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2章 大变之前   归义非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大变之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守文被平?”



大中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当马公儒得知王守文、吴煨之乱得以讨平后,他脸上并未出现高兴的表情。



此刻的他站在紫宸殿偏殿外,而殿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味。



马公儒走入偏殿内,而殿内站立着所有北司的高官。



龙榻前,太医李元伯等人将龙榻包围,似乎在检查皇帝病情。



马公儒走入龙榻左侧队伍,来到左首位站立,与他面对面的是神策左军中尉王宗实。



从王宗实往后数去,分别是左军副使亓元实,宣徽北院使齐元简。



与三人面对的,则是枢密使马公儒、枢密使王归长,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右军中尉王茂玄等四人。



众人对视之余,殿外传来脚步声,随后便是唱礼声。



“夔王殿下求见陛下……”



“让四郎进来吧。”



龙榻传来声音,尽管很虚弱,但那依旧是皇帝的声音。



闻言,马公儒几人脸上闪过欣喜,随后派出王居方前去传谕。



王宗实三人脸上表情难看,只能看着王居方将夔王李滋带入殿内。



与此同时,李元伯等人也走出了龙榻。



当几人走出,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不得不趴在榻上,背部隆起数个指甲盖大小的小包。



这些小包隆肿发红,致使李忱不得躺下休息,只能趴着。



“阿耶!”



瞧见这场景,李滋不仅没有回避,反而哭泣着上前,跪在李忱榻前。



“四郎莫哭……”



李忱脸色苍白,即便如此,还是安慰着李滋。



“李太医,陛下这是……”



马公儒等人一拥而上,将李元伯等人包围询问。



李元伯表情凝重,这让众人心里不停打鼓。



“陛下这是因外感风湿火毒,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发的背疽……”



“背疽?!”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于众人而言,背疽如同绝症了命好的能多活几个月,命差的也不过十天半个月。



对此,李元伯沉声道:“陛下的背疽红肿发痛,若是不加以抑制,必然生脓。”



“届时脓肿而破,外邪必然入体,陛下……”



李元伯没敢继续往下说,只能说道:



“如今之计,唯有催发背疽,以快刀掘出疽种,方有生机。”



李元伯倒也有两把刷子,光这背疽掘取之法,便有不少医者茫然不知。



“有几成把握?”



马公儒忍不住询问,而李元伯却顾左右而言他:“陛下洪福齐天,自然能够成功……”



眼见他心虚,马公儒等人脸色难看。



“李太医……”



“臣在!”



李忱声音传来,李元伯急忙回应:“陛下,臣在!”



“此是否为朕之大关?”



背疽生出,李忱还在挂念着李元伯与他所说的“长年大关”。



李元伯也傻眼了,他没想到皇帝居然还记得这件事,但他又不能否认,所以只能点头道:



“回陛下,此疾正是长年大关。”



“若是能够渡过,即便不能长命百岁,也能有杖朝之寿(80岁)。”



闻言,李忱脸色一变,但还是下不定决心切除背疽。



“背疽切除之事,可有十足把握?”



“这……”



李忱的话让李元伯踌躇,片刻后才道:“即便准备万全,也不过仅有七成把握……”



“七成吗……”李忱脸色难看。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此间事情,交由马枢密使操办,你所需药材,皆取内库。”



“臣领旨……”



马公儒及李元伯纷纷作揖,而李忱则是看向王宗实等人,最后将目光投向李滋。



眼见李滋依旧在为自己哭泣,李忱眼神闪过柔和,接着才道:



“朕一个人休息片刻,你们先退下吧。”



“臣等告退,上千万岁寿……”



群臣告退,就连李滋也被马公儒安慰着带出偏殿。



众人在偏殿外的正殿等待,而居住十六王宅的郓王李温,这时候才姗姗到来。



“参见郓王殿下!”



“王中尉,陛下他……”



群臣唱声,李温看了眼李滋,紧接着继续看向王宗实。



王宗实没有回应,而是作揖侧身:“此事,劳请殿下前去询问陛下。”



“好!”李温反应过来,如果王宗实把皇帝病情当众人面告诉自己,岂不是说明他遇人可说?



想到此处,他急忙走到偏殿,对禁闭的殿门开口道:



“陛下,儿臣李温求见!”



偏殿内,听到李温的声音,李忱皱了皱眉。



此刻的他,正在考虑立谁为太子,传皇位于何人。



从王朝稳定来讲,他理应立长子李温为太子,毕竟李滋年不过十五,过于年幼,容易被宦官蛊惑。



但从个人情感来讲,李忱单纯地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自己最喜欢的皇子李滋即位。



这种非正常的越次即位,除了法理上需要通过自己所下的遗诏来确认之外,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托孤重臣来帮忙帮衬着、弹压支持才行。



令狐绹、萧邺、蒋伸等人虽然是重臣,但他们都偏向保守。



即便他们没有表态,李忱也知道他们的心思是什么。



如果要选择储君,他们宁愿选择长子李温,而非年幼的李滋。



正因如此,自己不能选择他们。



排除他们后,留给自己的人选就不多了……



为了能让四皇子顺利即位,李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谋划了一个他自认为非常完美的布局。



南衙北司中,北司以四贵为主,而四贵中的王归长、马公儒、王茂玄三人都支持李滋。



加上同样支持李滋的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北司中的局面,以三贵压王宗实一贵为主。



只要自己把宫内的事情交给马公儒和王茂玄,王宗实就不可能出现在自己面前,事情也就不会出现差错。



北司若是稳定,那南衙便很难出现差错。



但即便如此,李忱也不敢放松。



正因如此,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朝堂之上,南衙文官之中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姚崇五世孙的姚勖等人,要么是夔王的侍读,要么是夔王的师傅。



这些人早就在李忱的穿针引线下,提前站队李滋,并为李滋拉拢了不少官员。



只要北司不出问题,南衙的问题应该也不大。



内廷、外臣、宫禁兵权全都搞定,在李忱看来,即便自己出现意外,李滋即位一事,也算得上万无一失了。



如此想着,李忱耳边再度响起了李温的求见声。



“陛下,儿臣李温求见……”



李温的声音不断响起,李忱闻声脸色黯然。



李温也是他的孩子,只是皇位只有一个,所以他只能对不起李温了。



这般想着,他没有回应李温的求见。



他的这种做法,也瞬间刺激到了李滋及马公儒、王归长等人。



与此同时,李温、王宗实等人的心情也沉到了谷底。



此时此刻,他们都无比清楚,皇帝在考虑什么。



皇帝如今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也足矣说明一切。



李温失魂落魄的跪在偏殿前,直到宫门即将关闭,他才缓缓起身,佝偻着走出紫宸殿。



李滋及马公儒等人在看他的笑话,而王宗实、齐元简三人则是沉默不语。



李温年长,必须出宫去十六王宅居住。



在他失魂落魄的走后,王宗实等人也先后离去。



他们的背影十分沉重,站队的结果便是如此。



相比较他们,李滋一方则是喜上眉梢。



即便如此,马公儒还是带着其余几人,跟随李滋前往了他所居住的宫殿。



待到众人落座,李滋当即对众人道:



“阿耶心眷于吾,皆乃诸公相助之果。”



“吾与诸公立誓,若能登临金台高位,必然以诸公为重!”



“殿下哪里的话……”



第272章 大变之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