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刘晔羡慕,这对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订阅!)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章 刘晔羡慕,这对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订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另一人乃颍川名士,荀氏家族,荀攸荀公达也。”



“荀攸少孤,然自小机敏过人,内藏英知,少时便能分辨忠奸。”



哦?



又是一个神童吗?



刘备微微一凛。



汉朝人对神童那是没有一点免疫力的。



比方说孔融,十岁时曾有人嘲讽孔融: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



就是小时候聪明,长大就不一定了。



孔融当场反讥道: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即足下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咯?



其反应机敏至此。



所以每当有人提到孔融时,对他的评价那都是久负盛名,才学广博。



不管今天的人是怎么看待孔融的,但当时的人几乎对孔融都是清一色的赞不绝口。



不论是刘备、陈登、还是曹丕。



甚至像祢衡那样的狂徒,评价有才识的人时,都是把孔融放在第一位。



“荀攸年七八岁时,被其叔父荀衢醉酒误伤。”



“荀攸为防荀衢酒醒后而愧疚,故时常避开荀衢。”



“荀衢知时,乃惊其夙智如此。”



“后荀攸年十三时,其祖父荀昙病故,有名张权者,主动要求为其守墓。”



“荀攸遂对荀衢言道: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荀衢查之,乃知张权为亡命杀人犯。”



“自此后,荀氏族人皆对荀攸另眼相看。”



刘备颔首,“果真是一位少年英才,却不知其人因何到了荆州?”



李翊开口解释道:



“数年之前,荀攸在洛阳任黄门侍郎,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等密谋刺杀董卓。”



“然事败泄露,一干人等皆下狱问罪。”



“何颙在狱中忧惧自杀,而荀攸则饮食自若。”



“后董卓伏诛,天下大赦,荀攸也免罪释放。”



“眼下他求取了蜀郡太守的位置,本应前去赴任,却因道路阻塞不通,被拦在了荆州襄阳。”



“而适才所说的甘宁,也知在蜀地不能成事,又闻江东多战事,故欲前往江东一展宏图。”



“却也受战事影响,不得过江,只能暂时依附于江夏太守黄祖。”



“子敬南下荆州,欲至襄阳,先过江夏。”



“此二人皆可一并征辟。”



李翊洋洋洒洒地为刘备介绍了荀攸、甘宁的生平事迹。



一个奇谋百出,出身豪族的荀攸。



一个江上豪杰,水战无敌的甘宁。



一文一武,如添双翼。



而更令刘备感到心惊的,是李翊见识的广博。



虽然知道他师从隐士高人,相处一年多,已知他才识非凡。



可每当见着他施计荐人之时,仍旧觉得惊叹。



刘备暗想:



“先生得神仙人物传道授业,能够窥探天机,洞察人心。”



“备无甚恩德,却得神人相助。”



“此天所以佑汉也。”



“我不喜得徐州,喜得子玉。”



刘备当即召来鲁肃,备言其事。



鲁肃人中豪杰,平日最喜交友。



闻得甘宁、荀攸皆乃人杰,当即欣然前往荆州。



又召太史慈来,言说辽东买马,交好公孙度一事。



太史慈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



“辽东路段我熟,旁人往返或需半年。”



“我只需四月便回。”



刘备再三叮嘱,路上千万小心。



太史慈谢过,当即前往东海,找个好日子,准备出海,前往辽东。



“子敬、子义皆已远去。”



“备心中实是挂念,惟子敬一路,甚是不放心。”



刘备拉着李翊的手说道。



“主公莫不是担心江南战事波及到子敬?”



李翊问。



对此,他还是放心的,历史上的鲁肃是妥妥的腹黑狠人。



一般人真欺负不了他。



“子敬一时豪杰,我倒不甚担忧。”



“就是子玉适才举荐的荀攸,备恐其未必肯来。”



刘备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



诚如李翊所言,荀攸出身颍川望族。



这个家族自秦汉以来便已存在,妥妥汉末t0级家族。



而曹操的司马荀彧,还是荀攸的叔父。



又遥控着颍川。



李翊说过,乱世中,谁控制世家大族的家乡,他们就跟谁。



所以刘备担心,荀攸会选择投曹,而不是投靠自己。



“我倒觉得只要主公征辟,荀攸一定会来。”



李翊信誓旦旦地说道。



“哦?先生又如此自信。”



刘备笑了,他对李翊的洒脱自信已是见惯不怪。



而李翊也如往常一般,讲述自己的观点:



“荀攸虽出身颍川荀氏,但他自幼失怙,在家族中的辈分也不算高。”



“这些世家大族,通常不会把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



“今明公威震徐州,北连袁谭,南排袁术。”



“料荀氏不会放弃这一注。”



第94章 刘晔羡慕,这对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订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