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以弱胜强,可往也!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以弱胜强,可往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备非常清楚曹操的实力。



曹操这小子,也是在不断的进步。



早在讨董时期,曹操曾被徐荣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可到了接领兖州牧时,曹操则打出了自己的立国之战。



先后击败了黑山军于毒,匈奴于夫罗和青州黄巾。



还联合袁绍,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术。



算是迈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而刘备自己又何尝不是在不断进步呢?



刘备早年间也曾被黄巾贼击败过。



等到他接领徐州时,已经能够轻松虐菜,甚至公然叫板迈入巅峰期的曹操。



曹操令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轻松将之击败,甚至放出狂言:



——“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就算来一百个刘岱也不是我的对手,只有曹操亲自来,才有与我一较高下的资格。



这话说的又豪迈又霸气。



所以历史上的刘备绝对不是演义里那种滥好人形象,是真正的文武昭烈。



也再次证明,打败仗并不丢人,失败乃成功之母,大家都在从败仗中吸取经验教训。



故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曹操、刘备都在不断进步。



中间就是不带孙权玩儿。



只有十万哥是打了一场败仗,迎来更大一场败仗。



“且不论张辽能否退却曹操之兵,若能两家就此罢兵,再好不过。”



李翊阐述自己的观点。



刘备颔首,他又何尝不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少起争端呢?



奈何曹操执意要动兵陈国,刘备不能坐视不管。



“备亦希望和平解决陈国一事,奈何曹兖州那里不会轻易地善罢甘休。”



刘备叹息一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我徐州与兖州战事自初平四年起,已近三年矣。”



“主公可还记得,我为徐州制下的对外方针吗?”



刘备点了点头,北连袁绍,西和曹操,南攻袁术。



“我徐州与兖州争斗不休,有两家人最是乐见其成。”



刘备眸子一蹙,澹澹道:



“河北袁绍,淮南袁术。”



“正是如此。”



李翊点了点头,“袁绍势大,曹操势弱。”



“我们与曹操都在河南,若是袁绍起兵南下,凭我徐州之力,断不是袁绍敌手。”



“只有合徐、兖二州之力,才有可能与之相抗。”



“我不欲让文远在陈国与曹操大交兵,届时不论谁胜谁负,都是袁家得利。”



“且若因陈国一弹丸之地,而使曹刘两家深陷战争泥潭,诚不智也!”



李翊虽是后来者,但他一直非常反对先射箭后画靶。



即中原知道曹操是胜利者,所以要先对付曹操。



江南知道孙氏是胜利者,所以要先对付孙氏。



这种思维是不可取的。



现在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就是袁绍,南方最强的诸侯就是袁术。



甚至整个诸侯混战,都是二袁争霸的延续。



所以李翊一直在努力平衡曹孙两家的实力。



他允许孙氏向江东拓展实力,为的就是他将来反叛袁术,使袁术走向衰败。



但不允许孙策扩张的太快,只允许他向吴郡方向扩展,有一方诸侯的实力就够了。



如果再向会稽、丹阳方向扩展,那徐州这边就要人为干预了。



曹操也是同理,李翊可以让曹操坐拥兖州。



豫州的颍川、沛国谯县,作为荀氏、曹氏、夏侯氏的地盘,也可以让给曹操。



徐州这边不好管,也管不了。



但像富裕的陈国、梁国,就不能再让曹操染指了。



总之一句话,曹孙两家可以保留一定实力,帮助老刘在将来对付袁氏。



但这个实力一定是要在徐州的可控范围之内,绝对不能越过这条红线!



“若是因陈国一事,曹刘两家再次交兵,不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一定乐见其成。”



“尤其是袁绍,待他统一河北之后,目光首先瞄准的便是中原。”



“河南一统,尚且难与河北争锋,况如今我们河南几家各自为战?”



李翊阐述了,此时与曹操交兵的不合理性。



后世很多人说袁绍内部就是因为谋士太多,战略方案太杂,才败给了曹操。



这些河北谋士提出的战略方案其实都没什么问题。



袁绍随便贯彻用一个,都能轻松击败曹操。



袁神的实力便是强大至此。



此外,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了十一万大军在前线,而曹操只拉出了两万人到前线去。



但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河南,是不可能只拉的出两万人的。



这是因为曹操的地盘位于四战之地。



西边有关西诸将,南边有刘表,东南有孙策。



而内部还有汝南黄巾在后方捣乱,曹操都不得不分兵去守。



这才是造成袁曹两家兵力悬殊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刘备与曹操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是腹背受敌。



而袁绍只要统一了河北,专心向南就再无顾虑了。



除黄河之外,能阻挡袁军南下的,就只有曹刘两家了。



所以曹刘此时争斗是非常不明智的。



按李翊的估算,老刘想要单抗袁绍,至少还得把整个扬州吃下来,然后再发育个两三年。



以徐、扬二州之力,才能勉强与袁绍相抗衡。



毕竟李翊纵然有通天的本事,这徐州的地盘也就这么大,生产潜力哪怕透支了,也不可能跟整个河北相抗衡。



“两弱联合抗一强,断无连强击弱之理。”



“今我等与袁绍结盟,只是权宜之计。”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和袁绍结盟,只是单纯不想跟他为敌罢了,自己好偷偷发育。



“今袁绍在北方之敌,仅公孙瓒一人耳。”



“我知此人虽是主公旧友,但其自杀刘伯安之后,记过忘善,睚眦必报,重用奸佞。”



“此乃败亡之举,我料其再过个两三年,便为被袁绍所灭。”



提及公孙瓒,刘备忍不住叹了口气。



作为此前的老大哥,刘备真不知说他什么好。



他脱离公孙瓒,来徐州创业,其实就是因为公孙瓒性情大变,尤其还杀了汉室宗亲的刘虞。



此举令公孙瓒大失人心。



刘备对他也是失望已极,索性离了他,来徐州找陶谦了。



“备遥记得伯圭兄此前与袁绍交战时,数败于他,未见有颓势。”



“不至于三年之内,便为袁绍所灭吧?”



虽然知道公孙瓒失了人心,但刘备清楚的记得公孙瓒与袁绍交兵,是胜多败少。



中间袁绍还找过公孙瓒求和。



就算公孙瓒倒行逆施,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袁绍击灭。



若是公孙瓒被灭了,那袁绍接下来肯定就要把战略方向转向河南了。



到时候刘备就得提前面对袁绍,他本来还指望公孙瓒多抗一会儿,自己再发育几年的。



“主公可还记得今年年初,刘虞旧部联合本地豪族、胡人、联合袁绍,组成了十万人的大军,去讨伐公孙瓒么?”



李翊在一旁出声提醒。



刘备点了点头,“自是听说了,只是战事进展的如何,尚未得知。”



李翊正色分析道:



“公孙瓒虽通用兵之道,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抗衡十万联军?”



“我料其必遭重创,再难起势。”



其实,算算时间,此时公孙瓒早就已经被联军击败了。



联军在鲍丘大破公孙瓒主力,斩首两万余级。



只不过战事发生在北方,消息流通的慢,暂时还没传到徐州来。



“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刘备发出一声慨叹,对公孙瓒的遭遇同情中又带有一丝戏谑。



你说一个人到底是造了多大的孽,才能同时让鲜卑、乌丸、本地豪族,其他诸侯的大军联合起来。



甚至把胡汉恩怨抛诸于脑后,共同对付你一人?



“备也不愿与曹操此时起兵戈,只是不知曹操心意如何。”



“恐不会因我三言两语,而就此罢兵。”



虽然刘备同意了李翊修好曹操的主张。



但曹操大军兴师动众,怎么可能就这样退兵呢,来回一趟都不给油钱。



“曹操之所以出兵陈国,乃是因为其遭兖州之乱后,军士乏粮。”



“陈国屯粮高达百万斛,我等可使人与曹操讲和,在与陈王商议。”“让出部分军粮来,换取曹操退兵。”



“必要之时,我徐州也可出一部分钱粮。”



曹操也是个人精,没点儿好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善,若能两家从此罢兵,与民生息。”



第124章 以弱胜强,可往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