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0章 君臣组合连击,庞统直呼顶不住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君臣组合连击,庞统直呼顶不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却说李翊已拟写好文书,发往荆州,招揽张仲景。



史书上说他心系国家百姓,弃官从医。



只盼他看了自己的文书后,真的愿意到徐州来。



李翊不单单是写上了自己对医学的一点粗浅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表达了对医学的重视。



目今正处于乱世,寻常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谁有钱看病?



小病不治,大病等死。



忍一忍也就熬过去了,熬不过去的死也就死了。



这是这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写照。



对于许多统治者而言,他们只想着垄断自己手里的权力财货,哪里会细致入微到还要关注百姓的医疗健康?



所以李翊在信中表示,自己愿意大力扶持医学。



只要张仲景肯来,愿在徐州设下百座医馆,俱由张仲景管辖。



诚意已经拿出来了,就看张仲景领不领情了。



书札发出,李翊继续处理公文。



忽有人报,荆州有贵使到。



下人专门强调是贵使,来向李翊通禀。



因为接见外州来客,亦是李翊负责处理。



若是来头小的,便打发其他人接见了。



若是来头大的,便由李翊亲自接见。



待李翊见过之后,若其确实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再由李翊引荐给刘备。



由刘备亲自接见。



这也是徐州接待外宾的正常流程。



既是荆州贵使,李翊自是不好怠慢。



即命从人收拾好行囊,下至驿馆见客。



荆州使团以庞季为首,向李翊行礼。



“见过郯侯!”



众人齐齐向李翊作揖行礼。



“不敢当,诸位远道辛苦,快请坐下!”



李翊当即还礼,邀众人入座。



庞季向李翊自我介绍,李翊再一揖:



“久闻庞侍中大名,今幸得瞻拜。”



庞季出身于荆州四大世家的庞家,难怪下人汇报说荆州来的是贵客。



刘表把庞季都派出来了,看来是真有要事相商。



“来,好侄儿,快来见过郯侯。”



庞季专门把侄儿庞统带在身边。



这也算是族中长辈照顾晚辈,庞季知道自己的侄儿一心想要扬名。



李翊乃天下名士,若能引他相见,点评一二,则不枉此行。



庞统当即昂首挺胸,落落大方的向李翊行了一礼。



“襄阳庞统庞士元,见过郯侯!”



哦?



李翊眉梢一挑,不想此人竟是庞统。



别看李翊在徐州政治集团里面算年轻的了,可跟面前的庞统比起来。



他都要比庞统大上个五、六岁左右。



李翊以壮年位居徐州高位,这个庞统却未及弱冠能待在庞季身旁,风头盖过其他的荆州官员。



李翊还道莫不是哪个少年天才。



原来是举贤不避亲,《我的侍中叔叔》。



“好啊,士元以少年之才,与庞侍中一同出使徐州。”



“果真是年少有为啊……”



与传统固有印象里的丑男形象不同,庞统长得并不丑。



季汉大臣杨戏写的《季汉辅臣赞》里,夸庞统是:



——“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说明庞统的形象还算不错,跟丑肯定是不沾边的。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庞统跟亮亮一样,是个美男子。



因为杨戏这篇赞文本身就有夸大成分在。



而且他给庞统留下的这句评价,并不是想说庞统长得帅,而是夸他气质好。



主要强调的是仪态,而不是外貌形象。



按正史来说,庞统的形象是,“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就是长相是偏憨厚,人畜无害类型的。



李翊先将荆州大员一一接见了,然后引庞季为主客。



不想庞季未着急道明来意,反倒想请李翊品评一下他的侄儿庞统。



请名人评价未出名的人,是古代士人的标准操作。



这些评价一传扬出去,那名声就起来了。



李翊闻言,自然知道庞季的用意。



他这是在给自己的侄儿造势买热搜呢。



不过光凭“凤雏”两个字,就值得李翊卖庞季一个人情。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其实只出自三国演义。



正史上是没有的。



司马徽虽然也非常捧庞统,但还不至于把他捧得这么高,太高就成捧杀了。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明庞统就没有真才实学。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庞统作为后来者,却能跟诸葛亮平起平坐。



同为军师中郎将,地位相当,足见其能力。



既然庞季想替他侄儿求个名,那李翊也不介意用自己的名声帮他一把。



当即评价道:



“吾适才与令侄交谈,观其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皆长于众人。”



“时为荆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也。”



李翊不吝赞词,对庞统大加赞赏。



饶是庞统自负其才,亦未想到李翊会给自己如此高的评价。



庞季闻言大喜,当即笑道:



“李郯侯谬赞了,谬赞了!哈哈哈……”



当即便想,等回去荆州之后,赶紧命人带头宣传。



就说徐州李郯侯,称赞庞统是荆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



既得了李翊的品评,庞季这才能够放心的交代公事。



“不瞒郯侯,此次季奉吾主之命前来,是为商议淮南之事。”



“哦?翊愿闻其详。”



李翊从容不迫地呷了一口茶,澹澹问。



庞季正色说道:



“不知郯侯可还记得两年前,是郯侯出面,牵线搭桥,使徐州、荆州两地隔江相连,士民通商。”



李翊面色如水,依然平静,“……似确有此事。”



嘿,怎么能是似有此事呢?



庞季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仍是说道:



“那不知郯侯可还记得当初与我荆州的约定?”



“翊记得当初与荆州拟下数条通商条款,不知庞侍中说的哪条约定?”李翊笑着问。



庞季眼眸一蹙,忙道:



“在下说的是,将庐江让与我荆州一事。”



“哦?”李翊眉梢一扬,“庞侍中此言只怕有误吧?”



“翊若是没记错,当初约定好的,是只将庐江的表奏之权让给刘荆州。”



“可未说将庐江直接交给荆州。”



“况今夏侯惇为庐江太守,庐江归属之权,诚非我徐州所能定的。”



庞季便道:



“既将庐江表奏之权交予吾主,何以使夏侯惇为庐江太守,使淮南西土为曹操所得?”



李翊只是澹澹答:



“此为天子诏,非吾等小民所能过问。”



“庞侍中若是心中不明,可去陈地朝廷面见天子,当面质问。”



最后这话就说的太严重了。



如今的汉室朝廷虽说名存实亡,但还是要讲个脸面。



就是借庞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当面质问天子呀。



那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大汉皇帝。



历史上刘协就曾当面喝斥曹操,说,“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而曹操对此的反应是,“操失色,俯仰求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庞季抬起头,望着李翊,情真意切道:



“既如此,我荆州使人上书,奏请天子。”



“表我荆州官员为庐江太守,郯侯看是如何?”



这话问的就很微妙。



按理说上不上书是他们荆州自己的事,庞季却先问李翊的意见。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朝廷被曹刘两家控制着。



这表文上奏上去,能不能得到天子的首肯,不还得曹刘两家点头吗?



都是千年的狐狸,不必玩儿什么聊斋。



李翊蹙眉道:



“此事却是难办,今庐江太守夏侯惇乃天子亲自敕封。”



“政令岂可朝令夕改,官员又岂可一夕而换?”



“况庐江尚在曹司空手里,庞侍中若想要庐江,须得跟曹司空打商量。”



“却来我徐州作何?”



庞季一扬眸,久闻李翊名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子玉确实是一个标准的政客。



这一手太极打得太好了,说来说去,就是四处踢皮球,自己不粘锅。



庞季见李翊实难对付,当下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实不相瞒,若是庐江争取不到,吾主也不打算强求。”



“只是庐江刘子台,近日新投荆州,寻求庇护。”



“吾主仁义,不忍见其为他人所害,故而将之收留。”



“但又恐曹司空加兵于庐江南部郡县,所以遣我前来徐州,想向刘将军求助。”



李翊弯唇笑道:



“这话翊可就听不明白了,刘子台乃袁术余党,曹司空兴兵征讨。”



“上合圣意,下顺民心,吾主支持都来不及,难不成还要兴兵拦阻吗?”



李翊早已为徐州南方定下了基本战略。



引孙策与刘表互相攻并,他可不想让刘表过多插手扬州事务。



对此,庞季不慌不忙,淡淡说道:



“郯侯不必如此说话,大家都是聪明人,又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



“咱们便照实敞开说了吧,吾主的意思,就是希望刘勋能够坐拥南庐江郡县。”



“然后刘将军若是能够居中调解,使曹孟德不加兵于南庐江,我主愿献粮三十万斛。”



“以资徐州军用。”



庞季心里清楚,对于政治家而言,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凡事都可以谈,若是谈不妥,那只能说明钱没给够。



李翊既然愿意陪他在这里周旋,说明他对庐江问题的态度并不是一票否决。



他心中肯定有一个价码,愿意松口。



而庞季现在做的,正是试探他的价码到底是多少。



“这却难办呐……”



李翊摇了摇头,“这庐江归属权在于曹司空,我徐州乃局外人,哪里好居中过问?”



庞季也算官场老油条了,他见李翊作犯难之状,反而心中大喜。



既然李翊说难办,那就说明能办,而不是办不了。



当下,也非常来事儿的起身,亲自上前为李翊斟了一杯茶水。



“我亦知此事甚难,可正是因为有难处,才来找刘将军。”



“时人皆言刘将军仁义著于四海,能救人之急。”



“刘勋虽不是汉室宗亲,却也与刘将军同为华宗。”



“想必不会见死不救吧?”



李翊闻言,哈哈大笑。



想道德绑架是没用的,因为刘备根本不在这儿。



李翊出来应付你们这些政客,专防你们这些搞道德绑架的。



“庞侍中此话不妥,若要救人,也当救该救之人。”



“昔年孔文举被黄巾贼困于北海,如若城破,人民必为贼众所掳。”



“固吾主虽然兵微将寡,也愿为大义前来相救。”



“可刘勋乃袁术一党,今曹司空伐之,名正言顺。”



“何谈相救?”



庞季闻言,当即也明白李翊的话外意,于是接着补充道:



“若是郯侯肯出面相劝刘将军,使徐州居中调解,吾荆州愿再加粮五万斛,以资徐州军用。”



虽然刘表只给了他一个三十万的底,但庞季还是决定先试探一下李翊的底在哪儿。



李翊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仍是澹澹道:



“三十五万斛粮食,就想买下六个县邑,大半个庐江。”



“我徐州倒没什么,就是怕曹司空面上不好看。”



言外之意,你托人办事儿,总得开一个同时让两家都满意的数目吧。



徐州真要是出面调解了,那你荆州给的钱粮,徐州方面不也得分出来拿去安抚曹操啊?



“……也罢,那就请郯侯说个数。”



“庞某也好回去,跟吾主有个交代。”



见李翊如此难缠,庞季也不想继续跟他周旋了。



直接让李翊开个价,剩下的他懒得管了。



至于价目或高或低,荆州接不接受,那就是刘表自己要考虑的事情了。



庞季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此次出使的任务了。



何况,荆州自己也是有一个底的。



若是李翊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那荆州情愿单独找曹操商议,说不定还不了这么多钱。



找到徐州做中间人,无非就是希望少一点钱罢了。



当然了,除非曹操吃定庐江,多少钱粮都不打算卖,那荆州确实没辙。



不过荆州方面也不相信曹操会这么武断。



毕竟说白了庐江北面儿已经是他的了,南面就几个县邑而已。



犯不着为了这么点地盘,有钱不要,非要跟荆州死磕。



到时候真打起来,多的钱粮都进去了不是。



就当庞季打算一举试探出李翊的底时,不想李翊却开口道:



“诶呀,此事甚是难办。”



“翊也不好独自决断。”



“不如先请刘将军来,由他亲自定夺,庞侍中看是如何?”



这……



庞季万没想到,李翊竟会使出拖字诀来。



他知道自己心里着急,故意吊着自己的胃口。



就是不肯说出具体数目,但也不明确说拒绝,等于是给了荆州希望。



那荆州方面肯定只能先等下去,而不好直接去找曹操谈判。



第160章 君臣组合连击,庞统直呼顶不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