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灭国战!发兵高丽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灭国战!发兵高丽[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贞观十七年,五月。



这是属于太子的五月。



四月的全城徭役结束后,长安的排水改造工程也结束了。



忙活了一个月的长安百姓,回头一看。



才明白太子的苦衷。



当初劳累,如今得到了回报,干干净净的长安,夏天没有臭味的长安。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全世界的每个城池,一到夏天,基本上都是臭不可闻。



大唐这边还稍微好点,相对来说比较注重。



但中东,欧洲那边的国家,夏天的城池,就跟生活在粪便堆里一样。



只是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



可长安城这么一改造,顿时就与众不同。



往来的商贾,尤其是远商,如粟特人,波斯人,又或者是其他国家商人,使臣。



对比感受下,更为清晰不过了。



所有人都以为,太子的声势,在曲辕犁,青玉案元夕词后,已经达到了巅峰。



没人想到,巅峰之后,还会有更高的巅峰。



曾经长安的读书人,最多讨论的是魏王。



可是现在,魏王几乎已经没有人提起了,太子成为了最大的谈资。



长安的百姓只要提起太子,脸上就是满满的骄傲。



所有的长安百姓都觉得,当太子继承皇位后,大唐必然会更加强盛,繁荣,文明。



东宫。



李承乾和太子妃苏玉儿,正在看狄奥多西画画。



狄奥多西出身拜占庭皇室,作为公主,自小就接受皇家高等教育。



在绘画这块上,素描的功底很强。



东方重意境表达,西方则注重写实。



在狄奥多西的绘画下,一辆双马拉车的车架,被充满立体感的描绘出来。



“太子殿下,是这样的吗,也许我没有画得精准,如果有什么错误,还请太子殿下讲述出来,然后我再进行修改。”



经过数个月的学习,本身狄奥多西就比较优秀,而且这里都是讲汉语的环境,现在的狄奥多西,已经可以用较为流利的口语进行对话了。



只是口音上还带有浓烈的西方特征。



“不错,这就是我想要的。”



李承乾满意的说道。



苏玉儿笑道:“等殿下的车行发展起来,长安百姓又要为殿下叫好了。”



画作上,是两匹马拉着一个长长的车。



跟普通的车不同,这个马车款式奇特,上面有个木顶,下面则由六个座位组成。



意味着可以同时拉六个人。



这就是李承乾准备打造的公交马车了。



长安城太大了,87平方公里,一百零九坊,堪称世界之最。



如此宏伟的城池,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单说朱雀大街,有十里长街,天街的别称。



十里长街是名副其实的十里。



总长五千米,宽一百五十米,是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街道,即便是到了后世,能与之相比者也屈指可数。



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十里地要走多久?



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一般在每分钟六七十米左右,也就是说,走完朱雀街,需要耗费约90分钟,大半个时辰。



快走的话,也是半个多时辰了。



生活在长城边缘坊的百姓,前往东西两市购买所需日常货物的话,一趟来回,就是三四个时辰,需要耗费几乎一整天的时间。



稍微近点,也是一两个时辰了。



想起前世的公交车,李承乾自然就有了公交马车的想法。



双马拉车,可拉六人。



设定完整的公交站牌,行进路线。



定价两文,随上随下。



两文钱对于长安百姓不算什么,自然不愁没人坐。



李承乾算过,一辆马车每日,可跑往返二十躺,人流量大概在120人,按照2文钱一人计算,日赚240文,月入7200文。



拉车用驽马就行了,市价三千多钱,两匹马也就六千多钱。打造马车大概在三千钱左右。



约一万钱出头,就能造一辆马车。



即便不是二十躺满载的情况,月入也可以在五六千钱左右,两个月就能回本。



养马的费用,每日草料加精饲料也就30文钱左右,去掉将近一千钱的花费,第三个月开始,一辆每个月都能赚数千钱。



方便了百姓的同时,还能赚钱,更能让驽马有了出路,可谓是一举三得。



“按照这个标准,先造五百辆公交马车。”



李承乾对内侍文忠吩咐道。



这个订单,就不用在东宫完成了,可以交给民间的团队去做。



实际上五百辆公交马车,三千人的运输量,肯定是不够的。



参考后世的公交车标准,百万人口的长安,流动量应该在五万人次左右,也就是八千辆六人马车。



不过考虑到长安大部分百姓都是生活在自己坊间,没有后世那样大的需求量。



再加上公交马车第一次问世,先投个五百辆试试水,后面再根据情况慢慢增加,也是可以的。



自从狄奥多西进入东宫后,李承乾还一直没有跟她发生关系,没侍寝过。



自然不是李承乾坐怀不乱。



主要是四月份太忙了,忙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些心思。



直到现在的五月初,才算是清闲下来。



今天让狄奥多西来画画,意思就很明显了,算是先调情。



“殿下,陛下召见。”



内侍文忠有些不合时宜的说道。



李承乾点点头。



他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



如今已经到了五月,也该是为征讨高丽作准备了。



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攻打高丽是在八月秋收后,也就是九月初的样子。



但不可能是到了九月才开始准备。



营州便是大唐边关,临近高丽的地方。



而长安到营州的距离有五千里地,正常行军的情况下,大军每天能走的路程,也就四十里地左右。



按照这样的速度,从长安到营州,军队需要四个多月的行程,才能从长安抵达营州。



不过对高丽的战争,自然不是全部从长安调兵,粮草跟基础兵力,主要是从河北,河南,河东三道之地,调动折冲府的兵力。



太子,魏王,侯君集这些主要将领,则是携带少数精锐军官,士兵,从长安出发。



规模在万人左右。



不需要步行,全部由马匹代步,马车拉动所需的粮草辎重。



大约需要一个月出头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营州。



而在抵达营州后,至少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对所有军队进行整合,操练,以保障大军的战斗力。



最后才是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也就是说,九月开战,五月就要开始进行兵力的调配。



李承乾这边,大概是七月初就要从长安出发,征战高丽。



调动兵力的事情,自然是兵部会进行负责,统筹,调度。



但军事规划,就要事先商量好。



太极宫,两仪殿。



第174章:灭国战!发兵高丽[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