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科举甲第 徐槿评卷   大唐,我妻武则天[1/2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科举甲第 徐槿评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新笔趣阁] http://m.xbequge.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狄仁杰心中急思。



皇帝调他入京,难道就是为科举之事?



是了,阎立本上次便告诉他,皇帝有心扶持庶族,对抗门阀世家,所以想改革科举,为朝廷招揽更多人才。



门阀世家把持朝政,权利世代相传,无能之人窃据高位,尸位素餐,掏空大唐根基。



“狄仁杰啊狄仁杰,枉你平日自夸匡扶社稷,为百姓做一点事业,如今少卿还未坐稳,就开始眷恋富贵,计较个人得失,你惭不惭愧?”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决断。



话虽如此,却并未立刻开口。



科举制度之优劣,他亲身体会过,最能感受其中缺陷。



然而,如何才能让圣人深刻理解这一点,如何帮圣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仔细斟酌推敲。



他脑海中忽然浮现一个名字。



高有道。



永徽三年,壬子年科举,狄仁杰赴京赶考,住在平康坊,四通客栈,结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考生。



其中最有才华之人,便是高有道。



然而,高有道心高气傲,非要去考进士科,又不肯拜谒权贵,还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最终落榜,实为可惜。



他有心将高有道的事告诉皇帝,话到嘴边,悚然一惊,暗道:“高有道与我是友,我替他说话,圣人会不会觉得我以公谋私?”



“就算圣人不在意,将来此事闹大,世家官员一定会捏着我与高有道的关系做文章,影响到陛下改革科举的目的。”



狄仁杰思虑转动,很快有了更好的办法。



“陛下,臣想好了,那次科举之事,臣别的都记不太清,只有一人,让臣记忆深刻。”



李治抬头问:“谁?”



狄仁杰道:“白孝杰。”



……



皇宫内苑梅园不少,蓬莱殿以西的一座花园中,梅花开的最美,傲雪欺霜,暗香疏影。



此园是武媚娘当昭仪时,命人细心栽培、精心修葺而来,园中共有五种不同品种的梅花。



这日清晨,李治在蓬莱殿醒来。



因是非朝日,用过早膳后,和徐槿、义阳公主一起在梅园中闲逛。



逛了不一会,来到一座“观梅亭”,一边歇息,一边品尝新鲜蔬果。



未几,王伏胜从小径中,走了过来,朝李治道:“大家,白孝杰的一切情况,俱已调查清楚。”



说着,递上一本小册。



李治接过翻看,眉头一皱,越看越是生气。



永徽三年,壬子年科举,考生一共一千多人,考进士科的人数,是明经科的三倍。



然而录取的“进士科”进士,却只二十五人,明经科反而取士五十八人。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指的就是进士科的难度。



进士科考题范围广,更重视考生的思维见解能力。



不像明经科,只需将一些经史子集背熟,就有机会高中。



所以进士科难度大,相对应的,考中进士科的人,将获得极大荣耀,升迁速度也远胜明经科。



以狄仁杰之能,都对进士科望而却步,改去考明经科,足以说明进士科的难度。



白孝杰却是进士科的甲第。



当年一共只有八名甲第,他便是其中之一,被授予下州县令之职。



如今他已调到商州州府,担任司户参军,官职比狄仁杰之前的法曹参军,还要高一级。



狄仁杰还是被阎立本举荐一次,升迁速度依然比不上白孝杰。



由此可见,此人要么能力强,要么背景硬。



白孝杰显然是后一种。



他父亲白海德担任户部员外郎,是褚遂良门生。



李治看完之后,沉声道:“去把白孝杰当年考中的考卷,拿过来给朕瞧瞧。”



王伏胜领命去了。



所有考生的考卷,都在吏部封档,除皇帝和三省宰相,谁都无权调看。



王伏胜有皇帝口谕,自然通行无阻。



他取了考卷后,并未立刻向李治复命,而是等在吏部档库附近,冷眼观察。



没等一会,一名文吏从档库中快步奔出,沿走廊急行。



王伏胜一挥手,四名内侍冲上前去,将那人拿住。



那是吏部档库的一名文吏。



王伏胜知道此人是向世家派官员报信,也懒得拷问,吩咐道:“把此人交给徐侍郎,让他看着办。”



第六十二章 科举甲第 徐槿评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