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5章 各有野心   归义非唐[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5章 各有野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门!快开门!!”



长安东市,晨曦初露,卯时的城门刚刚打开,城内的百姓却已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随着“王庞兵乱”的消息传入长安,漕运被切断的噩耗也随之传遍大街小巷。



百姓们纷纷涌向各坊的粮铺,试图抢购粮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粮价飞涨,但他们始终还是慢了一步。



“我家要六斗粟米!”



“我要五斗!”



“两石!我要两石!”



粮铺前,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叫喊着,声音中充满了焦虑与绝望。



面对他们的焦急,粮铺的伙计却冷冷地站在门口,将写有“斗米二百钱”的木牌插入粟米堆中,随后高声宣布道:



“不要抢不要抢,价格改了,现在是每斗二百钱!”



“什么?!”



“你们这不是抢钱吗?!”



百姓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



有人愤怒地指责粮铺趁火打劫,有人则绝望地摇头叹息。



粮铺的伙计却毫不在意,冷冷地回应:“能买就买,不买就滚!”



在这长安城中,普通百姓卖卖力气,一个月也不过挣得六七百钱。



如今一斗米便要二百钱,一个月的工钱只能买三斗米。



这点粮食,如何够一家数口食用?



不少百姓顿时觉得天塌了,心中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这可怎么办?一斗米二百钱,我们一家五口,这点米连半个月都撑不过去!”



“朝廷呢?朝廷不是有粮仓吗?为什么不放粮平抑粮价?”



面对斗米二百钱的粮价,不少百姓只能寄希望于朝廷,但他们的期盼注定要落空。



漕运被切断,洛阳与关中的粮食供应陷入瘫痪,朝廷的粮仓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无法做到顾忌关中数百万百姓。



百姓们惶恐不安,只能争先奔走,哪怕只能寻到稍微便宜些的粮食也好。



在他们四处奔走时,长安东市粮铺不远处的马车内,身穿蜀锦的两名肥胖男子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他们手中各自握着一份账册,上面记录着今日粮价的涨幅。



“我看这粮价,还能再涨一涨。”



“涨太多了,恐怕会引起朝中官员的不满。”



两名富商在马车中对话,但先开口的那名富商却轻笑道:



“只要把北司和南衙打点好,又有什么不能涨的?”



“稍后你我各带金银粮食去北司和南衙那几位内相、宰相府中走动走动,不怕卖不了粮食。”



“这能行吗?”对面的富商面露迟疑,结果却迎来对方的嗤笑。



“只要钱粮给够,这群官员根本就不在意这群贱民的死活!”



谈话间,两名富商当即拍板,分别向北司的王宗实,南衙的路岩府上送去金银粮食。



王宗实照单全收,路岩则是推脱几分,宽慰他们说粮价飞涨乃时局所致,而非人力能阻止。



意思如表面那般,算是同意了他们抬高粮价的举动,就是他不收钱粮的举动让不少富商不明所以。



但即便如此,长安及关中的粮价还是不可避免的涨了起来。



面对两都粮价飞涨的结果,哪怕是不喜欢上朝的李漼都不免召开了常朝。



百官再度齐聚紫宸殿,而李漼高坐金台之上,面上平静,心里却十分忐忑。



尽管已经有了对乱兵动手后所造成结果的准备,但事情真正发生时,他却还是不可避免的忐忑起来。



感受着心里的不安,他扫视着殿内的百官,缓缓开口询问道:



“庞勋与王仙芝之乱,究竟需要多久才能平定?”



几日前擢升为同平章事,眼下担任兵部尚书兼宰相的路岩闻言,立即站出队列,作揖行礼的同时语气自信道:



“陛下,只需一个月,诸镇必能平定此乱!”



“恐怕不然!”



面对路岩的自信,身为兵部侍郎的高璩却毫不客气地站了出来,与其唱起了反调。



眼见这两人又吵了起来,朝臣们纷纷侧目,而此时的高璩也面色凝重的向李漼作揖起来。



“陛下,庞勋的银刀军与王仙芝的天平乱兵皆狡诈多端。”



“眼下诸镇尚未与乱兵交锋,无法判断其真实实力,更无法断言何时能结束战乱。”



朝臣们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他们大多认可高璩的谨慎态度,而非路岩的盲目自信。



路岩感受到朝臣们轻蔑的目光,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但他强压脾气,继续向李漼陈述自己的观点。



“陛下,臣有三胜三败论,可证官军必胜,贼军必败!”路岩挺直腰板,语气铿锵有力。



“路相请说……”李漼来了兴趣,而路岩也随即阐述起了他的三胜三败论。



“官军甲胄齐全,久经操训,此为胜一。”



“官军粮草充足,各镇节度使皆有兵略,此为胜二。”



“官军有朝廷指挥,朝廷有陛下坐镇,此为胜三。”



说完了三胜,他顿了顿后继续说道:“反观贼军,其内部势力多股,难以整合,此为败一。”



“王仙芝与庞勋皆乃鼠目寸光之徒,竟固守与官军为敌,此为败二。”



“贼军劫掠徐宿,而徐宿二州诸县因去岁洪涝遭灾,当地粮草不足,贼军粮草必然难以为继,此为败三。”



路岩细数自己的三胜三败论,面露自信,仿佛贼军的败亡已在眼前。



只是不等他骄傲,高璩却又毫不留情地向他泼了一盆冷水。



“路相所言,未免过于乐观。”高璩冷冷说道:



“贼军若突围化作流寇,这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威胁。”



“倘若各州府县皆被劫掠败坏,必然影响今年的赋税。”



“此外,徐宿地区不仅是漕运要道,还是产盐要地。”



“此处战乱每持续一天,朝廷的损失便数以万计。”



话音落下,高璩转身向李漼作揖,语气恳切:“陛下,臣建议派人招安王仙芝和庞勋,授予他们刺史之职,要求其解散部众。”



“如此一来,既可平息战乱,又可减少朝廷损失。”



面对高璩的这番话,李漼却眉头紧锁,面上流露出些许不喜。



他自然知道高璩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但他心中却有一股身为天子的傲气。



他可以容忍自己向河朔三镇服软,也可以向河陇的刘继隆低头,但面对王仙芝和庞勋这两股“小小贼兵”,他绝不可能低头。



“贼兵若作乱便招安,那天下盗寇岂不纷纷效仿?”



李漼冷冷开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依旧认为,必须将贼军彻底剿灭,以儆效尤!”



“陛下……”高璩试图解释,可李漼却直接看向蒋伸:



“户部调拨七十万贯,派遣员外郎郑畋前去关东犒军,务必激励将士,早日平定叛乱!”



蒋伸闻言,当即与队伍之中靠后的一名三旬官员走出作揖,将旨意接下。



不过接下旨意后,蒋伸又提起了关中和洛阳的粮食问题。



“陛下,如今两都粮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



“若不及时平抑粮价,只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李漼点了点头,不假思索:“传令各州县开仓放粮,平抑粮价,另严查囤积居奇者。”



“陛下英明……”



朝臣们纷纷唱礼,但心中却各怀心思。



蒋伸无奈,当即只能继续作揖道:“陛下,各州县粮食不足,莫说要平抑各县粮价,便是平抑长安粮价都尤为不易。”



“眼下唯有从河东、剑南调粮,但粮道粮价并不便宜,运抵关中后,恐怕也无法平抑粮价太多。”



“那有什么办法?”李漼眉头紧锁,他并不了解各县储粮数量和长安所消耗。



如今蒋伸把问题提出来,李漼无法解决,自然要询问群臣。



闻言,蒋伸只能试探着说道:“陛下,不如派遣官员,向陇右采买粮食,以此平抑关中粮价……”



“你说什么?”李漼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尽管他喜欢看刘继隆写的话本,但他心里却还是抵触和刘继隆接触的。



与陇右买卖粮食,那不就是资敌吗?



待到日后陇右不断强大,关中必然深受其害。



“陛下,此乃无奈之举……”蒋伸叹了口气,十分无奈。



大唐本就积弊,会昌虽然短暂中兴,可后续的大中却因为应对王守文之乱、裘甫之乱和党项之乱,不断对百姓加税。



百姓因此流离失所,中原及江南的生产遭到破坏,使得漕粮北运数量十分有限。



加上大唐与大礼在西南大打出手,以至于物价常平的剑南道都粮价飞涨。



虽说高骈大胜后,剑南道粮价短暂回落,但谁又知道祐世隆会在什么时候继续用兵呢?



蒋伸正是因为清楚这些,才会无奈建议朝廷向陇右采买粮食。



第335章 各有野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