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4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2/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云在一旁柔声安慰道:



“这些百姓,都是在青州深受袁氏之苦,走投无路的。”



“今既愿随主公而去,怎好弃之。”



“况大都督不也说了,若青州之民尽入徐州去,则袁氏必为青州掣肘。”



失去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资源,袁氏要想稳住青州,就得从冀州给它输血。



这也能间接地缓解兖州战线的压力。



张飞撇了撇嘴,哼唧道:



“……子龙心肠忒也好了。”



“我等冒死护送他们入徐州享福去,他们一路上倒抱怨个不停。”



“又不是俺们拿刀架他们脖子上,不愿走自己离去便是。”



赵云面色一正,说道:



“若是此时走了,他们还能上哪去?”



“万一遇着了袁军,可得活路乎?”



哼……



张飞闷哼一声,摆摆手道:



“……罢罢罢,走便走就是了。”



“只是先生想的此法忒也好了,青州之民何止百万?”



“我等不过迁了十数万众,便如此费力,迁走百万更需费多少年月?”



“况高览知我等迁民,便有防备了。”



张飞看得明白,高览不会对此坐以待毙。



基本上这一次迁民,就是最后一次了。



之后再想迁民,高览不可能不做准备。



但这一次,也仅仅只迁走了十几万百姓而已。



对于偌大一个青州而言,还不至于说伤筋动骨,运转不了了。



“……益德言我之策有误耶?”



李翊催马赶来。



张飞大惊,忙赔礼笑道:



“先生听差了,俺适才正与子龙讨论,下一个目的地还要走多久哩。”



李翊却对张飞的解释置若罔闻,只是自顾自地解释说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青州百姓苦袁氏久矣,只要一传十,十传百。”



“民知我军仁义,必不助袁,则敌可破矣。”



“此所谓得民心者胜,失民心者不胜也。”



“今民心向我,我军必胜,又何必多言?”



张飞听罢,连忙再赔礼道:



“先生之言振聋发聩,飞谨受教。”



一面却又暗道一声不好,先生适才必然听到俺背后蛐蛐他了,只盼他不要记恨俺才好。



正在此时,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骤起。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不是乌云,乃是无数鸟雀。



大到鹞鹰,小至麻雀,各种各样都有。



遮天蔽日,刮起狂风。



鸟群过后,重见太阳。



李翊蹙眉道:



“此必是袁军后面赶来,蹄声如雷,鼓噪声响,鸟雀受惊而逃。”



“这才越聚越多,几十里路过来,聚得不计其数。”



张飞忙道:



“袁军大军若到,这十数万百姓,俺们可一一看护不了。”



“少说也得冲散三二。”



赵云连忙整顿盔甲,抓稳长枪,勒住辔绳说道:



“袁军若来,子龙愿意断后!”



李翊考虑半晌,至停当,乃拨令在手:



“子龙听令!”



赵云忙拱手应喏:



“大都督,末将在!”



“子龙,可把手伸来。”



赵云不懂李翊这是什么意思,只依命行事,上前将右手伸出。



李翊握住赵云的手,目光注视着他,问道:



“今百姓扶老携幼,尽数将性命托付于我徐州。”



“翊有重托相付,将军有此肝胆担当否?”



赵云觉得奇怪,他自随刘备入徐州以来,遇敌则先,临阵不退。



怎的先生今日这般客气?



莫非道我赵云怯战乎?



赵云乃面色一正,朗声回答道:



“为将之道,受命之时,即忘其家。”



“两军阵前,即忘其亲。”



“突阵冲锋,即忘其身,请大都督尽管吩咐便了。”



李翊喜道:



“我果然没有看错人!子龙有大将气概,一世之名终是锁不住你。”



“汝且听好了,我付尔一将令。”



“命汝权且接管这支青州百姓,务必将他们安全送到徐州去,路上须要小心!”



子龙想,他原是想要断后的,怎么把看护百姓的重任反倒交给了我呢?



不过,先生肯定已经深思熟虑,而且他如此郑重其事,必有道理。



因此,赵云只微顿一刻,便将任务接下。



李翊让赵云想带着百姓走。



他做如此考量,一方面还是因为赵云处事稳重,一方面诸将之中属他最关护底层百姓。



这十数万百姓入徐州事小,他们的安危事大。



因为这事关刘备与徐州的名誉。



一旦百姓有失,伤损的是老刘仁义爱民的金字招牌。



反之若是成功,



必使更多青州百姓明白,刘营是真的会为救百姓,全力施为。



这场好大的迁民运动,更像是李翊精心设计的一场行为艺术。



他要通过这场迁民,来告诉青州百姓,告诉天下百姓。



只要你愿意归降玄德公,徐州上下全体将士,一定会为了你拼尽全力,保护你的安危!



这也应了老刘那句话,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君轻而民贵!



李翊再次拨令在手——



“益德将军听令!”



“张飞在也!喏喏喏!”



张飞连忙把手伸上去。



李翊对他看,发赵云这条令时,李翊握着他的手,表示格外郑重。



他想着张飞有点小孩子脾气,如果不握一下他的手,他怕是要吃醋。



免得张飞多想,与子龙握手,却不与俺这个屠户握手,必有缘故。



念及此,李翊也将张飞的手握住。



“嘿……”张飞窝心了。



李翊想,既然同样握了手,那连说话都不能两样。



“三将军,翊有重托相付,将军有此肝胆担当否?”



张飞想,适才子龙接令时说话何等气派?



现在须得也说两句气派话来,免得叫先生小看了俺,道俺真是半部书不读。



“接令者身负重托,受令后当忠于行事。”



“先生尽管吩咐,飞纵死也无怨无悔!”



李翊一听,这话说的虽不及赵云气派,倒也显得真诚。



可见张飞是有听进刘备的劝告,认真读书的。



历史上的刘备,可是一直希望把张飞培养成召虎那样,能文能武,治国兴邦的大才。



可惜张飞到死都没能听进刘备的教诲,辜负了刘备对他的殷切期望。



但此时的李翊却能明显感受到张飞身上的变化,他真的有在努力改变自己身上的缺点。



究其原因,



到底张飞那“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毛病,使他听不进很多善言。



而他自己敬佩的读书人,又大多瞧不上他。



等到后来的诸葛亮上位时,张飞的年纪也大了,性格基本上定型了。



何况诸葛亮、刘备当时都忙着创业。



哪能像此时的刘备、李翊现在这般,手把手细心地教导张飞?



“将令一支,你与我一同断后,须要小心!”



张飞一听是让自己断后,喜出望外,却陡然又有些担忧。



“断后之事,交予俺们便好。”



“先生乃千金之子,不该冯河涉险。”



李翊却摇了摇头,说道:



“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



“我身为河南谋主,三军都督。”



“若是我先走了,将士们必不能死战。”



“我若留在此处,与将士们同心合力,弟兄们反倒能够一往无前,专心破敌。”



道理也很简单,李翊都冲了,你们凭什么不冲?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御驾亲征都是王牌必杀技的原因。



皇帝老子都上了,你敢不上?



李翊又命田豫、陈到各领军一千,说些计,于稷山外埋伏了。



然后命张飞就地扎营,专心等候高览大军到来。



……



是夜,天空漆黑如炭。



李翊一路走出侧营,望一眼夜空,才觉已经几十天没有下雨了。



这老天爷也真是奇怪,平时不打仗,就给你来个五谷丰登。



一打仗,就不给你落雨,使本就受战乱迫害的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先生,这么晚了还不睡?”



张飞忽然出现在李翊身后,关心问道。



“我已经睡醒了,刚刚起来。”



李翊背着手,澹澹答。



“益德不也还没睡吗?”



张飞嘿嘿一笑,挠挠头:



“俺起来出恭。”



李翊无奈挥挥手,示意他你尽管去便是了。



张飞匆匆出了侧营,到一隐蔽处,解尿完毕,正经回来。



忽听顺风一扯,隐隐传来一处号响。



只见西北方向火光冲天,刀枪林立,在火光中闪闪烁烁。



张飞虽为万人敌,此刻也不得提好裤子,连忙奔回寝帐。



“大都督,敌来也!”



李翊却似早有准备,澹澹吩咐道:



“益德不必惊慌,我专此设营等候,知高览要来劫我营。”



“速去击鼓传命,令将士们击敌。”



“我军兵锐,高览非我敌手。”



一力降十会。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哪里需要那么多的阴谋诡计?



李翊带出来的,那都是徐州最精锐的步骑。



军中还有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更别说他还埋伏了一手田豫、陈到这样优秀的统帅。



真正该使计的,是高览才对。



因为正面硬碰硬,李翊就是把眼睛蒙上指挥,都不觉得高览能打赢徐州军。



可高览只顾着率军追赶,也不思考破敌对策。



若是两军直接打遭遇战,徐州军这边反而是以逸待劳。



那边张飞接了将令,匆匆奔上大帐。



两柄鼓槌抓到手中,拼命击鼓。



“咚咚咚……”



鼓声急迫,各营将士纷纷披坚执锐冲出寝帐来。



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后面袁军到了,高览领着一万人马。



马高人大,灯笼的长梗插在背上,灯笼挂在面前。



蜡烛火光明亮,照着前方道路。



此时的灯笼还多为军需物资,是夜晚打仗用的。



是到了唐朝时期,才渐渐被用于庆祝活动,象征国泰民安。



一员袁军骑士调转马头,往后面扫去,飞奔至高览马前。



“报禀将军!”



高览见小兵来报,将马扣住。



“何事报来?”



“回禀将军,我们要追赶李翊的部队,前面有老百姓拦路。”



原来,



李翊大军只万人,要想照管十几万百姓,有条不紊地往南走,大是不易。



中途李翊又催众人走得急,难免有百姓掉队走散。



这些百姓不敢回去,便各自找人,渐渐聚在一块儿,成了大批人众。



至夜班时,此处也聚了有几百人了。



“我等未接着将军命令,特来请将军定夺!”



报事兵的言外之意就是,不杀这批百姓,就很难追赶上李翊的大部队。



高览面色一沉,怒道:



“吾方至青州,诸民不与我尽忠缴纳赋税便罢,反倒投敌徐州。”



“此等贱民,不杀留之若何?”



“来,传本将军令,与我大队向前冲!”



那报事兵即刻回到队伍中去,奔走传令:



“弟兄们听好了,高将军有令,叫咱们大队向前冲!”



“杀!杀!杀!”



这些袁军可没有高览那么委婉,要把“杀”字说成是“冲”字。



既然领导都下令了,咱们只管杀便是。



何况跟徐州军厮杀,难免要有死伤。



若是跟这批平头百姓厮杀,那就是白送的军功。



谁不冲,谁是傻子!



袁兵大刀掠来掠去,长枪吞吞吐吐。



黑夜之中,灯笼火光又有多少?



一刀掠去,那边一个百姓被刀口磕着脑袋。



只听得“喀嚓”一声响。



这人脑浆直迸,现出万点桃红,直接跌倒在地。



“诶呦!”



众百姓见官兵杀人,顿时慌了,大呼怎么还真敢杀人?



他们好歹也是青州土生土长的老百姓,兢兢业业给袁氏交了那么多年的赋税。



怎么一点情面也不留?



……



(本章完)



第184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君轻而民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