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 季秋:我受伤了...内伤...【求追读!求各种票!】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季秋:我受伤了...内伤...【求追读!求各种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位!大捷!大捷!”



“淮安光复,元军被打的溃不成军,仓皇逃窜!”



“昭勇将军自襄阳转战淮安,大破敌军!”



“如今更是亲率铁骑,往淮水北岸追杀王保保去了!”



李善长手捧军报,连跑带颠,老脸上满是笑出来的褶子。



作为勋贵之首,李善长那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大明强盛,并且一直以朱元璋麾下头号谋士自居。



什么刘伯温,什么朱升,在李善长眼中,除了年龄比自己大点,剩下的不值一提!



如今北伐建功,光复汉人河山,指日可待,李善长更是自认,自己的功绩足以比肩,不,是超过了诸葛武侯,必定名留青史!



大明朝的开国宰相!



嘿,这几个字哪怕只是想一想,都能让李善长感到浑身舒坦,飘飘欲仙。



“快给咱看看!”



朱元璋直接用眼神斥退毛骧,大步走下龙椅,亲自从手中接过军报,细细端详。



“好!这仗打的好!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风!”



“季秋这小子,当真是越来越勇武了!”



“从襄阳一路转战到淮安,真是难为他这么积极!”



朱元璋的语气颇为唏嘘,为季秋此战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大感意外。



只能说在某些时候,朱元璋还是不太理解季秋的脑回路。



加班?不存在的!



加班是为了更好的摸鱼!



李善长也是适时附和道。



“上位,说到底,文和这孩子,虽然平时怠惰了些。”



“可他毕竟是您的义子,耳濡目染之下,岂会不愿意为大明尽一份力?”



“以我观之,文和之勇,不亚于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



李善长举的这个例子,着实是不太恰当。



和朱元璋与季秋之间的关系一样,李存孝与其主公李克用,也是义父义子的关系。



只可惜,父子二人未能善始善终,堂堂的五代第一猛将,被李克用亲自下令,车裂而死。



李善长以李存孝类比季秋,不知道是他蠢,还是真的意有所指。



略感意外的看了看李善长,朱元璋随即想起了什么,似笑非笑的开口道。



“咱差点忘了。”



“出征前不久,这小子还拜入你门下了。”



“看来他这次能这么积极,和你的教导,不无关系!”



“咱应该好好谢谢你才是啊!”



李善长顿时一愣,迎着朱元璋审视的目光,心中天人交战。



此时的他,终于体会到了刘伯温的感受...



还教导季秋?



教导个屁!



自打拜完师后,季秋一次都没去过他府中,估计早把他这个便宜老师忘在脑后了。



明明什么都没干,却要莫名其妙被上位夸赞...



这种感觉...



还特么挺爽!



李善长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厚着脸皮,故作谦虚的说道。



“当不得上位如此夸奖...”



“只不过是为人师表的本分罢了...”



这便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之间,最大的差别了。



面对这些从天而降的“功劳”,刘伯温视其为烫手的山芋,心中是一万个抗拒,生怕被人盯上。



而李善长哪怕明知道这些事,跟自己一毛钱没有,也会厚着脸皮承认下来,背锅背的是无比开心,无比光荣!



从某种角度来说,李善长这种心态...



还挺乐观的...



有助于延年益寿...



“呵呵,莫要谦虚了。”



“善长啊,这些年,辛苦你了。”



“说句心里话,若是没了你,咱都不知道该怎么治理打下的江山了。”



此言一出,李善长立刻五体投地,感激涕零道。



“承蒙上位厚爱,老臣无以言表!”



“请上位放心,老臣愿为上位,为大明,效忠到最后一刻!”



朱元璋满是老茧的大手,出现在李善长面前,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起身后,李善长依旧低着头,表现非常受宠若惊。



“善长,有你这句话,咱就知道你的心意了。”



“中书省事务繁多,离不开你这位相国,咱就不留你吃饭了。”



“老臣遵命!”



全程低头离开大殿,李善长小心翼翼走下台阶,忽然停下脚步,望向万里无云的晴空。



果然!上位最仰赖的人,还是我!



老夫一定会当好这个百官之首,给大明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朝气象!



李善长再次向台阶下走去,步伐稳健,丝毫不见老态,心中满是豪情壮志。



“脚步还挺利索...”



“利索就好啊!”



“是福气!”



朱元璋站在大殿门口,一直目送着李善长离开。



“毛骧。”



毛骧自阴影出浮现,一声不吭的来到朱元璋身后。



“上位。”



“去把刘伯温,汪广洋喊过来。”



“咱要让他们两个,出趟远门。”



“是。”



朱元璋缓缓走回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径直落座,以手扶腮,眼神闪烁。



作为当世最杰出的统帅之一,朱元璋知道,黄河以南,元廷已经没了继续抵抗下去的资本。



将元廷的势力扫出黄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黄河以南,依旧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势力,并且还都是汉人势力。



陇西的张家,李家。



齐鲁的王家,孔家。



彩云之南的段家,杨家。



以及于蜀中建国,定都重庆的明家,刘家。



说来也是可笑,明明元廷才是中原和北方大地,真正的主人。



然而这些地域,全部都在汉人豪强的掌控之下,并且兵力强盛,动辄便可纠十数万之众。



南方的这些士族和这群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豪族比起来,当真是除了有钱,啥也不是。



如何处置这些人,才是朱元璋,乃至于整个大明接下来要头疼的事。



作为一代雄主,朱元璋自是不可能和元廷一样,搞什么“皇权不下省”,任由这些豪族鱼肉乡里,自己反过头来还要为这些豪族背锅,被百姓戳着脊梁骨骂娘。



同时,朱元璋也需要利用这些北方豪族的力量,来和朝中日益壮大的南方士族互相抗衡,形成政治生态上的平衡。



哪些人该留,哪些人该打。



着实是一个令朱元璋颇为纠结的问题。



“拜见圣上。”



刘伯温和汪广洋的问候声,将朱元璋的思绪拉回现实。



“你俩来的还挺快。”



刘伯温和汪广洋对视一眼,心说我俩都是中书省的官员,就在皇城脚下办公,来的可不快么!



“不知圣上...”



第七十六章 季秋:我受伤了...内伤...【求追读!求各种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