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8章 袁将:李翊果真妖道,竟可呼神兵鬼卒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袁将:李翊果真妖道,竟可呼神兵鬼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夜。



张郃已经组建好了一队草头兵。



这些兵士是在大戟士军的基础上,裹了一层草衣,戴了草帽,又在盾牌上结了草盾。



李翊又命人将这些草通通打上水,然后便下令攻城。



自己所在的南城为主攻方向,其余三城仅壮声势,只攻不打。



一声令下,众将士扛着云梯便往城墙上冲。



由于兵士覆了草,故而步伐缓慢,跌跌撞撞,呼喝声带着一丝诡异感。



陪着黑夜看不清面容,城上守兵面色发白,惊呼道:



“鬼卒!有鬼卒!”



“李翊善使妖法,呼来鬼兵也!”



“一派胡言!”



袁尚大怒,一剑将那名造谣的士兵给砍死。



“哪有什么鬼卒,这不过是那李翊故弄玄虚罢了!”



虽然嘴上如此说,但袁尚内心却怦怦直跳,他知道李翊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袁尚身为主心骨,此刻绝不能打退堂鼓。



掣剑在手,厉声暴喝:



“纵是李翊当真呼来神兵,吾又何惧?”



“传我令,放箭!”



喏!



城头立马聚满了守军,众人张弓便往城下射。



嗖嗖嗖!



箭矢如雨,打在人身上,发出阵阵沉闷的“囔囔”声。



攻城兵的身子愈发沉重,摇摇晃晃地往城下聚拢。



只因这些箭矢,大多扎在了草衣、草盾之上,故而拖慢了其脚步。



见底下人的身形走姿愈发奇也怪哉,但还未展露出有多强的战斗力。



袁尚遂沉下心神,又命人往城下扔石头。



很快,袁兵以袋装石,抛洒而出。



飞石如同下饺子般,淋漓如雨,扑通通乱打。



“……诶啊!”



攻城士兵被石头砸得上蹿下跳,虽然不至于立时毙命,但落在身上也疼。



好在盾上结了厚草,身上也覆了草衣,将飞石的冲击力稍加缓冲。



饶是如此,一轮石雨下来,也使得不少人吃痛负伤。



众士兵咬着牙,奋力攻打城墙。



“竟有此事?”



见底下士兵勇猛,兼之又看不清底下什么状况,袁尚又惊又怒,下令道:



“快,泼金汤!”



金汤,即煮沸的粪水。



既是火焰攻击,又是生化攻击。



若泼打在身上,立时皮开肉绽。



倘使金汤深入伤口,不出几日,立刻死去。



哗啦!



成片的金汤泼了下来。



“……呼呼、啊!”



城下士兵高声大叫,不断原地跳动。



不过依然靠着身上厚厚的草衣,防了大量金汤沸水渗入体内。



见箭矢、落石、金汤皆不能打退这队攻城兵。



袁尚瞪大眼睛,终于感到有些害怕了。



“莫非李翊当真有鬼神之机?”



袁尚心里暗忖,又急忙召来陈琳等人询问。



陈琳从别处城墙快步赶来,听闻袁尚这边的情况,急忙安抚道:



“主公勿忧,眼下黑灯瞎火,谁知李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可教军士打起火把,底下是人是鬼,一看便知。”



袁尚从其言,命军士纷纷举起火把,把城底下照亮。



火光聚在一起,众人定睛一看,原来不是什么鬼卒。



只是攻城士兵在身上结了一层草衣罢了。



“……哼,我道这李翊有甚本事,不过如此而已!”



真相大白后,袁尚又恢复了傲气,即命军士将火把扔下。



轰!



火把似雹般砸落,结果底下士兵只是将身子一抖,并未能着起来。



“是水!李翊让人在草上浇了水。”



陈琳连忙指出其中的关键所在。



什么?



袁尚急得直挠头,忙问陈琳有何妙策破敌。



陈琳眼珠骨碌碌一转,嘿嘿笑道:



“诸公勿忧,吾有计破敌矣。”



“可先暂缓攻势,让敌军上来。”



哦?



袁尚忙问,“何也?”



陈琳补充说道:



“主公可吩咐城中,置备热油。”



“另添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



袁尚登时反应过来,即照陈琳之计办理。



虽然这些兵士身上草衣裹了水,但我们若是灌下热油,再配上草垛等物。



便能将这批攻城士兵活生生烧死。



“……呵,中吾计也。”



李翊身骑白马,立在远处,拿着望远镜静静观望着城墙上的动静。



见城上守军开始四下乱窜,搬运草垛之时,便知他们要用火攻了。



“传令!举火!”



李翊将望远镜放下,将手向身后一招。



哗啦啦一声响!



身后,一根根火把点起,将后方照的透亮。



张郃跨马至前,大叫道:



“诸军见火即退!”



原本还在攻打城墙的草头兵,见着后方火光大亮,纷纷弃了城墙,转身奔回本阵中去。



大量的士兵往回跑,直引得袁尚一阵诧怪。



暗忖贼人莫不是知道他要灌油了?



“快!快!点火!”



“……别让贼人跑了!”



袁尚急得直拍城墙,他们费了这么大功夫把这些引火之物搬上城墙,可不能白费。



能烧死一个是一个!



“……不对,不对。”



陈琳皱起眉头,心中扬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暗想李翊颇有异才,今夜折腾了一晚上了,什么战果都没能取下便撤退。



那他折腾这一宿的目的何在?



“……等等!”



陈琳面色发白,一把将袁尚的臂膀攥住。



“主公可还记得,李翊此前攻打渤海诸县时,几乎一夜而下。”



“逃回来的士兵,提到李翊曾用一种攻城利器。”



“抛石机!”



袁尚、陈琳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这个名字。



轰!



话甫方落,头顶一个巨大的火球飞来。



袁尚大惊失色,目眦欲裂:



“……砲从何来!”



“……砲从何来!!”



原来,这配重式投石机射程极远。



兼之又是黑夜,城上守军完全没注意到李翊已经在军中备好了投石机。



操纵投石机的士兵,见城上打满火把,便往火光上抛射。



只是不同于以往抛发巨石。



而是内用圆石,外结干草,然后涂上油脂。



一经点燃,便作火球。



而城上又堆满了引火之物。



火球一经飞空,皮草绽开,落下碎屑火星。



轰!



顷刻之间,城墙上被大火点燃。



众人避之不及,无数士兵被火焰点着,于城垛上惨嚎不止。



“显甫!吾之兵略如何?”



李翊骑在马上,高声冲城墙上呼喊:



“汝父在时,尚非吾之敌手。”



“料汝黄口小儿,有何能耐,刚拒我朝廷义兵?”



“可速速开门献城,我饶你不死!!”



众人久畏李翊之名,今又处于烈火之中,听到李翊的喊话。



正如阎王催命,无常勾魂。



一个个被吓得肝胆俱裂,毛骨悚然。



“李郯侯有鬼神之机,我等不是他的敌手!”



“降了吧!”



“降了吧!!”



众人在大火中哀嚎,绝望,拼命呼喊。



“住口!”



袁尚按剑在手,破口大骂:



“吾父在时,待汝等不薄。”



“今怎可畏难怯敌,不发一矢而降?”



“快!将这些草垛都推下城去!”



袁尚眼下也顾不得许多,急眼了,以剑将草垛挑下城墙。



然为时已晚,



配重式投石机,又谓之为回回炮也。



其势如雷霆,威若山崩。



机绳响动,火球飞空。



烈焰熊熊,呼啸而至。



所击之处,城墙崩裂,楼橹尽摧。



守城士兵无不胆寒,哪里顾得上推下草垛?



只左右乱窜,四下奔逃。



火球落地,烈焰四起,烟尘蔽空。



城中军民,胆战心惊,哭声一片。



百姓们争相乱走,不知该躲在何处。



袁尚望着熊熊大火,止也止不住,方知大势已去。



颓然地将剑插在地上,仰天长叹:



“吾家四世三公,名重河北。”



“如何尽毁于一山野村夫之手耶!!”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从一开始便陷入了李翊的算计之中。



李翊故意摆下草头兵,故弄玄虚。



袁尚一开始猛攻,未能减退这队士兵的攻势,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但那其实收效甚微。



不是草头兵强,而是这一支攻城士兵本身就强。



故意披了草衣、结了草盾,引导袁尚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便想着用火攻,将之烧死。



结果反而为对方照明方向,备下了引火之物。



用我的火料,烧我的人。



阴、太阴了!



袁尚咬牙切齿,气得直吐血。



“……报!”



“将军,其余三面城门的贼军,开始攻城了!”



果不其然,趁着袁尚这头大乱。



张飞、赵云、张辽纷纷领兵开始攻城。



“教他们务必守住!”



袁尚嘶声大呼,眼下他这边也是自身难保。



因为李翊趁着大火烧起,守城士兵纷纷退下了城垛之际,也开始攻城。



同时配重式投石机也在缓缓向前推进,一面推进,一面往城墙内抛射。



以为攻城部队作火力掩护。



“黄忠,汝率一队弓弩手跟上。”



“城头火焰一熄,敢有登城据守者。”



“不必过问,以箭射之!”



“喏!”



黄忠接到命令,身后立马跟上数千人,纷纷往墙头上冲。



火焰渐熄,天见微光。



城头之上,焦臭不可闻。



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面目俱已全非。



袁尚见大批敌军涌进城来,知南皮断然守不住了。



果断率军,弃城而走。



他带走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队,等于是袁尚见大势已去,几乎未做太多抵抗。



间接地放弃了南皮守军。



“……将军弃我乎!”



南皮守军见袁尚不与他们一起守城,本就被李翊军杀得胆寒的他们,再无一丝一毫战意。



以马延、张顗为首的先锋将,未能走脱,遂纷纷倒戈卸甲。



举全部部曲,向李翊投降。



李翊暗忖,马延、张顗所部不在少数,若逼之急,必以为患。



可李翊又做不出像白起、曹操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来。



只要李翊想,他完全可以趁着马延、张顗未定之时,尽数坑之。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消除一个隐患,还能节省大量粮草。



事实上,



曹操在官渡之战之所以大量坑杀俘虏,就是因为养不起这么多兵。



把他们放了,又怕放虎归山。



毕竟袁氏的号召力太强了。



以曹操的性格,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



但李翊始终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之中,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第218章 袁将:李翊果真妖道,竟可呼神兵鬼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