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1章 咸通元年   归义非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1章 咸通元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呜呜呜——”



咸通元年二月十七日,南诏王祐世隆斩天子旌节,废昔年和约,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礼,建元建极。



三月初,大礼兵分两路,一路以峰州蛮为主,十万群蛮入寇安南。



一路以大军将段宗榜为帅,率精骑五千及望苴子蛮、扑子蛮和裸形蛮等蛮两万人进攻黔中道。



随着双方三十年的和平被打破,西川之地粮价骤涨,而租庸及两税不曾削减。



各道州县的官吏不仅没有平抑粮价的政策,还要催缴租税、差役,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唯有逃亡山中。



“蕞尔小国,也敢跳梁!”



三月初五,当南诏改国号为大礼,进而兵分两路出击的消息传至长安,朝野震动。



李漼心里也感受到了压力,但面对南衙北司的诸相,他依旧佯装沉稳。



他往金台下看去,只见令狐綯、裴休、蒋伸、王宗实、王茂玄、亓元实、齐元简几人已经齐聚殿上。



除了这几张熟悉的面孔,还有一张更为苍老的面孔更令他感到熟悉。



“白相公,此件事情,卿以为如何?”



李漼询问起了刚刚抵达长安不久的白敏中,而重新换上紫袍,手持笏板来到咸宁宫的白敏中在听后并没有急于回答。



他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这几日自己所查的所有奏表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陛下,安南有王式镇守,理应无碍。”



“但黔中、岭西、东川及西川却不容乐观。”



“臣建议调高骈及其麾下兵马驰往岭西,调容管宋涯担任黔中观察使,令东川、西川严防死守,必须守住嶲州、戎州、黎州等处险要之地!”



白敏中在西川担任了几年的节度使,自然知道剑南道的情况。



剑南道之所以能挡住南诏,主要靠的就是嶲州、黎州、戎州。



这三个州是剑南道的南大门,基本都是山岭。



尽管对于大礼来说,他们依旧可以居高临下的向北发起进攻,但这三个州对于成都平原来说,也同样是居高临下。



掌握这三个州,西川兵马进可攻,退可守。



倘若丢失这三个州,那就只能被动挨打,想要再向南边的高原推去,便没有那么容易了。



“此事,全权交由白相公负责。”



李漼不似李忱,他没有那么大的控制欲。



对于他来说,把事情交给有用的大臣,让大臣们去解决就行。



至于他,他需要做的,只是听曲玩乐。



兴许是经历了武宗、宣宗这些皇帝后养成了避嫌习惯,白敏中突然遇到李漼这种甩手掌柜后,竟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好在裴休眼神示意,他这才连忙作揖:“臣领旨!”



“好了,既然无事,那就退下吧。”



李漼一如既往的议事不超过三刻钟,裴休他们叹了一口气后退下,白敏中也稀里糊涂的跟着离开了。



尽管离开长安多年,但白敏中依旧老练。



加上有蒋伸、裴休的配合,各项政令不断下发,而北司的王宗实也并未如昔年的马公儒那般干涉南衙。



尽管很想遏制刘继隆,但需要白敏中解决的事情太多,加上朝廷不能三面受敌,因此白敏中只能暂时搁置陇右的事情。



在朝廷无法节制陇右的时候,刘继隆却已经将准备做的七七八八了。



“四个官仓及各州县府库,共储粮二百九十五万石。”



“节帅,您是怎么知道南诏会与朝廷为敌的?”



三月中旬,行走在临州官仓之间,高进达忍不住询问刘继隆。



对此,刘继隆则是在检查各个谷仓的同时解释道:



“朝廷与南诏休养生息的这么年,朝廷没能解决多少藩镇和度支的问题,但南诏可是把南边几个国家解决的差不多了。”



“以南诏的实力,动员七八万兵马及十余万群蛮还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南边的几个国家都归附或臣属南诏,南诏也看不上他们那点东西,自然只能对朝廷动手了。”



“只是可惜我们速度太慢,没能采买足够多的粮食。”



刘继隆语气中带着惋惜,高进达听后却咋舌:“近三百万石粮食,这还不够吗?”



三百万石粮食,要知道这都足够陇右百姓吃一年了。



只是对此,刘继隆依旧摇头道:“不够,起码以现在流民不断流入的速度来看,暂时还不够。”



高进达听到此处,不免附和点头道:“去岁十月至今,不过五个月的时间,便先后涌入三万余口百姓。”



“南诏动兵的消息传出后,西川百姓逃亡北上者,更是数不胜数。”



“南边几个州的消息还没送来,但我估计,逃入陇右的人口,只会多不会少。”



“如今我陇右人口近六十万,凉州百姓数量也恢复至十万,您看我们还需要向凉州迁徙人口吗?”



高进达有自己的想法,他更希望将人口留在陇右,尤其是兰州、临州地界。



对此,刘继隆却开口道:“继续安排去凉州,等凉州人口突破二十万了,再来告诉我。”



“二十万?!”高进达不免错愕,随后反应过来:



“这……应该不会吧,我们这些年,先后从剑南道、山南西道迁入三十余万汉口。”



“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口数不过五百余万,我们几乎迁入他们近一成的百姓。”



“百姓如此逃亡,他们总该会想办法阻截吧?”



面对高进达的猜想,刘继隆却摇头道:



“天下糜烂,朝廷只有加税一说,没有减税一说,如此下去,百姓唯有逃亡作隐户这一条路。”



“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的五百万人口,早已是天宝年间的老黄历了,实际上逃入陇右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年滋生的隐户。”



刘继隆并未夸大,毕竟巴蜀之地近三十年没有遭遇大的战事,人口不知增加凡几。



哪怕经历晚唐祸乱、五代十国动乱后,蜀中人口都能在北宋立国三十年的时间里恢复到上百万户人口,更别提承平三十年的如今了。



刘继隆估计蜀中人口恐怕早就突破六百万乃至七百万了,而涌入陇右的百姓,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在原本历史上本该饿死的那群人。



大唐不珍惜他们,自有他刘继隆会珍惜。



南诏与大唐的争斗时长,将决定陇右实力能增长多少。



刘继隆搓了搓手上的粟米,很干净,应该是去年才入仓的粮食。



“以我们手中的这批粮食,起码能接二十万百姓进陇右开垦荒地。”



“相比较我想要的,这点人口还远远不够。”



他将手中粟米放回谷仓内,继续巡视道:



“我军境内,现在有多少熟地、多少生地?”



高进达略微沉思,当即便给出答案:“今年的话,熟地应该有四百四十万亩左右,生地还有二百二十万亩。”



“不过这批生地中,有三十万亩是今年年初才开荒得来的,剩下一百三十万亩是去年开荒的,不到六十万亩是前年开荒得来的。”



“今年的田赋,差不多在一百一十万石左右。”



“以田亩的产出,每家每户都能够吃饱。”



“除此之外,今年应该能产出足够制作六十万匹麻布的麻杆。”



“算上香料、茶盐铁等物,府内起码能收获一百二十万贯。”



“只可惜剑南道的粮价涨了,如今已然达到每石七百,比我们所产的粮食还要更贵。”



高进达这才后知后觉,不免看向刘继隆道:“这剑南的粮价,不会降不下来了吧……”



“你觉得呢?”刘继隆苦笑反问高进达。



这时高进达才知道,刘继隆前面为什么说可惜,原来是他早就想到了用丝绸之路赚取的钱财,买卖剑南道粮食,以便招抚流民进入陇右。



高进达有些气馁,觉得陇右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刘继隆却笑着打趣道:“无碍,反正我们也能自给自足,大不了再勒紧两年革带。”



“那倒是……”



高进达跟着刘继隆苦笑作陪,而此时刘继隆也巡查完了临州的官仓。



在确定没有硕鼠在里面偷鸡摸狗后,刘继隆在回去的路上继续道:



“曹茂近来很凶嘛,我听说他抓了十八个都察院的官员,连带牵连出了五十三个官员和三百多个直白。”



“这件事情,你这个长史有没有听到啊?”



“自然是知道的。”高进达不敢瞒骗刘继隆,他当即说道:



第281章 咸通元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