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9章:朕想青雀了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章:朕想青雀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了,魏征他们,现在闹成什么样子了。”



“回禀殿下,如今魏征跟褚遂良牵头,跟那些被闹过的文官一起,还拉拢了不少御史,谏官,整体口诛笔伐的,就准备在两日后的早朝,声讨殿下。”



李承乾笑了,问道:“他们要给孤,安排个什么罪名啊。”



文忠微微低头道:“他们言殿下有失仁德,对朝中重臣魏征、褚遂良等不敬重。”



“说殿下指使不良人辱骂朝臣,又在其门口泼洒金汁,此等行为实乃侮辱过甚,有悖皇家风范。”



李承乾冷哼一声:“连证据都没有,这是要把事情强行安在孤的头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魏征、褚遂良等在一些事情上固执己见,未能以大局为重,孤不过是稍加警示,以期他们能反思己过,更好地为大唐社稷谋划。”



“这些文官,不是整天把儒家经典挂在嘴边吗。”



“岂不闻老子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连圣人名言都不顾了,读的是什么书。”



“行了,竹纸的事情,可以宣扬出去了,他们不是喜欢先声夺人吗,且看此回,要如何来争斗。”



掩盖一个热点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制造一个更大的热点。



在这件事上,李承乾自然早就有所准备。



“殿下英明。”



“散步消息的人已经安排好了,只等下令行事。”



内侍文忠适当的拍马屁。



“行,那就开始吧。”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次日。



关于东宫成功造出竹纸,以及将开放竹纸工艺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整个长安都沸腾了起来。下至百姓,上至王公贵族,纷纷议论着这一惊人的消息。



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知识却因书价昂贵而望而却步的学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道照亮他们求学之路的曙光。



在大唐,纸张一直以来都价格高昂,普通的麻纸一卷便要数百文钱,那些质量上乘的纸张更是价格不菲,甚至可达上千文。



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购买一卷书的纸张费用几乎相当于他们数月的生活开销。



许多寒门学子为了抄书,不得不节衣缩食,四处寻找便宜的纸张或者借用他人的书籍来抄写。



那些原本准备声讨李承乾的文官们,此时也陷入了沉默。他们不得不承认,太子的这一举措为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不仅如此,亦是有名臣上疏圣人。



“夫纸者,载文传道之具也。”



“今太子造竹纸,此乃大功之举。竹纸一出,价格骤降,学子有望得书,知识得以广传。此利于国之根本,可兴文化,育人才,强社稷。太子此举,可谓有远见卓识,心怀天下。”



上疏的人是谷那律,是如今学问最深的经学家和学者,被褚遂良称为‘九经库’,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他的肯定,无疑对文学圈子造成很大影响,许多人对太子荒唐的印象改良,甚至不少寒门学子为太子喝彩。



毕竟竹纸出,典籍降,对寒门学子切身利益有大好处。



有了谷那律的开头,其他大儒也纷纷上疏肯定太子。



譬如颜师古,陆德明这些名儒,还有许多文臣官员。



似乎只在一夜之间,太子的名声就在整个长安城内疯传,人尽皆知。



长安城中,魏征府邸。



庭院里,魏征背着手站着,眉头紧紧皱着,不停地来回走动,心中十分烦乱。



太子造出竹纸这件事,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了层层波澜,把他们几日的准备,搅得稀碎。



竹纸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很大的益处。



竹纸的出现,可振兴文化、培育人才、增强国家实力,这是一项很大的功绩,不能轻易地否定。



可问题在于,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这些年,哪怕是陛下,那也曾怼赢过他,如今太子这是要把金汁,强行塞入他的口中。



还要把他的嘴巴捂上,不让其吐出来。



然若强行责难,难免引发诸多不良后果。



这时,褚遂良匆匆忙忙地赶过来。



见到魏征,拱手行礼,说道:“魏兄,现在太子造出了竹纸,得到了众多大学者的赞誉,吾等又该当如何。”



魏征沉默了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



过了很久,说道:“暂且先观察。太子虽有造出竹纸的功劳,但是先前的过错不能忽视。”



“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做决定。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处就忘记太子的过错。”



褚遂良点点头,这话虽有些伤气势,但也觉得此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道:“只能这样了。太子现在名声大噪,如果我们有所行动,恐怕会引起众人的愤怒。”



“竹纸这件事,虽然让很多人改变了对太子的看法,我们也不能就这样停止。”



魏征长叹一声,心中之气得不到舒畅:“这件事应当谨慎,不能莽撞。暂且观察太子后续的行动,再做筹划。”



太极宫中。



李世民翻看着这两日上奏的奏疏,字里行间,均是对太子的夸赞之词。



而这些上疏的人,无一不是有着很好的名声。



对于太子的行为,李世民自然是感到自豪骄傲。



书籍降价,大唐必然涌现更多的优秀学子,更是能对世家门阀垄断知识之事,造成强有力的冲击。



然而太子声势如此之大,又让李世民有些担忧。



先前青雀在文,太子在武,相互竞争自有平衡。



可这般,平衡要被打破了。



太子在文治武功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青雀的括地志与之相比,相差甚远,更别说太子还在编辑天工开物。



这里面还涉及到人才储备,原本东宫底子单薄,如今声名鹊起,必然不少人才去投奔效力。



加之谋反案使得不少官员被降职,似乎天地人和,都在向着太子转移。



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可不是好事。



且明日早朝时,他必然还要赏赐太子。



思虑良久,李世民吩咐道:“朕想青雀了,让他明日入宫,旁听朝政。”



第89章:朕想青雀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