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8章 姑奶奶:陛下跟你父亲真像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章 姑奶奶:陛下跟你父亲真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难道陛下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还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再重演一遍吗!”



李世民大怒:“够了!”



同安大长公主的最后一句,是真的刺痛了李世民,犹如一把尖刀,狠狠扎进胸膛里。



“曾经发生的那些事情,姑姑不是最清楚的吗。”



“这样的事情,只要朕还在一日,便绝不会在大唐再次上演。”



面对李世民的滔天怒火,同安大长公主目光对视,毫无避让。



语气淡淡道:“你跟你的父亲,真的很像。”



“当年,他也如你现在这般自信,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可是结果呢。”



“你父亲的前车之鉴,这才过去多久,难道陛下已经忘记了吗。”



“把曾经犯过的错,再重新去犯一遍,这就是你的打算吗。”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已经有些歇斯底里了:



“我不是父亲,我跟他不一样!”



“整个大唐江山,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



“这长安城,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固若金汤,不会有任何波澜。”



“不会有任何意外发生,稚奴即便留在长安,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同安大长公主也是针锋相对,半点面子不留。



“既然陛下如此自信,那为何还要让青雀去跟太子打擂台。”



“既然陛下如此自信,那为何还要让稚奴留在长安平稳局势。”



“老身是老了,可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陛下之意,昭然若揭,真当别人看不出来吗。”



说到这里,同安大长公主看着李世民盛怒的面容,突然重重的叹息一声。



语气有些意兴阑珊:“我老了,老得都快走不动了,不想再跟陛下争执了。”



“如果陛下心里还有我这个姑姑,那就放稚奴回去吧。”



“他真的太小了,当年陛下雁门救驾,都已经是十六岁了,可稚奴明年才十五啊。”



听到同安大长公主的语气软了下来,看到其苍老的面容。



李世民的怒气也消散开来。



“姑姑,这事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朕不会让事情发展到那般程度的,也不会一直把稚奴留在长安。”



“明年就要征讨高丽了,届时太子跟青雀,都会领兵出征,等他们回来,朕自然就会让稚奴回晋州。”



“太子跟魏王的争斗,朕心里清楚,但还没到那般生死相见的地步。”



“况且稚奴留在长安,亦是好事,能让太子跟青雀把控自己的言行,总有些顾忌不是吗。”



“姑姑应该知道,现在青雀的心思,都在操练府兵,打造海船上。”



“太子的心思,也全在讲武堂里,整日整日的在进行操练。”



“他们都想在对高丽的战争中表现自己,拉拢稚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害他呢。”



李世民把稚奴留长安,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至少以目前的局势来说,稚奴的存在只会让局势平稳,而不是让局势变坏。



最主要的是,稚奴性情温和,且没有夺嫡的想法。



一个不能夺嫡的皇子,自然就不会对太子产生危险。



现在太子的势头很强,比曾经还要来得更强,这就保证了太子一直在争斗中保持优势。



李世民要做的,只是略微削减下太子的优势就行了。



从最近的一些事情,比如齐王李佑的谋反,李世民觉得太子是在乎兄弟情的,这让他心里头放心不少。



至于会不会发生跟自己一样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觉得不可能。



之所以有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大唐江山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大兄只是坐享其成。



况且率先发难的,也是大兄李建成,而非是自己。



他只不过是被逼反击。



那时候的父皇,也已经管控不住大兄跟自己了。



跟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如今有自己的压制,太子跟魏王的争斗,会被把控在有限的范围内。



同安大长公主听到这话,就已经明白,自己不管怎么去劝说,都已经劝不动李世民了。



他这是铁了心,要把稚奴留在长安。



至于说的那些借口,难道当初李渊就没想办法去平稳他们的兄弟关系吗。



叹了口气,同安大长公主道:“陛下既然已经想好了,老身就不多说了。”



“只是稚奴在长安毫无根基,陛下也要给他一些自保之力吧。”



李世民点点头:“这是自然,朕会授稚奴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统帅整个万年县。”



“如此,姑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听到这里,同安大长公主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唐朝十六卫,禁军总兵力在三十余万,每卫根据情况各有不同。



比如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主要负责皇宫的门禁和皇帝的侍从、仪卫等工作,兵力相对较少,每卫大约在千人左右。



其余十二卫,管理着大量的府兵,兵力充足。



金吾卫又被称为武侯卫,掌控整个长安城。



右金吾卫下,管有折冲府十多个,兵力三四万人左右。



其中部分属于府兵轮值,但固定禁军人数也有一万五左右。



这些兵力,足够保全稚奴安危。



这么一看,好像现在稚奴能够调动的禁军人数,已经是超过了魏王跟太子的总和数倍之多。



当然,听起来很夸张,但这只是纸面实力。



实际上李治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能直接调动的兵马也就是他大将军府的人,兵力是一上府之兵,一千二百人,要想大规模兵力调动,就要经过陛下诏敕。



下面的人听不听从调令,又是其他一回事。



而太子明面上只有两千东宫卫士,实际上苏定方跟陆仝都是太子的人,一拉扯就是几千兵马。



魏王那边看似兵力不足,却在府邸中就有三百缇骑。



魏王党人遍布朝野,加上五姓七望的支持,隐形兵力甚至可能更多,只是不敢暴露而已。



不过至少对晋王来说,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的情况下,保全自身不是问题。



“陛下还要见见稚奴吗。”



同安大长公主扶着拐杖起身问道。



到现在这般地步,也不需要继续留在这里跟陛下掰扯了。



李世民道:“让稚奴送姑姑回府吧。”



同安大长公主没有多说。



转身拄着拐杖向外走去。



先前还说是想念稚奴,留在长安陪伴。



现在人都来了,却连面都懒得见。



呵。



殿外,在偏殿听到消息的李治,也赶忙走了出来,搀扶姑奶奶。



看到姑奶奶面色平淡,颇有些忐忑的问道:



“姑奶奶,父皇可是同意了让我离开长安。”



同安大长公主转头看了眼大殿,冷哼一声道:“你父皇是铁了心,要把你留在长安了。姑奶奶我也劝不动他。”



听到这话,李治顿时垂头丧气。



同安大长公主继续道:“不过姑奶奶帮你求了个职位,右金吾卫大将军,自可保你无恙。”



第108章 姑奶奶:陛下跟你父亲真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