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九章:赐官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赐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商讨完了盐引的问题,自然而然,朱元璋的圣意还是引起了中书省以及兵部的担忧。



只有户部听说不用拨粮,似乎颇为赞成。



当然,最后折中的办法是,采取分头并进之法,一方面实施盐引之策,另一方面,户部拨发的粮草适当裁减一半,可依旧进行供应。



等议定了此事。



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人等正待告退。



此时,却有宦官进来道:“陛下,吏部有奏疏进上。”



朱元璋眉头微沉,却饶有兴趣的样子:“噢?新晋的举人,吏部已经选官了吗?”



新朝刚立,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这群举人放在几十年之后,可能不算什么,可若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却比进士还要吃香。



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要挑选出人来,补充眼下的官员缺口了。



他伸手:“取来朕看看。”



李善长端坐着,一言不发,他似乎对于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而汪广洋与胡惟庸,却似乎对此紧张起来。



汪广洋乃是大儒出身,门生故吏甚多,因此格外关心这一批读书人的出路。



而胡惟庸显然对此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朱元璋接过了吏部的奏报,揭开细看了片刻,突然冷笑起来。



这时,李善长面上才稍稍动容,他老眼微微张开,慢慢阖上。



朱元璋慢条斯理地道:“邓健为瑞州府高安县县丞?这吏部如此有眼无珠吗?”



此言一出,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有底了。



邓健的事,在场之人其实都已有数,吏部此番选官,想来也是有所考虑的。



那一日陛下为此大发雷霆,以至于一场举人觐见不欢而散,令吏部察觉到陛下对这个榜首并不满意。



可另一方面,又有人议论,陛下这突如其来的震怒,似乎又有什么其他让人难以揣测的情绪。



总而言之,事有反常即为妖。



所以吏部选了邓健为县丞,实际上这有点委屈这位榜首了,要知道,名列前三的,除了邓健,都选为了县令。



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留有了余地,这瑞州府地处江西,江西乃是鱼米之乡,高安县又是瑞州府的府治所在,虽算不上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县,却也是上上之选。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陛下可能对这个邓健不满的问题,又解决了邓健这榜首的问题。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大家挖空了心思,想出来的一着妙棋,结果竟又惹来了陛下的不满。



其实无论是李善长,还是汪广洋和胡惟庸,他们只听陛下说这个邓健任为了高安县县丞,心里就已揣测出了吏部的考量。



可架不住陛下实在太难伺候。



“陛下。”胡惟庸上前。



他气度非凡,生的相貌堂堂,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的气质:“高安县乃是……”



朱元璋则是在此时笑得更冷,打断胡惟庸的话道:“高安县是什么县,朕会不知?朕首开科举,南直隶更是天下文风最鼎盛之地,这榜首乃是翘楚中的翘楚,区区一个县丞就想将他打发了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朕赐不起官呢。”



胡惟庸立即道:“陛下所言极是,吏部那儿,确实思虑不周,应发还吏部,教吏部重新选定,免得寒了天下士人之心。”



朱元璋冷笑道:“不必啦,依朕看,现在这江宁县的县令不是出了空缺吗?就让他任江宁县令吧。”



此言一出,连李善长都不由得动容起来。



江宁县,就在南京城,或者说整个南京,其实就是江宁和上元两个县拼凑而成,因为处在京城,所以被称之为京县,其地位,远超天下诸县。



再加上这里人口稠密,又有诸多王公大臣的府邸,其县令的地位,可见一斑。



第五十九章:赐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