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0章 若有李郎怜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若有李郎怜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却说曹操与李翊各领本部兵马,围困袁氏治所邺城。



许攸献决漳河之计,断绝城内外联系。



兼之李翊又拿出此前击破袁尚部曲时,缴获的斧钺、印绶等用品。



邺城内军心大乱,人人自危。



基于此,曹操、李翊皆不着急攻城,任其自乱。



这日,两人如往常般商议军务,多谈破城之后如何处理城中财物问题。



忽有人报帐外有人求见。



命之入帐,乃袁谭帐下辛毗也。



辛毗几近哭拜而入,大呼:



“吾兄家亲族,俱为审配狗贼所害。”



“未知确有此事否?”



李翊负手叹道:



“汝兄家亲族之死,吾与曹公俱感悲痛。”



“待破邺城之后,自当为汝报仇。”



辛毗垂泪道谢。



曹操走来,上下打量一眼辛毗,忙问:



“子莫非阳翟辛佐治乎?”



辛毗伤心未绝,但还是礼貌地拱手回道:



“回曹司空,吾家祖上原在陇西,后才举家搬迁至颍川阳翟。”



“……善!善!”



曹操上前握住辛毗的手,啧啧叹道:



“吾在许县时,荀文若数赞佐治之才。”



“吾亦曾下诏征辟佐治来我许县任职,奈何佐治不肯赴任。”



“你我无缘共事。”



辛毗暗想,你征辟我时,官渡之战都还没开始打。



彼时袁绍如日中天,而你河南都还没能够一统。



他除非脑袋被驴踢了,才会过来投靠你。



当然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如今两地攻守易型,辛毗也知道是时候抱紧河南大腿了。



曹操的文臣领袖正是颍川领头羊荀彧,所以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拉拢一下辛毗。



但眼下辛毗悲伤欲绝,方寸大乱,只想着报仇。



并不想着急站队。



只要是一个敏锐的政治家,都能察觉到袁氏大势已去,天下早晚归属曹刘。



而曹刘争霸,又将是一场未知的定数。



谁敢在这时候,着急下注,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李翊看出辛毗的情绪并不高涨,乃出声解和:



“眼下击破邺城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半个城门尚未得入,未免想的太远。”



曹操闻言,抚须笑道:



“……哈哈,如今决了漳河之水,城内人心大乱。”



“依曹某看来,这两日城内该有变动了。”



正说间,帐外忽然急匆匆跑进来一个少年人。



这少年人也不经通禀,便擅自闯入了进来。



李翊微微不悦,忙以手指道:



“……曹将军,此何人也?”



那少年人被点到名,方觉失礼,连忙向李翊拱手赔了个不是。



曹操连忙解释道:



“此乃吾之次子曹丕,字子恒。”



“自吾长子死后,吾便多带子桓在吾身边,从军历练。”



曹昂作为嫡长子,本是曹家毫无争议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自老曹宛城挥鞭以来,曹昂战死,曹操悲伤之余也开始考虑培养下一个继承人了。



曹丕作为次子,按顺序来本就该优先考虑他。



其出生之时,有云气一片,其色青紫。



圆如车盖,覆于其室,终日不散。



有能望气者,密谓曹操说:



“此天子气也,令嗣贵不可言!”



曹操暗暗奇之,故除曹昂之外,平日带在身边最多的子嗣便是曹丕了。



顺带一提,



宛城之战,张绣差一点儿就打出了四杀的战绩。



没错,历史上曹丕也被曹操带去了宛城。



彼时曹丕年仅十岁,不过他趁着混乱,乘马逃脱了。



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也是为什么曹丕特别讨厌张绣的原因。



美其名曰是你杀了我大哥,但其实你差点儿把我也给杀了。



曹丕十岁就随父从军,也间接展现了曹操对他寄予的厚望。



按曹操原来的设想,是想把曹丕培养成一个将才,好将来辅佐他大哥曹昂。



可终究是事与愿违。



曹昂身死,曹丕就成了长子。



“听闻郯侯去岁亦得一子,君与操若除去一身衣甲,也算同为父亲之人。”



曹操许是浪漫主义兴致又发,对李翊自豪地说道:



“吾之子桓,八岁能文,有逸才,博古通今。”



“至十岁时便能骑射,善击剑。”



“颍川有善相面者,吾使之为子桓相面。”



“其人对曰,‘此子贵乃不可言’也。”



“……哈哈哈。”



李翊闻此,轻声笑道:



“原来这位便是曹子桓。”



李翊算是年轻一辈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了,也是许多二代人眼中的争相效仿的榜样。



尤其曹家时常与徐州打交道,曹丕在许县时也经常听说李翊的事迹。



见他似乎认得自己,不免面露喜色,忙道:



“郯侯亦识曹丕乎?”



“……呵呵,识得识得。”



李翊扬唇一笑,启声肃然:



“不过我听闻曹公三子曹植,十岁便能诵读《诗经》、《论语》,先秦汉赋。”



“此子思路敏捷,谈锋健锐。”



“每被曹公问及之时,总能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此子真乃天下奇才也!!”



话落,还忍不住竖了一根大拇指。



曹丕眉头皱起,暗忖:



“自兄长死后,吾为长子,每日砥砺精进。”



“骑射诗赋皆有涉猎。”



“而子建不过能些写士大夫的文章罢了,于治国一途全然不通。”



“父亲常言李郯侯乃是经纶济世的王佐之才,怎么独赞子建,而不提我?”



“难道吾浑不如子建乎?”



正当曹丕自我怀疑之时,曹操听得李翊夸赞曹植,也忍不住抚掌大笑:



“不想犬子的名声,都传到李郯侯耳朵里去了。”



“虽有小才,与郯侯相比,差之甚远呐……”



“……哈哈哈。”



曹操心情大好,平日本就引子为傲。



又是死对头的夸赞,更令他暗爽不已。



李翊接着道:



“曹公不必过谦,犬子十岁之时,若能有令郎一半之才。”



“吾便心满意足了。”



曹操更觉欣喜,谓一旁的曹丕道:



“子桓,都听到了罢!”



“汝这个当兄长的,等回颍川后,好生教教你弟弟。”



“其将来必有出息!”



曹丕微微一笑,温声道:



“父亲多虑了,子建之才胜儿十倍。”



“是孩儿这个当兄长的,该多向他请教才是才是。”



曹操于是笑得更加大声,得意忘形。



曹丕脸上虽然也挂着笑,然心中十分不悦。



心里暗忖,曹子建此时不过一个十岁出头的孺子。



自己已经能在军营里独领一军了,结果父亲也好,李郯侯也罢。



竟将话题全都引到曹植身上,完全不在乎他这个当事人的感受。



实在可怒,可恼也!



曹丕握手成拳,强忍怒意,并不发作。



李翊在简短聊了几句之后,这才将话题转向正事。



“……说来,子桓为何突然闯入我盟军军帐大营。”



“汝可知此地是聊军事重务的,闲人不得乱闯。”



曹丕暗想自己是曹公之子,还算闲人乎?



“回李郯侯的话,适才有重大军报通禀,因而忘却了。”



“还望李郯侯恕罪。”



话甫方落,曹操也一脸严肃地批评曹丕道:



“适才李郯侯说的不错,汝与我虽为父子,然在军营里便不可论及父子情。”



“凡事都得讲规矩,日后再敢擅自闯营,与汝一并治罪。”



曹丕一怔,也不知是否是因为自己太敏感了。



总觉得自己忽然便失去了父亲的爱了。



“……是……是、是,孩儿谨记。”



曹丕一拱手,诚惶诚恐地回答道。



“……行了,念汝是初犯,又是有事,便不予追究了。”



“可速速说来是何事。”



“回禀父亲,适才审配之侄审荣。”



“密作一书,栓于箭上,射下城来。”



言讫,曹丕将书信双手递给曹操。



曹操展开来看,原来是审荣看不惯审配的作为,打算发动兵谏。



并与盟军约定,想在傍晚时分将西门大开,并带兵擒拿审配。



曹操生性多疑,只恐这是审配叔侄的反间计。



为得就是引诱他们的大军渡河入西门,彼却半渡来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念及此,曹操乃将书信交给李翊。



“……李郯侯觉得,审荣可信否?”



未等李翊开口回答,一旁的悲痛欲绝的辛毗连忙说道:



“审荣与吾交厚,审配狗贼杀吾兄家亲族,彼必心中怀忿。”



“辛毗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愿曹司空、李郯侯勿生疑虑。”



“还请速速发兵,为毗报仇!”



李翊便道:



“辛佐治不是欺人者,曹将军可速速发兵。”



曹操然其言,即命李典、乐进各带五百甲士直奔西门而去。



李翊也亲率本部军马,往西门走。



至傍晚时分,审配一如往常般巡视城墙。



忽然一大队甲士冲了上来,领头之人正是审荣。



审配厉声叱道:



“吾未下令于此增益城防,谁命汝等擅自上来的?”



审荣拔剑在手,大声喝斥道:



“审配!汝多行不义,吾不忍全城军民饿死。”



“故已降了朝廷了,特奉诏来拿你!”



审配大怒,“左右于我,速速将这反贼拿下!”



言讫,周围士兵纷纷持枪上来,但大都意兴阑珊。



审荣大声吼道:



“审配欲将全城军民饿死,公等妻儿老小亦在城中。”



“难道也忍心见其死乎?”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愣住。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动手。



审荣接着道:



“曹司空与刘将军乃是奉诏讨贼,公等可速速擒下反贼审配。”



“朝廷必不降罪尔等!”



众人犹豫半晌,终于还是上前一把将审配给按倒在地,用绳索缚住。



审荣乃命人将审配押之西门外,又命人打开大门。



此时,河南盟军也如约而至。



辛毗跃马先入,军将随后,杀入邺城。



甫一进门,辛毗迎面便撞上了审配。



辛毗目眦欲裂,扬鞭抽到审配,口中大骂:



“奴儿,汝今日该死矣!”



鞭子抽打在审配身上,皮开肉绽,血流满身。



然审配却面色不改,反而嗔目怒视辛毗,骂道:



“狗辈,正是汝反贼破我冀州。”



“吾恨不得生杀汝也!”



此时,曹操军与李翊军也走进城来了。



曹操一眼瞥见跪在地上的审配,笑道:



“审公,汝可知是谁为吾打开了城门?”



审配默然不答。



曹操却非要他听:



“此汝侄审荣所献也!”



审配哼一声,怒道:



“小儿不足用,乃至于此耳。”



曹操又望一眼城头,城墙仍然完好无损,只是人心却已经散了。



“昨日吾至城下时,观汝城中箭弩甚多。”



审配叹道:



“恨少!恨少!只恨其少,不能射杀汝这狗贼!”



曹操眉头一蹙,又问:



“卿忠于袁氏父子,故不容不如此耳。”



“今已穷途末路,肯降吾乎?”



审配冷声笑道,“不降!”



辛毗哭拜于地,连连顿首。



“吾兄家属八十余口,尽遭此贼杀害。”



“惟望司空做主,戮此贼人,以雪吾家族之恨!”



审配大声骂道:



“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不似汝辈谗谄阿谀之贼!”



“可速斩我!”



曹操见审配宁死不降,便想询问李翊的看法。



结果甫一侧头,却发现李翊不见了。



连忙顾左右道,“李郯侯何在?”



第220章 若有李郎怜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