蹲在那里抽烟。



“钧子,走。”



“去东头祥子家整两口,找你老半天,刚听我妈说你回来了。”



他这边蹲下没一会,邻居家的发小就过来招呼。



“改天吧,改天来我家,今个刚坐了一天车有点累。”



陈钧起身让了根烟,热络的跟来人攀谈。



对方也知道这刚带对象回来,到家屁股都没暖热就被叫着出去喝酒不太合适,人家也没强让,约定个时间之后就离开了。



而这时,李海瑶也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村口cbd的威力。



一群上了年纪的妇女,从儿媳妇的话题聊到孙子,又从孙子聊到年货,再从年货聊到县城哪家商场衣服打折。



反正阿拉狗吊的啥玩意都能聊。



李海瑶本来还拉着李秀芬的手臂,她身躯直直的站在旁边,脸上也一直挂着淡笑。



这会应该是快笑不下去了。



两条腿时不时的晃动一下,偶尔还转头搜寻陈钧的身影。



陈颖颖已经听得有些头疼,她抱着脑袋蹲在旁边。



摆出一副想走又不能,不走又不想听的架势。



陈钧似是早就料到会这样。



他嘴角含着笑意,蹲在远处瞅着。



这倒不是说,自己老妈没眼色啥的。



这本就是老家人的生活方式啊。



大中午出门薅两颗青菜,要是见邻居了都能聊五块钱的,长篇大论的迟迟结束不了。



这更遑论过年了,蹲那李家长王家短的,聊几个小时都常见。



“妈,家里门没关,我先回去了啊。”



陈钧扯开嗓子嚎了一声。



听到声音,陈颖颖精神抖擞的立马起身,拽上老妈就准备走。



“妈,你没听我哥说大门没关吗,咱赶紧回去吧。”



“你这孩子,一点都不懂事。”



“他婶,那我们回家了啊。”



“走,瑶瑶。”



李秀芬训斥一声女儿,又笑呵呵的拉上李海瑶,跟几个老婶子告别后,转身朝着家走。



陈钧麻溜的起身走在最前面。



冬天的晚风,吹在脸上那就跟刀子没什么区别,可夹杂着烟爆竹的味道,却让人感觉格外的舒坦。



路过六婶的家门口,他们家院里大黄狗“汪汪汪”的狂吠,还带着拖动链子的声音。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放松。



陈钧走在前面,邻居家门口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的很长,陈颖颖一路小跑着追哥哥的影子,小脚丫专门朝着影子上踩。



李海瑶捂嘴轻笑,追上影子时,她也会伸脚踩一下,然后再有些不好意思的恢复到正常走路的样子。



回到家里。



陈钧面对屋檐下堆起来的礼品箱,挠了挠头,都不用谁吩咐,自己动手开始清理。



这不清不行啊,明天就是除夕了,这要是谁来串门,那家伙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开超市了。



“妈,这么多油,你吃到后年都吃不完了。”



陈钧提起两桶食用油跑进厨房,左右寻找地方看看放哪合适。



“去去去。”



李秀芬回到家洗了下手,一把就将挡路的儿子推到一旁。



“把东西都放你屋里,别在这碍事。”



“瑶瑶,饿了吧?你去看会电视,我给你做点粉丝丸子汤马上就好。”



面对这个刚上门的儿媳妇,李秀芬立马换了副语气,顺手把呆头呆脑的陈颖颖也给赶了出来。



独留李海瑶在厨房,嘘寒问暖的询问着口味。



兄妹俩被赶出来,相视一眼,都很无奈的叹了口气。



一大一小去收拾礼品。



陈钧自己都习惯了,反正从小到大他住的屋子都会用来囤粮食,没粮食就堆礼品,总之是物尽其用。



陈白水从外面回来后,在家里溜达一圈,专门过去跟李海瑶聊了两句,就拿上三叔家的钥匙准备去休息了。



老爸没有再问有关李海瑶的事,老妈也不知道。



陈钧自然乐得如此。



本来回来过年,就是一家人轻轻松松,有什么事情过完年抽个时间再讲就行。



过早的把这些事情给捅开,没啥好处。



到了吃晚饭时。



家里人基本都吃过了,只有他们俩回来太晚,李秀芬就准备了两碗粉丝丸子汤,叮嘱吃完把碗放厨房就行。



随后,老妈拉着粘粘叽叽不愿意走的陈颖颖,回房休息。



整个堂屋,只剩下陈钧和李海瑶坐在那里四目相对,面前摆着晚饭。



“还能习惯吗?”



陈钧帮忙将碗朝李海瑶的方向推了推,笑着开口问道。



“还好啊。”



李海瑶闻言,她浅笑一声,睫毛弯弯道:“颖颖很可爱,伯母也很热情。”



“明天我想上街给她们买两身衣服,我看颖颖穿的衣袖子都短了,像是去年买的,都不太合身。”



“这么冷的天,她手冻得冰凉,这样可不行啊。”



“行,那就买两身。”



陈钧笑了笑,心里却有些酸酸的。



妹妹的衣服是不是去年买的,他不清楚,但是普通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啊。



哪怕如今家里条件已经好些了,相比前几年要供两个孩子读书上学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这种节俭的习惯,是刻在骨子里的,很难真正去改。



他心里酸是想着自己长这么大了,每月工资也有不少。



却没办法,真正去改善家里的条件。



可能是注意到,陈钧这会思绪不对。



李海瑶转换了下话题:“我上午听你说,过完年要去京都参加中培。”



“有确定时间嘛?”



“没有。”



陈钧滋溜了一口粉丝,随即拿起桌上的抽纸擦了擦嘴:“现在估计各单位正乱着呢,中培计划只是战区提出的方针。”



“具体名单还没拟定,不过我听政委说,杨传州会跟我一批过去,时间也不长,就三个月。”



“到时候回来,旅里大部分工作估计都落实了。”



“嗯。”



李海瑶也见过杨传州,并且知道对方是从联合参谋部出来的干部。



这种有背景的干部,下到地方部队。



说白就是抢人资源的,他被安排去参加中培,倒是不意外。



“我在后勤,看到旅里给新晋升的干部分房名单了,里面有你的名字。”



“房源是按照两室一厅90平,正团级干部标准分配,估计年后也会落实。”



“你,要不要给伯父,伯母说下?”



李海瑶将自己看到的消息,告诉了陈钧。



部队里面按照干部待遇规定,副团只有80平,正团90平,正师120平,正军180平。



一般情况下。



很多单位分房资源都会非常紧张,一来是单位资金的问题,盖不了那么多,二来是没那么多合适的地皮。



毕竟,家属院也是要商圈的啊。



肯定不能随便找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建地基盖房子。



需要商圈,那部队建房就要和当地部门协调,跟上划分的经济开发政策,各方面手续很繁琐。但彭城不需要,或者说便利的多。



第四百零六章 后娘养的单位,老家的人情世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