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些工人的来源,就不是从长安城里招了。



一来是长安城正在全城徭役,二来以长安城百姓的收入水准,这样的条件去招工还是偏低的。



所以主要是从周边的城池进行招聘。有太子教令背书,各地的县令直接发布告示。



包括前往长安的路费,也是官府这边负责,直接走驿站的方式。



水泥工厂招工一万人。



每人每月工钱500,伙食费折算下来,每人每天10文,每月300,总共800.



一万工人,则是每月800万钱的支出。



实际上加上运输所用的马车,实际支持每月已经超过900万钱。



至于前期的工厂建设,工人房屋的建造,制造水泥所需要的工具等,这些同样是工人们自己造了。



李承乾的打算,是先把朱雀大街全部改成水泥路。



于此同时,还有黑火药的研制。



跳过粉末火药,达到制作颗粒火药的程度。



已经找了数个大师级别的工匠,直接手搓燧发枪。



燧石的使用,可追溯到王朝时代前,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



在唐朝,普通百姓就已经在使用燧石了。



优质的燧石虽然数量少,但并不难找。



如果是军队装备,自然火绳枪更为使用,但造几把燧发枪自己玩玩,问题还是不大的。



不要小看大唐工匠的水平,手搓燧发枪并不算难事,只是打造的时间会长一些。



手搓枪管,甚至是制造简易的弹簧,问题都不算大,只是暂时无法量产。



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密封上,使用个十几次后,就很容易炸膛。



这就需要去到东南亚去搞天然橡胶了。



显然想要大规模制作火绳枪,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是能难达到的。



相比之下,大量修建大唐的水泥道路,要更加实在。



后世有言,想要富,先修路。



东宫后院,李淳风已经在安排吏员进行水稻培育的育种记录了。



在太子家令寺,现在已经有了一套完成的尺寸标准。



从米,到厘米,再到毫米。



游标卡尺这个东西,王莽已经发明出来,也不需要李承乾再去创造了。



东宫的铁匠,已经开始以蜂窝煤为燃料,在用高炉炼钢,以模块化的方式,按照标准尺寸,打造纯钢制作的盔甲部件。



李承乾这个月几乎完全没有休息的余地,比二凤这个皇帝还要忙,连早朝听政都没有时间去了。



每天醒来,就已经有大量的东宫官员在等候。



这是需要开会讨论,关于目前长安城修建渠道的事务。



然后就是矿场的消息汇报,需要太子做出指示。



过了晌午,李承乾就要去到东宫后院,看高炉炼钢,育种试验田,并且跟李淳风,工匠展开讨论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错漏和情况。



包括对一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进行开会研究跟处理。



每过两天,还要去一趟城外水泥厂,毕竟每个月花费近千万钱,前期工作指导跟观察。



下午的时候,各地造船厂的消息也会被统一汇报过来,等候太子的指示和批准。



还有环卫司,招工的人手,购买马车,规章制度。



一直忙到晚饭后。



晚上的时候,李承乾就要开始写章程。



根据前世的经验,对现在实行的计划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四月末。



长安城历经四十天的全民改造工程,基本上已经到了尾声。



天气也逐渐的炎热起来。



这个时候所有的百姓,才突然感觉到,今年的夏季完全不同了。



因为暗渠的修建,曾经夏天臭烘烘的味道没有了。



街道上也变得干净整洁,每过数百米,就会有个垃圾桶。



即便是丢在地面上的垃圾,也会有环卫司的人进行清扫。



百姓们没有了渗井,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也就个把月的功夫,就已经习惯把垃圾丢到垃圾桶,等着环卫司的人过来收。



泔水,粪便这些。



每到晚上宵禁后,环卫司的人就会用马车,带着两个大木桶,过来收取。



这让宵禁后的街道上,除了巡逻的金吾卫,还有环卫司的马车。



生活在长安的人,突然就感觉到,好像长安城一夜之间,焕然一新。



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念太子的好了。



“太子果然贤明。”



“我就说太子当初下的教令,肯定是为了咱们百姓们,你们还不理解。”



“哼,也不知道当初谁闹得最欢,现在来说这些。”



“终归百姓是为了咱们百姓着想啊,我感觉如今打出来的井水,都变得甘甜许多了。”



“我听有些读书人说,曾经汉朝时候的长安城,就是因为渗井,所以井水都不能喝了,前朝这才建立了长安城。”



“对了,你家现在用了太子造的蜂窝煤了吗。”



“没有,东西市都没得卖,听说只给商铺送,你家有了?”



“前几日别人送了几块,那是真好用啊,烧的时候都没什么烟,两块就能烧一个时辰,东西小,还不占地方,比上好的石炭还好,可比柴火好用多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东西市买到,到时候我家就全用蜂窝煤了。”



魏王府。



四月对于魏王李泰来说,是最无聊的一个月了。



除了城外看看操练,就是在府内夜夜笙歌,好生无聊。



最主要的是,针对太子的计划,似乎一下子就停歇了下来。



“遗爱,昨日让你去问房公,房公是怎么交代的。”



李泰询问道。



原本他是想自己也出点主意,去对付太子,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房玄龄的身上了。



房遗爱手里端着酥山,正吃得欢乐。



天气逐渐炎热,东西市的酥山冰肆,又再度变得火热起来。



听魏王问话,房遗爱回想了下说道:“父亲说,暂时不能对付太子。”



李泰下意识的问道:“为什么。”



房遗爱道:“我也是这样问的,父亲告诉我,就算是现在拿到了太子谋反的证据,然后去交给陛下,陛下也会压下来。”



李泰咬牙道:“为什么。”



房遗爱道:“我也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是因为现在太子很重要,对大唐很重要。”



“所以,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



房玄龄经常跟陛下君臣议事,对于太子正在做的那些事情,当然是非常清楚。



煤矿的事情,牵扯太大了,可以说对大唐国祚,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而且煤矿并不是从世家的盘子里抢肉吃,开源而非节流,是大唐朝廷新的财政收入来源,甚至在未来将会成为堪比粮食赋税的主要来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势大,须暂避锋芒。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房玄龄,已经掌控了一些,太子谋反的实证。



不是贺兰楚石,而是李安俨那边。



(本章完)



第172章: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