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2章:东征倒计时,灾情四起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东征倒计时,灾情四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兵棋沙盘,简直是提高战术理解的大杀器。



对于一些兵法的运用,能够非常清晰直观的表达在沙盘上,这让李靖教导兵法的进度大涨。



事实证明,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是很容易诞生优秀将领的。



李靖都看到有不少优秀的苗子。    可惜老师跟学子这层情分太低了,不算是师徒。



现在太子看得紧,他也干不出收徒弟的事情来。



不过等到下一批学子进来,想必问题就不大了。



现在讲武堂已经在招募第二批学子了。



结业大典后。



李承乾准备留下三十名学子,作为日后讲武堂的助教。



也是要把先前的操练方式,学习方式,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其他的则跟随自己前往高丽进行东征。



至于谁留谁走,就任凭自愿了。



苏定方无奈上报:“殿下,所有学子皆是要求跟随前往高丽。”



显然,在思想教育这块,李承乾从来没有放松过。



身体和心理上的训练,让讲武堂的学长们在各方面,远超大唐将领水准。



毕竟这是系统化的训练。



“那就抽签吧。”



李承乾下达指示。



三百学子抽签三十名。



谁抽到,谁留下。



当抽签的结果出来后,抽到留下的学子们垂头丧气。



其中离战班的班长,竟然也抽到了留。



讲武堂有五个班,每个班有班长一名,副班长两名,采取的竞争淘汰制。



每十天一次考核,各项成绩均为上上者,即可竞选班长,而后是学子投票。



能担任班长,不仅意味着自身成绩优异,更是能得其他人的拥护。



这样的学子,心里想的,当然是建功立业。



蔡宇,便是离战班的班长。



抽到留后,肯定是不愿的,于是想找苏定方说情。



苏定方考虑到蔡宇本身的能力,于是就把这事汇报给太子。



李承乾于东宫召见蔡宇。



“臣,大唐讲武堂学子蔡宇,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问道:“为何不想留下。”



蔡宇道:“愿为太子殿下东征效力。”



李承乾道:“难道留在讲武堂,就不是为孤效力吗。”



蔡宇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李承乾讲述道;“在孤看来,讲武堂比之东征,更为重要。”



“大唐不只有高丽这么一个威胁,周边各国,看似臣服,实则包藏祸心,但有机会,便会挑衅大唐。”



“之所以现在服服帖帖,是因为大唐足够强大。”



“邸报你也是看过了,现在还有大食国的威胁。”



“所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优秀将领,才是大唐讲武堂所存在的目的。”



“东征高丽能立功,留在讲武堂同样能立功。”



蔡宇低头道:“臣惭愧。”



李承乾笑道:“没什么好惭愧的,建功立业,男儿本性。”



“孤原本还在想,让谁来统领留下来的学子们,更好的培养下一批学子。”



“正好你就出现了,天意如此。”



“往后讲武堂内助教,便交由你来负责了,孤相信你,不会让孤失望。”



“好好去准备吧。”



蔡宇作揖:“是,殿下。”



六月十二,太子离东宫。



前往长安城外,操练骑兵。



二百七十名学子,全都被编入到五千府兵中。



而这五千府兵,将会变成五千精锐骑兵。



以前都是队列训练为主,现在自然要进行骑兵训练。



骑兵训练首先就是马术训练。



有三项,分别为骑乘技巧,马匹操控,马上平衡。



在马背上保持平衡、控制马匹的速度和方向、适应不同地形的骑行等。



需要长时间与马匹相处,熟悉马的习性,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骑术水平。



学会使用缰绳、马鞭等工具来操控马匹。能够准确地传达指令,让马匹做出前进、停止、转弯、加速、减速等动作。



同时,还要训练马匹对各种声音和手势信号的反应,以便在战斗中能够迅速执行命令。



骑兵在马背上需要保持稳定的平衡,以便进行战斗操作。



训练方法包括在马背上进行站立、下蹲、转身等动作,以及在骑行过程中进行射箭、挥刀等模拟战斗动作,提高在马上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好在大唐马多,这些府兵来源也比较优质,多数是骑马过的,对于骑马并不陌生。



除了马术训练外,就是武器使用训练了。



首先就是弓箭强弩。



弓箭强弩是骑兵的主要远程武器。



骑兵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射箭训练,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和速度。



训练包括静态射击和动态射击,静态射击是在固定位置上对目标进行射击,动态射击则是在骑行过程中对移动目标进行射击。



马槊是唐朝骑兵的重要长兵器。



槊杆通常使用韧性极好的木材,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长度可达两到四米。



槊锋尖锐,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在高速冲锋中对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马槊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较长,因此价格昂贵,只有精锐骑兵才能配备。



而李承乾的五千余骑兵,自然全都使用马槊。



除开马槊外,骑兵还需要配备横刀,横刀是唐朝骑兵的主要佩刀。



刀身笔直,长度在六十到八十厘米之间,刀背厚实,刀刃锋利。横刀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优质钢材打造,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韧性。



横刀便于携带,适合在马上使用,是骑兵在近战中的利器。



铠甲方面,便是全员明光铠了。



毕竟是太子亲军,兵部那边自然会优先调用军备供给太子。



李承乾很清楚,当东征开始后,这五千骑兵,就是自己的绝对心腹。



自身安危,都在这五千精锐骑兵的保护上。



忠诚方面自然不用担心,他们的家眷,都在长安。



但如果能够如臂驱使,则能爆发出更加强大的战力。



所以在考虑一番后,李承乾决定亲自在军营住上一段时间。



也算是提前适应军旅生活了。



这次东征,李承乾准备把李象也带上。



所以连带着把李象也带到了军营里来。



对于这事,太子妃苏玉儿没什么意见。



虽然她也算比较关心李象,可终究不是亲生儿子。



(本章完)



第182章:东征倒计时,灾情四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