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加恩封官   世子稳重点[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加恩封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知其果,必究其因。



赵煦不是昏庸之主,有些事情发生了,是必然要知道前因后果的。



楚王赵颢上疏复新法,与他以往的立场和言行完全相反,如此反常的表现,赵煦怎么可能不查个明白?



亲政之后,赵煦有心复开新法,而且确实有心拿楚王赵颢开刀。



欲复新法,首先要震慑朝中的旧党势力,如果直接拿旧党朝臣开刀,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旧党的激烈反弹。



如果拿宗亲开刀,负面影响便能减到最低,同时也能试探旧党的反应。



天家无亲情,在此之前,赵煦对楚王一脉也没什么好感,拿楚王开刀毫无心理压力。



有趣的是,楚王世子横空出世,逼着楚王改变立场,暗中迎合了赵煦的意图。



现在赵煦已没了针对楚王的心思,反而对赵孝骞这位堂弟感兴趣了。



在此之前,赵孝骞这个人在汴京可谓是籍籍无名,莫说正常出行,就连皇室宗亲重大的典仪场合都甚少出现。



所以,他是什么时候成精了?



赵煦想不通,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当面问赵孝骞也不一定能得到答案。



想不通的问题暂时不想,赵煦现在思考的是朝堂天下这盘大棋。



朝中参劾赵颢的奏疏越来越多了,每天中书门下都堂的奏疏都堆成山,几位宰相都不好意思往禁宫里送,太多了,怕赵煦累死。



参劾太多,赵煦总是不表态也不是办法,官家不能一直装聋作哑下去。



思索许久,赵煦忽然道:“着中书拟旨,楚王赵颢加太师,楚王世子赵孝骞领端州刺史,兼上轻车都尉。”



郑春和躬身领旨,退下。



…………



旨意来得突然,楚王府父子俩都有些猝不及防。



这两日赵颢忙得脚不着地,赵孝骞独创的新制盐法让赵颢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门路,喜不自胜,上蹿下跳。



楚王府在汴京城外有田产,毕竟是天子脚下,赵颢不敢置办太多,但开几個土作坊足够了。



赵孝骞打造的制盐装置,被赵颢另找铁匠打造了二十多套,送往城外田庄,雇请了当地农夫做工,两日内便提纯了数百斤雪盐。



“雪盐”是赵颢取的名字,倒是名副其实。



赵孝骞颇有微词,认为知识产权很重要,应该叫“赵孝骞牌雪盐”,向来宠爱儿子的赵颢难得一见地拒绝了。



脸皮足够厚的赵颢都觉得,这么叫未免太不要脸了。



数百斤提纯的雪盐送进楚王府,赵颢立马当礼物送人了。



受了上次的教训,赵颢这回不敢跟朝臣来往,送的都是一些皇室宗亲,包括宗正寺卿赵宗晟等。



赵颢正送得不亦乐乎之时,宫里来人宣旨,王府下人通报时,赵颢被吓得魂不附体,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事。



尤其是最近忙着送盐,而盐这东西殊为敏感,属于官方管制货物,赵颢没跟盐铁司通报便私自送盐,听说宫里来人宣旨,赵颢愈发心虚。



直到听说是加恩封官的旨意,赵颢这才松了口气,腰杆都挺直了。



本王与官家已是政治盟友,怕啥?心虚啥?



吩咐下人叫来赵孝骞,父子俩在王府前庭恭迎旨意。



赵孝骞被叫来时满头雾水,官家给楚王府加恩,关我啥事?不管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我爹干的呀。



摆香案,列仪仗,父子俩跪在香案前,中书舍人展开圣旨念得抑扬顿挫,赵孝骞一个字都没听懂,偷偷观察赵颢的表情,见他面露喜色,想必这道圣旨应该不差。



领了圣旨,父子俩送走中书舍人,赵颢展开圣旨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笑道:“不错不错,为父我又被加了‘太师’,吾儿也封了官职,端州刺史兼上轻车都尉,正四品。”



赵孝骞吃了一惊:“端州刺史?孩儿莫非要去端州上任?”



第十九章 加恩封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